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BIM技术的应用

郑凯

330522199001246516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当下,装配式建筑施工已成为行业的主流趋势,但纵观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发展情况可知,其中仍存在诸多突出性问题。基于此,本文围绕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促进行业的快速进步。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1简要概括建筑信息模型的价值体现

从专业角度来说,BIM技术主要作用是整合收集信息,并将信息逐步视觉化,通过搭建信息收集和展示平台,可以保证各类型建筑模型实现三维立体可视化,为开展动态信息收集创造有利的条件。当下,在建筑质量管理环节,高效合理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能够显著提升实际工作效率。现阶段,装配式建筑自身各环节基础构件的对应位置和实际尺寸都较为精确。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规划设计图纸作为建筑信息的载体,因其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图纸信息错综复杂,所以将极大的增加设计人员的工作难度。

当下,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控中,高效合理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可以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及时准确的记录各类型突出问题,通过网络信息的途径,传导至建筑信息模型中,然后,相关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综合分析基础模型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全方位的动态掌控整个施工现场,使施工人员更深入的了解各项具体的施工情况,进而明确施工过程的重难点环节。高效合理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能够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实时动态监控,降低建筑质量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当前,在建筑项目中,施工总承包管理模式应用非常广泛,在这种环境下,相关人员需加大对分包工程中各项内容的控制力度,并促进各参建单位的有效信息沟通,保证内部人员的统一管理。

2现阶段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般来说,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具有时间跨度大的特征,而强化质量管理属于系统性工程,所以管理者应根据不同类型的承包模式,有针对性的管理关键环节。

2.1完善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

当下,为了保证施工建设环节的质量,在正式开展施工的前期准备阶段,相关管理人员要综合分析施工质量文件、审核施工组织规划方案、检查承包合同等。要制定完善的质量控制规范、装配构件安装、保存等条例,并将其完整的录入建筑信息模型,完善模型信息管理资源储备,以便为开展施工建设活动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在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深入分析建筑图纸的基本内容,研究施工组织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而明确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最终组织具体的施工流程。另外在施工前期阶段,需尽可能的完善规划工作,根据设计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2.2在生产零构件环节应用BIM技术的必要性

2.2.1零构件生产环节

装配式建筑对零构件的精确度有较高的标准要求,因此,构件的生产环节具有实际意义。大致概括构件的生产流程主要是,先进行规划设计,再进入工厂生产,但在生产运转开始前,设计方案可能会出现多次调整变更,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与一线生产技术员保持联系,确保双方达成共识。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设计意图主要通过图纸进行传递,设计人员无法在交底工作中明确转达设计意图,使得生产人员对图纸内容出现曲解,同时,一旦设计方案出现调整变更,则会增加工人失误率,阻碍正常工作的运行。

如今应用了建筑信息模型,则确保了生产人员与设计人员的实时互动和沟通,能够极大的压缩工程造价,提升设计的精准性。生产人员只需要提取建筑信息模型中的数据信息,就能准确掌握设计人员的真正意图,且了解相关数据参数,对提高构建的批量生产效率具有实际意义。此外,高效合理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生产人员能够据此了解预制构件的基本属性特征,并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避免窝工等现象的发生。

(2)构件的运输

不但生产环节会影响预制构件的质量管理效果,运输环节也是影响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在对构建进行运输的过程中,主要应注意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因为运输通常会受到路况和当地交通法规的影响,进而导致预制构件在运输途中发生意外事件,阻碍预制构件被及时的送往施工现场。为此,就应在对施工进度进行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科学判断预制构件的需求数量,提前进行运输。

第二,因为部分预制构件形状不规则且较大,所以就会加大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使得预制构件发生损坏,这一方面会拖慢施工进度,另一方面还会造成工程的成本增加。故而为了更好的解决此问题,应对运输车辆的大小进行规划,并明确行车路线中是否存在干扰的可能性因素,之后再制定周密的运输计划,保障运输质量。

针对以上两项问题,就可将BIM技术的构件信息系统与信息控制系统进行结合,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同时利用RFID技术科学规划施工现场的进行速度,将获取到的信息及时的向构件信息系统进行反馈,而管理人员就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直观的了解到构件的库存情况,并将动态变化及时的反馈到系统中,合理的完成堆放作业。此外,如果在运输中应BIM技术,还可以实现模拟装载运输,这样就能杜绝或是避免一些实际运输装卸中的问题。

(二)质量管理中应用BIM技术

(1)施工仿真模拟

就装配式建筑而言,其具有明显的施工程序复杂、难度较大且机械化水平较高的特点,为此,在进行工程施工前,管理人员应先利用BIM技术对施工环节进行仿真操作,并在基于仿真结果的基础上,对实际的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全面保证预制构件能够被精准的定位,并最终实现安装质量的高水平。除此之外,通过BIM技术的模拟仿真,还可以将实际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进行排除和解决,实现安全管理上的防患未然,最终保障整体安装结果的安全高质。

(2)清单式质量控制

为确定施工质量控制部位,即检查对象需要对施工单元或构件编号,称为构件ID识别码,以便于在BIM模型中调用基本信息,同时保存检查结果。

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首先是收集与分析建筑物的相关数据,包括:质量要求、工作分解结构的工作包、工作进度等。建筑物本体的质量要求主要由设计文件、企业标准及验收规范构成。施工的技术措施,如脚手架、模板及支架等也由相应的企业标准与验收规范规定。

BIM模型建立后,建筑物的物理和功能特性已通过数据形式包含其中,通过工作分解结构,可以将建筑本体与施工技术措施的质量要求进行分解,通过对这些有层次结构工作分解结构工作包的定义,建筑物形成过程整体的质量要求可分解成为一个个建筑构件的质量要求。这些定义的信息与建筑模型和施工进度计划相联系,不仅整个建筑物有了明晰的质量构成和建筑物构件数量,在构成建筑的构件层次上,每个构件也有了各自明确的质量要求与参数,同时因为结合了施工进度,可以以这些建筑构件的质量控制要求为导向,完成按建筑构件工序划分的质量控制清单。

在BIM系统中有详细的构件位置和质量信息,可以按照实际需求打出详细的清单。在建造现场,质检人员通过清单上的构件ID找到相应的构件位置,通过对照对清单顺序与构件部位进行检查,并认真采集构件的质量等信息,将采集到的信息列入清单表格中。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施工班组、施工所用的设备、检查工具等信息进行整理,录入到bim数据系统。

三、结语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应用BIM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而言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模型的建立,可以使工程量变得更加的透明,可以更好的协助工作人员进行项目实施进度的管理以及成本的优化,能够有效提升控制管理的力度,这对于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林文明.浅谈BIM理念下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J].价值工程.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