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体味积累裁剪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观察体味积累裁剪

薛也

薛也黑龙江省五常市冲河镇中心学校150212孙雅珠黑龙江省依兰县第五小学154800

一、观察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现实中的人们,无时不在受到影响,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或参与模仿,融化其中。指导学生作文进行选材,就是活动于其中,进行观察。但是观察不是狭义的看看就行了,我在引导学生时是这样做的:

1.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进行这类观察,学生虽然不难做到,但拘泥于琐事,失之于偏颇的却很多。原因何在?此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习以为常的事情,往往容易忽略掉,或者缺乏新奇感,让活生生的写作素材从眼皮底下流失,很是可惜。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让学生写观察日记的办法,定观察内容,定选材范围,定材料数量。久而久之,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渐渐成了作文的材料。

2.观察不熟悉的人和事

由于生活视野、经历等的局限,许多人和事是自己所不熟悉的。怎么办?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电影戏剧等,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这些媒体,按照要求去阅读、观看、听记等,就是间接观察。间接观察运用得好,不但弥补了自己的材料不足,而且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作用,因为通过以上媒体观察的材料,是经过加工的“营养品”,很多程度上超过了自身的经历。因此,正确引导学生利用媒体间接观察是很重要的。

二、体味

如果说观察停留在看和听上,那么体味则是需要去想,去议了。提取糟粕,吸取精华,是体味结晶;正确认识,理解内涵,才是体味的方法。

我在指导学生体味材料时分两步走:

1.体味材料本身的内涵

观察到的人和事很多,材料未免泥沙混杂,此时体味则至关重要,特别是教师的指导更为重要。平庸的材料不可取在哪里,好材料可取处是什么,都要用正确科学的标准去判断,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去分析研究,用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去衡量推测,就不会出现对材料的糊涂认识了。

2.体味材料在具体文章中的内涵,材料很多,但并不都能入文

作文与生活还有一段距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体味材料在文章中的作用。材料有价值,可以使文章主题明确,全文生辉,浑然一体;材料不恰当,则会出现立意与材料的脱节,就不能成为一篇好作文了。此种体味在作文过程中虽不明显,是暂时的思维过程,但它是选材中有机的一环,教师指导时不可大意。

三、积累

积累材料是作文选材不可缺少的一步,我是这样指导学生的:

1.整理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中所记的人和事,是比较客观的叙述,不能完全符合作文的选材需要。为了使材料能派上用场,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让学生整理所写的观察日记,挑选优秀的进行分类装订(平时的练习应单独成页最好,便于以后分类装订),这样,材料就丰富起来了。如记人的有语言、动作、肖像、心理描写等,写事的有家庭小事、生活见闻、学校生活、社会风尚等,不一而足,即使以后的日记有重复一类,但不同时期会有不同提高,为学生的提高提供了借鉴机会,这种做法学生很有兴趣。

2.整理摘抄笔记

平时所记笔记、摘抄优秀片段、剪辑报刊文章,或目录索引等,都是整理归纳的内容。无论是名言名句、人物事迹、故事梗楷、范例文章等,各有其使用的价值。正确引导学生及时整理归纳,既丰富了知识,作文的材料又充实了,实为一举两得。实践证明,及时整理材料,便于学生运用的同时,增强了他们以后细心观察的意识,形成了观察与积累的良性循环。当然,积累不是单纯的储存,而是有目的、有选择的积累,哪些可弃,哪些可存,仍需要教师及时引导。

四、裁剪

学生手中有了相关的材料、作文时“有米下锅”,这是好事,但盲目不分,盲目将材料搬进作文中的大有人在。

为此,我知道学生从两方面着手:

1.围绕立意选材

在确定中心思想的基础上选取材料,我让学生将材料分为甲、乙、丙三类,逐级筛选,最后选取最恰当的,以防止材料与立意的脱节。

2.根据表达需要增、删材料

积累的材料有特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的时候,要做适当的增、删,才能符合具体的情境。特别是写不同的人和事,对象不同,裁剪材料也会不同。在写作文时,绝对没有完全将材料照搬进来的,因此,增、删是必不可少的,是作文的再发挥。

总之,观察、体味、积累、裁剪,这几个步骤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教师要善于指导,才能使学生细致观察,悉心体味,勤于动手,得体裁剪,在作文时将材料写好,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