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畜禽养殖污染现状及思考

张文社

张文社

宝鸡环保技术公司陕西省宝鸡市721000

【摘要】:现在农村畜牧养殖发展较快,在养殖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农村散户养殖和小规模养殖户比较多,在散户养殖和小规模养殖中没有标准化生产模式,养殖产生的污染物对农村环境影响比较大。本文根据农村养殖现状的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畜禽、污染、环境保护、治理、建议

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禽畜养殖场排出的废弃物已经成为危害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的调整,国家投入的增加,畜禽品种、卫生防疫,特别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技术的普及,使我国畜禽养殖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畜产品总量大幅增加,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据2009年统计,我国畜禽养殖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4%,畜禽养殖业发展较快的地区,畜禽养殖业收入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对此产生的问题做以调查与研究。

近年来我国畜禽业养殖的污染现状: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畜禽也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近代畜禽业的发展畜禽养殖业逐渐从散养、放养走向了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养殖方式。规模化养殖场快速发展,但与规模养殖场设计相适应的禽畜养殖污物处理解决方案长期重视不够甚至被忽视。禽畜养殖场排出的废弃物已经成为危害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畜禽养殖业的污染主要有三大污染源,即动物所产生的粪便、尿液与养殖产生的臭气,还包含畜禽养殖的水污染。其中水污染排放量:化学需氧量(COD)为1268.26万吨占总污染的41.9%;总氮102.48万吨,占调查中总氮排放量的21.7%;总磷16.04万t,占调查中总磷排放量的39.8%。调查数据估算粪便产生量2.43亿t,尿液产生量1.63亿t。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禽畜养殖排放污染量占造成污染因素的比例大。

根据《全国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要求,到2015年,全国肉、蛋、奶产量将分别达到8500万、2900万和5000万吨,全国畜禽养殖总量将达到14亿头;规模化养殖比重将提升10~15个百分点,养殖总量将达到7亿头(猪当量)。按照现有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测算,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年排放量预计将分别达到1260万、80万t,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和散养密集区域污染防治带来很大压力。

存在问题

1.政府污染防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畜禽养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提高农村人民收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地方政府往往容易忽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偏重于城乡经济发展;在只注重于经济发展忽略环境是影响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意识到防治禽畜养殖污染所需承担的责任。长期对禽畜养殖污染的忽视导致农村环境遭到禽畜废弃物的污染和破坏,使农民处于一种自身健康和安全受到威胁的环境中。虽然我国法律对新建、改建、扩建的规模禽畜养殖场进行了规定,要求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但是有些地方政府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并未对本区域内的农村禽畜养殖户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措施。

2.监管不到位

我国畜禽养殖大多都是小规模,再加上我国地方环境机构数量少、专业人员少、设备不足。所以造成监管力度严重不足。

3.畜禽养殖认识不到位与养殖人员业余化

我国畜禽养殖基本都在农村郊远地区,养殖户普遍忽视对养殖所产生的污染物不进行任何处理,随意排放倾倒,所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养殖户聘用不专业的养殖人员,养殖人员从未经过专业化培训就上岗。

4.养殖技术不足、设备不先进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大多都是个体户,所以并不懂得如何专业化生产同时由于同入资金较少,再加上我国对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相比发达国家还比较落后,对禽畜粪便的收集、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技术及相关设备都没有很好的配套,所以这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畜禽业养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但是环境因素一直是畜禽养殖业的诟病,所以,监管部门以及政府机关要对畜禽养殖的环境污染要引起重视消除重经济轻环境的错误思想。加强对畜禽业生态保护的领导,加大宣传、培训等教育力度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要吸取国外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污染后防治的教训,将畜牧业生态保护纳入环境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高畜产品安全意识。强化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工作,把清洁生产的思想贯穿到养殖业过程中去,这样才能使全社会都认识到控制畜禽养殖污染的重要性,为实施养殖业清洁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提高广大养殖场(户)生产经营者的科技水平,掌握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真正按照畜禽清洁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同时加强畜禽污染环境监测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要加强对畜牧业环境污染进行污染监测,开展畜禽污染现状的调查,科学地掌握畜牧业环境污染情况,为畜牧业的生态保护提供依据。

在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的同时,畜禽养殖户应控制畜禽排泄物,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控制粪便的产生、播撒和处置,防止畜禽粪便造成大量积压,消除污染隐患。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效率,杀灭病原菌,增加养殖业的收入。降低饲料中的矿物质及粗蛋白含量,从而降低粪便中的氮和矿物质含量,减少环境的污染。利用粪便处理产生沼气,并对产生沼气过程中的产物直接或间接再利用

由于我国畜禽养殖规模大多都是小规模,所以政府监管部门应根据养殖规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强管理。

申请国家资金引进国外先进的养殖技术、设备与养殖方法。推广应用科学的圈舍结构、生产工艺,实现固体和液体、粪与尿、雨水和污水三分离,降低污水产生量和降低污水氮、氨浓度。加强畜禽粪便管理,控制粪便的产生、播撒和处置,防止畜禽粪便造成大量积压,消除污染隐患。对畜禽粪便进行技术处理,提高畜禽粪便作为农业肥料的利用效率,杀灭病原菌。降低饲料中的矿物质及粗蛋白含量,从而降低粪便中的氮和矿物质含量,从根源上减少环境的污染。

建设循环利用系统,以散户养殖畜禽为主的农户,通过建沼气池,根据饲养量的多少修建不同规格或不同数量的沼气池,消化粪便尿水,产生的沼气为农户提供炊事用能,沼渣沼液作为农作物优质肥料和养鱼肥料,要在生态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在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时,提出要解决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问题,推广健康养殖方式,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制定健全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治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对养殖户进行帮助扶持。同时要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养殖户进行教育与引导,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养殖户的环境保护责任意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