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支架患者手术期间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1-11
/ 2

脑血管支架患者手术期间心理感受的质性研究

杜琳琳

杜琳琳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患者手术期间的心理感受。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之间脑血管介入患者的1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非结构性的访谈方法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脑血管支架患者手术期间心理状态共涉及五大主题,即支持系统的需求、术后康复情况的非理性认识、担心家庭经济负担、抑郁焦虑情绪、自责等。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脑血管支架患者手术期间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状态,因而需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脑血管支架;手术;心理感受;质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134-02

脑血管支架是通过脑血管造影发现血管闭塞或狭窄部位,在X线透视下,将可膨胀的球囊送到病变血管处,将狭窄血管扩张,再用支架将狭窄处永久撑开,从而使血管畅通[1]。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技术。为了解脑血管支架患者的心理感受,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缓解患者的压力,本研究应用质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多名支架置入患者进行访谈,获取他们在手术前后的感受,通过分析整合形成主题概念,而且记录下每个具体的问题,从而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8年6月~2018年8月期间的12例脑血管支架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42~67;颈内动脉支架5例,大脑中动脉2例,椎动脉5例;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访谈调查。为保护患者的隐私,12例患者分别用患者A1~A12表示。

1.2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2]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两次调查访谈。在第一次访谈时了解患者手术前的心理情况,完成调查访谈后,对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并于手术后进行第二次访谈调查,了解患者的心理感受,然后分析结果。访谈人员准备好调查访谈所需物品和环境,对所有观察对象在不被打扰的房间内进行访谈。谈话过程中,访谈人员保持谈话气氛自然、轻松,不主动引导或暗示患者说出所需答案,而是鼓励患者使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介入治疗过程中的真实心理体验,从而获得大量、可靠的研究信息。同时,访谈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脑血管支架的有关知识,对患者谈话过程中的动作和神态反应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调查访谈前,通过较为轻松且接近患者的话题来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并为其提供舒适、安静的访谈环境,准备好靠枕、纸巾、饮用水等物品。

2结果

本研究共进行访谈12例,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得出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心理感受的五大主题。

2.1对医院-家庭-社会支持的需求。

脑血管支架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一项较为陌生的诊疗措施。患者由于不了解手术的部位、伤口大小、手术时间、术中有无不适等而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和支持。

2.1.1对医护人员支持的需求

多数患者得知自己需要进行支架手术,急切地想了解一些手术问题,希望找到技术最好的医生来完成。患者1:“支架手术是微创吗?手术切口有多大呢?”患者3:“听说咱医院韩主任放支架放得最好了?这次是他给我放支架还是其他大夫呢?”患者术中或术后出现不适,也希望医护人员尽快解释或者处理。患者12:“我放了支架怎么血压低了好多?赶紧找大夫来!”

2.1.2对家人支持的需求

患者进行脑血管支架手术时,下肢需要制动6~12小时,需要在床上小便(或者大便),要得到家人的照顾。患者2:“我让儿子请假了,做手术这几天他得在身边照顾我。”患者10:“我老伴和孩子这几天都轮着在医院照顾我。”

2.1.3对社会支持的需求

脑血管支架术需要花费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而有些材料费用报销比例低,有些患者经济条件一般,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患者3:“我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我是农村来的,借了亲戚3万元。”患者11:“要是支架能像药品那样多报销一部分就好了。”

2.2对术后康复情况的非理性认识

有些患者对支架术后康复情况期望值过高。患者5:“放上支架后,我右边胳膊和腿就好了?能用右手拿东西?能跟正常一样走路了吗?”而有些患者却担心支架术后有一些副作用或者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患者6:“放了支架后,是不是血管更容易发生堵塞了?”患者7:“放了支架后,我不能剧烈运动了吧?否则支架会掉到别的地方吧?”

2.3担心家庭经济负担

由于脑血管支架患者治疗花费较大,术后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且需进行复查,因而会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患者3:“我这一放支架,家里更紧巴了。”患者4:“本来打算给儿子买房子,放支架后,又得再过两年再买了。”患者5:“听说支架术后需要一直吃拜阿司匹林和波利维,得吃半年,这两种药好贵啊。”患者8:“半年后还得来复查,做造影,一次造影就得好几千呢。还有必要再做造影吗?不做不行吗?”

2.4负性心理情绪

脑血管支架术是一项有创手术。许多患者由于怀疑这一项技术的治疗效果,而产生焦虑情绪反应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比例[3]。了解患者的情绪反应,采取相应有效应对方式,帮助患者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很有必要。

2.4.1抑郁焦虑情绪

患者在得知自己需要放支架后,必然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恐惧、迷茫、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同时担心支架会导致的身体不良反应。患者6:“手术时会不会很疼?是不是也可能死亡?”患者12:“把支架放在大脑里,万一被血冲走了呢?”

2.4.2自责

部分患者会因患病加重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出现严重的自我负担感,随着自我负担感的逐步加重,患者会出现自卑的情绪,认为自己拖累了家庭。患者9:“我怎么会得这病呢?是个废人了,还不如死了算了。”患者7:“我以后体力活不能干了?就光等着别人伺候了?”

3讨论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和诊断技术的日趋成熟,脑血管支架也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脑血管支架术是一种先进的、安全系数较高的治疗脑血管狭窄的技术,可终生使用[1]。针对脑血管支架患者手术期间心理状态,来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3.1构建医院-家庭-社会支持系统,来增强患者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本研究结果发现,所有受访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社会支持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4],帮助患者构建医院-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使患者不仅可以得到支持与帮助,拥有强大的后盾。同时也使其意识到自己是支持系统中的一部分,家人社会也需要他的支持帮助,增加患者的归属感及满足感,让患者意识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

3.2主动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其理性认识。

本研究中,92%受访者因为对脑血管支架相关知识的缺乏了解。护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努力充实自己,用理解的语言介绍脑血管支架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可能出现的不适及应对方法等、同时给予患者疏导、支持和鼓励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及时解答患者的疑惑;增强患者的理性认识。

3.3进行心理干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本次研究中,83%的患者担心脑血管支架术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很多研究表明: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5]。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对抑郁的患者经常鼓励其治疗[6]。护理人员需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将患者身体的不适反馈给医生,及早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主动联系科室支架术后的患者,组织他们分享自身经验,“同病相怜”更容易信任,增加信心;积极组织家属进行座谈,向家属讲明家人支持对患者的巨大意义,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与家属共同探讨如何帮助患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李雪英,杨淑杰.脑血管支架术后出院健康教育探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137-138.

[2]吴文君,史王旬瑜,牛洪艳等.心内科护患沟通障碍的质性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85-86.

[3]宋润珞.心理干预减轻脑血管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探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年8月第12卷第16期:87-88.

[4]雷俊,何国平.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3):622-624.

[5]孙丽萍,李丽,叶志霞.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知情过程中真实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3):1-5.

[6]杨少慧,李艳红.临床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