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复习课编选例题的若干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对数学复习课编选例题的若干认识

尹延

河南省南召县鸭河中学尹延

为了对所学知识能深入理解、牢固掌握、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复习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学数学内容复杂,怎样进行复习,虽没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但总的目的应当是巩固知识,促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提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提高复习效率,而精心选编复习课中的例题,则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认为,复习课中例题的选取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求结合学习实际,针对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和解题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紧扣易错易混的知识点,选择或构造例题,进行有效的讲解,以堵塞认识结构中的漏洞。

例1下列运算,正确的有()

二次根式的化简中,学生易产生“=a”这一习惯性错误,设计上述例题来引导,便可起到“药到病除”之效。

二、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要求编选具有代表性,能按大纲要求,掌握最主要而又最好基本的例题,通过这种题目的分析与讲解、总结与归纳,达到做一题,会一法,想一串,从而对问题的本质属性及解法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4求证: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一点与两腰距离的和等于腰上的高。

已知:在△ABCK,AB=AC,

P是底边BC上任一点,过P作PD⊥AB于D,

PE⊥AC于E,过C作CE⊥AB于G,

求征:PD+PE=CG

略证1在CG上截取CM=PE,易证Rt△PCM≌Rt△CPE

∵PM⊥CG,∴PD=MG

∴PD+PE=MG+CM=CG

略证2延长DP至N,使得DN=CG,连接CN,易证四边形DNCG是矩形,有CN∥DG,可证Rt△PCM≌Rt△CPE

∴PN=PE,∴PE+PE=CG

这是一道课本习题,这里借用此题研究证明一条线段等于两线段之和常用方法,从证1知,是在较长线段(CG)上,截取一线段等于一较短线段(CM=PE),因而这种方法可形象地描述为“截长”,在证2中,延长较短线段中的一条(PD),使延长到与较长线段相等(DN=CG),再设法证明延长的部分和另一较短线段相等(PN=PE),即两较短线段转化为一条较长线段,故这种方法可形象地描述为“补短”“截长补短”是证明这类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将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易于处理的线段相等问题,体现了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三、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在复习课编选例题时,尽可能将多个知识点有机地融合于一题,通过例题的分析解答,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一道集一元二次方程,解三角形,平面几何三方面知识于一体的有一定综合度的题目,解这样的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将会得到明显提高。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要求在编选例题时,要注意题目解法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多面性和题目的多变性,通过这种题型的训练,使学生具备灵活应变能力。

本题可以采用解方程求出两根后再代入求值的方法,也可以采用根与系数关系去求。在复习“方程”这部分内容时,选用上面习题,将两种解题方法作比较,可使学生学到灵活、简洁的解题技巧。

五、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前提下,编选例题时注意到非重点知识,即要注意例题的覆盖面,尽可能全面覆盖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避免学生在复习中因“偏食”,“挑食”而引起的复习后的“营养缺乏症”。(论文为初中数学,南召县工作站王秀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