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哈尔滨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析哈尔滨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杜兵

杜兵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本论文的研究主旨就是想通过对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揭示出其当前社区体育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找出阻碍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的不利因素,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相应地借鉴国内外社区体育开展较好的经验和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哈尔滨市社区体育未来发展的建议性对策,对今后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哈尔滨市区;社区体育;发展现状

1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哈尔滨市活动点的场所具有非正规性特点,各类活动场所中前三位的分别为:公园、街道委员会场地、街头巷尾等活动点。同时,近几年在省、市级政府、省体育局对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的大力资金投入下,使得哈尔滨市街道办事处建立起来的社区体育组织由原来的10%发展到现在的90%以上,通过调研得知,全市的主要八个市区都分布着全民健身路径(如表1):

表12000~2008年各市区健身路径的数量分布(单位:处/年)

从这个全民健身工程的分布可以看出,每个市区都有各自的特点,从2000~2008年这段时间,前五个市区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说明这个五个市区在经济上比较有实力,相关部门的领导比较重视本辖区内的体育设施的建设,市民的需求较大;而后三个市区由于是后改为的市区,经济实力有些薄弱,部门领导相对重视较小,不过从2004年开始,却加大了对社区健身路径的投入,可以看出社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而且哈尔滨市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都各自有自己的管理办法和场地联系人,在不影响自身体育场馆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有的体育场馆都相应制定了一套收费标准或者免费向公众开放,以便满足广大市民健身的需求。

总之,近年来,省体育总局每年对哈尔滨市投入200~400万元作为群众体育的经费,主要用于购买体育健身设施、维护健身路径等。

2哈尔滨市社区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社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薄弱。

国家进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方式是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形式,就是首先要进行基层的大批培训,在培训合格之后被评定为“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然后在“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中进行培训,符合标准之后被评定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此类推,最后评选出精炼的“国家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哈尔滨市的社会指导员中国家级别的体育指导员几乎为零,一级、二级的体育指导员也是屈指可数,剩下的大部分为三级体育指导员,还有一部分指导员是省级、市级或者是各个市区街道办事处自主培训的。

2.2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主观意识不强。

通过调查发现,哈尔滨市大部分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健身的主观意识有所欠缺,这是因为大部分居民在参与社区体育健身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时间安排问题,由于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较大,大多数的人们要为各自全家的吃穿住行而四处奔波,辛苦了一天之后,一般就没有闲暇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健身活动了。

2.3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不平衡。

哈尔滨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不足,人均占有面积较少,基本上没有达到《黑龙江体育场馆管理条例》第八条的要求:城市、村镇新建居住区,应当按人均不低于0.2m2的用地标准规划建设公共体育场所。各个社区的小型体育健身设施更是严重不足,很多社区甚至根本就没有体育健身设施,经常是几个社区的居民一起聚集在某一个广场或公园自主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容易造成相当多的一部分居民在无正规的场地进行体育锻炼。

3结论

3.1哈尔滨市居民月收入水平不平衡,以收入偏低的人群居多,使得居民用于体育消费的资金较少,从而造成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一般不固定,参与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也不是很长,一般约1~2小时,约占38.14%。

3.2哈尔滨市各级部门对社区体育活动经费投入不够,大多是社区居民自筹活动经费,缺乏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资助。

3.3哈尔滨市各有关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不够,社会体育指导员自身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水平较差、人数较少、不能够科学、有效地指导居民参加体育健身。

3.4哈尔滨市居民选择比较多的场地是各自家中或者是自家附近的公园、广场、街道等进行体育活动健身,公园、街道居委会的空闲场地和街头巷尾的空旷之地,大多因为这些场地的使用时间比较灵活,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消费,而锻炼的场地选择最少的还是收费的体育场(馆)。

综上所述,哈尔滨市社区体育的发展从总体上来讲发展相对缓慢,但部分市区的社区体育健身开展良好,自从全民健身日确定以来,全民健身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区广场舞犹如春笋般层出不穷就是最好的例证,各市区应该借着这股春风将全民健身更快、更广、更强的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加奎.美国青少年社区体育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4(1):39-43.

[2]王乔君.城市居民住宅区体育设施规划[J].体育科学,2004(2):24.

[3]曾理,李仕刚.近代中国农民体育价值观的变化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131-135.

[4]赵金锋.长春市社区体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