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及管理历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四川省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及管理历程

李琼

李琼(四川省卫生厅618500)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127-02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包括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产科接种点等在内的预防接种单位是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完成预防接种操作最直接、最关键、最核心的机构,是预防接种工作的基本单元。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加速乙肝控制等目标的实现以及预防接种工作措施的最终落实均依靠预防接种单位工作的开展。规范、加强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是提高预防接种工作水平与质量,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实现相关疾病控制的基础与关键。四川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和管理始于20世纪80年代,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综述如下。

1以村医接种为主,探索预防接种门诊化建设全国从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在计划免疫初期,大部分接种工作由乡村医生完成。1987年前,农村的预防接种是由乡村医生入户接种或突击接种,这种接种模式在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1],但由于村级接种点多,管理难度大,管理成本高,疫苗利用率较低,没有足够的冷藏设备,易造成疫苗浪费,接种质量也容易出现问题。90年代,全国逐步进入乡级接种门诊建设时期,在农村地区推广乡级门诊化接种,规范程度进一步提高,接种人员的素质得到加强,促进了计划免疫工作的全面落实。

四川省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讨以乡为单位集中接种[2],90年代大力推行门诊化接种工作,积极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并采取各种措施规范接种单位的管理,为全省预防接种工作织造了坚实的工作网底。2002年,四川省卫生厅印发《四川省预防接种门诊管理办法(试行)》,用于指导乡级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建议各级机构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以乡为单位的规范化门诊,同时对接种门诊的形式、房屋、设备和接种人员进行了统一规定,对接种工作程序、技术要求、疫苗的冷藏、运输和接种器材的消毒、灭菌等也明确规定[3]。

2接种单位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对接种门诊的环境、设施、管理、质量与服务等各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疫苗的种类和免疫接种项目也在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各类接种门诊加速规范化建设。对城乡接种门诊制定客观评价的等级标准,成为计划免疫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4]。2009年,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研究制定了《四川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等"三规范一意见",对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及预防接种工作提出了更为严格、具体的规范、标准和更高的要求。其中《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对预防接种单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所有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机构分为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产科接种点、临时接种点四类,对预防接种门诊实行分级,按照不同的硬件设施、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等评定为示范预防接种门诊、规范预防接种门诊、合格预防接种门诊三级,实施动态管理。

2010年四川省开始组织全省范围内预防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分别从免疫规划工作的组织管理、接种门诊面积及人员配备、规章制度、冷链设备、消毒执行情况、异常反应处理、接种率、及时接种率等方面予以考核,并现场随机抽查接种人员,考核其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实地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全部合格者予以验收通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对接种门诊每年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复核,如经查实不符合相关等级标准,将取消其相应等级的接种门诊称号,责令限期整改。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有各级各类预防接种单位9964家,包括示范、规范和合格预防接种门诊2486个,村级接种点5926个,产科接种点1552个。考核验收后的几次抽查情况显示,各接种门诊运转正常,工作规范,长效管理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3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作为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代替手工操作,利用网络实现数据交换,从而提高免疫规划各级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信息利用的及时性、可靠性,达到高效管理[5]。四川省从2009年开始投入建设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已建成了覆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类接种点和医院产科接种点的信息网络,实现了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取得显著成绩[6]。信息化的使用提高了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012年开始,为提升预防接种门诊形象,视觉识别系统(VI系统)开始逐步用于预防接种门诊建设,用于构建预防接种服务机构的统一形象,充分展示现代化预防接种门诊的人文特点,为公众宣传预防接种理念,建立预防接种门诊的公众印象。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中,门头、悬挂式灯箱、门诊标志、名称等采用统一规格尺寸,统一用色,统一标志字体,统一材料,统一做法。调查表明,接种门诊视觉识别系统应用后,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均有提高[7]。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是预防接种服务的更高要求,数字化门诊除达到示范预防接种门诊的所有标准外,接种过程采用数字管理模式,具备预防接种读卡取号系统、预检系统、登记系统、收费项目管理系统、接种系统、留观系统等设备和软件,提高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升接种门诊的形象[8]。数字化门诊通过构建数字服务平台,为接种人员提供先进、便利的操作系统,使接种工作更加有序,确保接种安全,体现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及人文关怀。四川省数字化门诊建设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正在积极探索更好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为今后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提供经验。

4经验及不足预防接种工作是免疫规划乃至疫苗针对传染病控制工作的基础,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至关重要,四川省将预防接种单位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免疫规划工作,并且在免疫规划措施制定和工作落实等各方面加以强调。通过"示范、规范、合格"等预防接种门诊的考核验收,各地陆续建成一批示范预防接种门诊,对全省预防接种单位建设和预防接种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在基层,预防接种单位的建设、发展并不平衡,局部地区管理没有到位,个别接种单位规范程度未能达到要求,间或受到群众的投诉甚至媒体的曝光,从全省角度来看,预防接种单位网络中还有一些漏洞和薄弱的环节。

在接种单位建设过程中,各级应对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通过落实接种补助经费、提高人员工资待遇等,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应不断加强管理,明确责任区域,全面掌握辖区内预防接种单位的分布与工作状况,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同时还应加强培训,注重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1]曹玉华.在农村开展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1995(01):31-32.[2]赵其凯,王安民,张训尚,等.减少冷链运转环节、开展免疫门诊接种-对以乡卫生院为中心设立免疫门诊接种方式的探讨[J].四川预防医学杂志,1989(04):81-84.[3]刁连东,熊晓卫,马福宝.江苏省实施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J].中国计划免疫,1997(02):75-77.[4]邱兆仑.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等级标准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1999(07):28-29.[5]张隆明,廖学舟,郑景山,等.实施儿童免疫接种网络化管理的功能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5(04):80.[6]王长双,马雅婷,路明霞,等.四川省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监测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10):68-69.[7]彭时辉,廖征,熊昌辉,等.视觉识别系统在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中的应用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1(02):211-213.[8]邵兴华,李则河.数字化门诊系统的构建[J].医疗卫生装备,2008(07):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