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红色乡村旅游规划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的红色乡村旅游规划探析

邓艳红

荆门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基于精准扶贫视角,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借助实地调研法、访谈法,研究了益将村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及专项规划设计。益将村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区位交通、自然生态环境和产业资源等优势,但也存在历史文化底蕴缺失、基础设施薄弱、专业旅游人才缺乏等制约。依据社区参与理论和共生理论提出精准帮扶策略,并提出农家乐模式、休闲农业模式及景区带动模式等三种旅游开发模式,同时对清水鱼鱼塘建设和司背组空心村改造进行了专业规划设计。

关键词:精准扶贫;红色乡村;旅游规划

精准扶贫是我国政府对促进贫穷地区加快致富、全面脱贫提出的重要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乡村旅游规划作为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其主要就是根据不同乡村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如农家乐模式、休闲农业模式以及景区带动模式等,并通过多种措施、多种渠道发挥乡村旅游产业的价值,使乡村经济得到有效增长,真正实现精准扶贫,为乡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撑。

1我国现行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1.1政府主导的模式

政府主导的模式是政府在旅游扶贫开发中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行政经济等手段,为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具体意思是:通过在贫困地区提供基础设施和相关服务的行政手段,解决当地旅游问题发展,解决运输和其他制约因素;通过经济手段和发展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财税,资金,技术和人员融入生产要素,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法律手段是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规范法律监督扶贫工作和稳定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1.2休闲农业模式

就目前来看,休闲农业模式主要是将农事活动作为旅游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作为旅游特点,通过农村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景观吸引游客,使游客能够在休闲的农业生产经营中感受到农家生活,使农业经济得到有效提高,使农村就业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同时,休闲农业模式与农家乐模式有着一定的相似处,乡村人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展开项目,如在劳动力充足、缺乏致富条件的情况下,可与其他村民展开合作,组建不同的农业种植合作社。还可以在已形成的农业种植产业下,结合花卉、药材、无害瓜果等开展瓜果采摘、花卉观赏等农事体验,从而构建集生产、销售、体验和加工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模式。

1.3“旅游+农业、商业和文学融合模型

“旅游,农贸一体化模式是商业旅游与农业,文化产业相互渗透和跨文化旅游,农业,商业,经济形成文化价值发展的一种扶贫方式,改善旅游扶贫的具体表现:“农业一体化”是指旅游景区的贫困地区,通过培育农民改造农场,成为旅游景点,创造景观农业,采取民俗旅游消费等农业活动增加农民收入;业务整合“主要是指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等地方特色商品促进商务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旅游一体化是指通过古村落退化的产品和本地特色的培训,名人等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发展,从而延伸文化资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旅游的帮扶策略

2.1事前调查和建设规划

为确保乡村的旅游价值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就要深入调查乡村的交通情况、产业资源、人口资源、旅游优势以及不足之处等,为乡村旅游的建设规划提供有利依据。在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之后,就要合理选择旅游产业,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并申请产业扶贫资金、行政扶贫资金和对口单位的扶贫资金,以确保乡村旅游建设的顺利进行。最后要加强农村绿化、环境整治、道路建设、水利建设以及电网的改造等,从而使乡村的旅游价值得到有效提升,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2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

按照“景区施工质量,配套设施,景观旅游专业服务”理念,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水泥路风景改造道路,沥青路面,实现污水处理下水和污水分流,厕所改造坚持高标准,一步到位,尽量焚烧炉灶去除,以保留古代房屋的外观和内涵,与现代化的房子,成为村庄美丽的风景,景区整合。地方政府要做好水资源,供电,通讯网络,废物处理等公共设施的全面改造,农村环境。农村旅游景区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发展规模,合理配置旅游产品,提高接待服务的整体能力。

2.3提高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想要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就必须要不断加强乡村人民的技能培训,使乡村人民的观念得到改变,有效增强乡村人民的自身能力,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撑。首先,可以采取多种培训措施提高乡村人民的致富意识,使乡村人民的思想观念得到有效引导,使其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有效改善,以便能在引入乡村旅游产业的时候,乡村人民快速融入到经营活动中,使乡村经济得到有效增长。其次,可以组织一些有经验或思想开放的乡村人民去其他地方学习农村致富经验,对接相关农业企业,做好项目洽淡使乡村旅游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最后,还可以实施河滩综合开发产业等项目,如莲藕种植、垂钓鱼塘以及生态流水鱼塘等,在鱼塘的附近也可以建设一些观赏苗木园、蔬菜园及水果园等,以此促进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3扶贫旅游的案例

位于山西省中北部的忻州市,属于典型的贫困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吻合度较高的地区。但作为忻州市“头号民生工程”的扶贫工作,因其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近年来,忻州市充分发挥本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提升地方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制定出相应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走出一条精准扶贫,以乡村旅游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路子。

定襄县通过举办凤凰山乡村旅游节,开展一系列富有定襄农耕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特点的“乡情乡魂”主题活动,提升和打造了乡村旅游节品牌,拉动了乡村旅游规模发展。以科学规划、招商引资为抓手,以打造旅游名县为目标,旅游产业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静乐县西大树村发展乡村旅游,投资以企业筹资为主,带动周边农户自助参与乡村旅游,对当地就业、脱贫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繁峙县则将乡村旅游等9项产业作为支持群众发展的主导产业,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助力精准扶贫。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关隘文化、宗教文化、休闲养生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依托传统村落和古战遗迹村落的优势,建设了平型关村、茨沟营村等10个集农家乐、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红色旅游于一体的旅游示范村;河曲县也通过积极规划和实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探索构建“旅游休闲地产+农家乐”、“景区景点+农家乐+农户”、“协会+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

4结语

在我国的扶贫工作中,实际上真正的贫困人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对于这部分人的扶贫工作应作为长期的发展目标,这是扶贫的基本目的,以此来拉近贫富差距,使得这部分处于长期贫困的人真正实现脱贫,因此,重要的是要改善现有农村旅游项目的结构和内容。通过对国家旅游扶贫政策和扶贫政策的分析,提出了国内外旅游管理模式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乡村旅游规划,对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建容.精准扶贫背景下甘孜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06):295-296.

[2]白鹏飞,卢东宁.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户参与红色旅游的路径与对策:以陕甘宁革命老区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7,(07):146-149.

作者简介:

邓艳红,女,1986年04月生,湖北荆门人,汉族,本科学历,注册规划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