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1

髋部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王艳栖李玉芝胡小楠

顺义区医院骨外一科101300

【摘要】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原因、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76例髋部骨折住院患者;合理功能锻炼;给患者机械预防,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护血管,等预见性护理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果:76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通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静脉血栓形成。

【关键词】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76例患者中,股骨颈骨折2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1例,髋臼骨折4例。保守治疗2例。男:20例,女56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占96%。

1.2护理措施

1.2.1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家属充分讲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危险因素及后果。对于高龄女性、吸烟、糖尿病、肥胖、下肢静脉曲张、心功能不全、高血压、高血脂症及严重外伤史的患者,更应该通过健康教育,引起患者的足够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方法等。

1.2.2一般护理措施,鼓励患者每天定时做深呼吸、咳嗽、咳痰;给患者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芹菜、葡萄等;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嘱患者戒烟,吸烟导致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烟草中尼古丁可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诱发DVT形成。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咳嗽憋气,以免增加腹腔压力,影响下肢血液回流,同时降低血液粘稠度。

1.2.3预防静脉内膜损伤: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特别是大隐静脉的穿刺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给予稀释,缓慢滴注;并给予50%硫酸镁溶液湿敷。除非必要,不宜加压输液,液体输入不畅时不可挤压,以免损伤静脉内膜,保护血管壁的完整性[2]。加强静脉血管的保护,有计划的轮换使用静脉通路。尽量避开患肢特别是下肢,同时严格消毒皮肤,选择合适的针头,提高穿刺成功率[3]。

1.2.4功能锻炼早期积极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术后抬高患肢,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按摩腓肠肌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患肢过度外展,保持患肢外展15~30°[4]。讲解正确体位摆放和翻身的重要性,让其能够积极地配合。肢体训练: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术后当日麻醉作用消除后,在不影响骨折固定的情况下,督促病人对患肢进行主动或被动运动。如加强踝关节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发挥小腿肌肉泵作用,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淤滞。

1.2.5护理干预髋部骨折患者尽早穿医用弹力袜,防止静脉血经交通支逆流入浅静脉,促进静脉血回流,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减轻水肿,尽量少站立和长时间的走路在休息时也应抬高患肢[5]。

2结果

通过对76例髋部骨折住院患者进行真对性预防与护理,无一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取得满意效果。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6]。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各种创伤、手术、肿瘤、老龄等多种病理生理因素导致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液回流缓慢和血管内皮的损伤,引起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7]。术前术后的护理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加强术前宣教,让患者充分理解护理对策实施的目的,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通过饮食护理,改变血液黏稠度,特别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能够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能有效防止DVT的形成。

[1]沈玉兰,徐梅,耿息风早期护理干预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8-29.

[2]郑少颜.开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预防[J].海南医学,2010,21(16):149-150

[3]中华全科医学2010年2月第8卷第2期ChineseJourn~ofGeneralPractice,February2010,Vo1.8,No.2.

[4]张世琴.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103.

[5]卫聪莉.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62-63.

[6]李钰.护理干预在预防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6):854-855

[7]王建新,樊川民,崔旭辉.等.下肢深静脉血栓64例综合诊治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5):592-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