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观察和综合护理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观察和综合护理效果

覃昊

湖南省石门县人民医院湖南石门县4153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感冒发热与综合护理效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收感冒发烧患儿78例。根据接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39例。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展开综合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效率,对照组为76.9%,观察组为94.9%,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76.9%,观察组为94.9%,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患儿开始退热时间、体温下降幅度以及体温反跳率,观察组均具有显著的优势,检验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感冒发热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改善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患儿体温下降,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小儿感冒发热;综合护理;效果

感冒发热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属于易感人群,且多发于春冬季节。感冒的主要临床症状就是发热[1]。临床将发热作为儿科的第一症状,小儿正常情况下腋温为36-37℃,发热时腋温会升高0.5摄氏度以上。本文观察分析小儿感冒发热与综合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接收感冒发烧患儿78例。均确诊所有患儿均为感冒发烧。根据接诊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39例。对照组男男20例,女19例,患儿年龄1-13岁,平均年龄为(4.6±2.1)岁。观察组男19例,女20例,患儿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为(4.3±2.5)岁。两组患儿的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两组患儿就诊时,注意观察其临床表现。观察体温变化,发热温度均超过37.4℃,并且1d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低烧患儿的体温在37.5-38℃;中度烧患儿腋温在38.1-39℃;高烧则温度达到39.1-40℃;超高烧患儿腋温已经超过40℃。医护人员需每隔4h测量一次体温。注意观察患儿神志变化,体温高低并不能反映患儿病情严重性。如患儿精神状态好,活蹦乱跳病情并不严重。如出现哭闹不停,难以唤醒表明病情比较严重。如患儿存在面色发青的现象具有惊厥的先兆。患儿面色黯淡、灰白说明病情加重。患儿出汗时说明有散热。但应注意出汗时间,以免大汗后虚脱。医护人员还注意观察,以免引发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鼻窦炎、惊厥以及中耳炎等。在此期间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则接受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心理护理。在小儿患病期间,护理人员需耐心向患儿及家属说明,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面对面交流。并予以患儿鼓励和表扬,增强患儿的信心,并与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2)健康教育。为保证患儿能够获取足够的营养,护理人员应提醒家属维持均衡营养,日常饮食科学,补充维生素、鱼肝油,鼓励患儿多喝水。依据气候变化增加衣物与被褥。患儿出汗后应及时擦干,以免风寒侵入。护理人员还应提醒家属做好隔离消毒工作,确保患儿睡眠充足,每天保持1.5h的日照,定期参与户外活动。(3)基础护理。在患儿处于发烧时,护理人员帮助其解衣散热,不可裹得太过严实[2]。在患儿有不适、呕吐与恶心等情况,应注意禁忌食物,直至患儿有好转后予以营养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米粥等。对于体温低于38.5℃的患儿,护理人员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予以降温护理。超过此温度就需要使用退烧药。退烧药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布洛芬、乙酰氨基酸等毒副作用比较小的药物。患儿用药后半小时,护理人员可测量其体温。并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如高烧不退,就需要重复使用退烧药。(4)并发症预防护理。如患儿突发高烧、身体僵硬、手足抽动时,护理人员可将其平放在床上,让患儿保持侧卧位,采取降温措施,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如患儿并发炎症时,可遵循予以抗生素,控制感染。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患儿开始退热时间、体温下降幅度以及体温反跳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

显效:患儿在24h内退热,咳嗽基本消失;有效:患儿在48h内退热,些许咳嗽;无效:患儿症状在72h内并无改善。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活动产生的各类数据使用软件包SPSS19.0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X±S),并利用t检验组间差异;(%)则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表明组间;如P<0.05,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效率,对照组为76.9%,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9例,观察组为94.9%,治疗显效24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对照组为76.9%,观察组为94.9%,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患儿开始退热时间、体温下降幅度以及体温反跳率,观察组均具有显著的优势,检验数据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

3.讨论

感冒是小儿非常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每年冬春季节发病率非常高。感冒病原体主要是细菌与病毒。小儿年纪小,抵抗力差,气候变化较大,很容易引发感冒[3]。如持续性发热,将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以此,临床治疗需仔细观察症状,加强护理,以促进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观察感冒发热患儿的临床表现,并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改善临床护理质量的同时,还能够促进患儿体温下降,促进患儿康复。

参考文献:

[1]徐珍珍.综合护理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14(08):87-88.

[2]朱娟.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1):102+104.

[3]佚名.探究小儿感冒发热的观察与全科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5):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