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东盟方向课程设置与实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东盟方向课程设置与实施探析

王玉香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东盟方向课程设置与实施探析

—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

一、研究目的和背景

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加快国际化建设的步伐,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本专业”)培养熟悉对东盟国家经商、贸易和谈判的专业人才,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广西对外经济发展的需求,笔者开展了面向广西开放经济的东盟经济与文化课程改革研究的课题。

二、研究意义

此前学院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尚未划分方向,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的目的是培养综合型人才。而此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根据培养目标,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划分为若干方向,深度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其中的中国—东盟方向就是一个创新性的主要方向。

三、专业方向设置和实施方案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要求、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毕业生的反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中国—东盟方向在理论课程与实践改革方面进行了如下调整。首先在东盟经济与文化课程方面增设了《东盟文化与法律概况》、《中国—东盟经济贸易专业》和《泰语》课程。其次,在实习实训方面,为社会调研和毕业实习中增加了与东盟国家商务往来密切的企业。再次,在社会实践方面,积极举荐学生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

表一、东盟经济与文化理论课程安排表

图一:中国—东盟经济与文化课程群模式

(一)课程设置创新。

选择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东盟方向的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本专业核心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务谈判》、《剑桥商务英语》等专业核心课程,而且还可以学习该方向的特色课程:《泰语》、《东盟国家文化与法律概况》、《中国--东盟经济贸易专题》。通过学习,以达到掌握一门外语、熟悉东盟国家文化概况与经贸现状的目的。

(二)教学模式创新

依据各课程特点,任课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情景教学法。受益于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的丰富的国别舆情、专题舆情和热点分析和各大主流媒体的新闻资讯,在《中国—东盟文化与法律概况》课程中,让学生收集国别舆情在课堂上播报,让大家每周都能看到、听到和学到东盟国家最新发生的热点事件。在该课程的过程考试中,还加入了东盟各国风情展示,即把全班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国家,以情景剧的方式展示东盟各国的文化与法律概况。绘声绘色、动手动脑的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乐在其中,老师也寓教于乐。

(三)实习实践创新。

实践出真知。任何事情只有通过自己亲自尝试,才能真正的认识、理解、掌握。面向广西开放经济的东盟经济与文化课程改革主要通过大学课堂进企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人才和以论文为课程考核的主要方式等途径,让学生眼看、耳闻、手动、脑转,以便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1、大学课堂进企业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任课教师紧密联系课程,精心为学生选择实习实践场所,带领学生赴南宁华南城?东盟国家产品体验馆进行参观学习,并建立实训基地。通过参观学习,旨在把课堂从教室搬到企业,让学生对东盟十国有更形象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也把对中国—东盟文化、经贸等概念的认知从书本带到现实当中。南宁华南城立足南宁、服务西南、辐射东盟。尤其是四号广场四楼,建成了东盟十国国家体验馆和东盟特色商品展示交易区,作为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正好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集实践与交流于一体的良好平台。它为推进东盟自贸区经济,联通东南亚经济圈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东盟十一国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多数未走出国门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出国门、浏览东盟十国的机会。

2、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提供人才

顺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倡议、广西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学校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理念。每年九月份在广西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都会吸引来自东盟十国的大批客商。他们正需要既会小语种、也懂东盟国家概况和经贸知识的志愿者为其接待客户、拓展业务提供优质的服务。而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东盟方向培养的人才正符合东盟客商的要求,定向地为东盟客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以论文为课程考核方式之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加深同学们的深入思考,《中国—东盟文化与法律概况》、《中国—东盟经济贸易专题》课程主要采取论文、调研报告、课程设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让学生能了解课题的意义、掌握数据采集的方法,本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思路,深入学习课程。

四、实施结果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国—东盟方向课程设置方案自2016年9月开设至今已有2年,共2届学生受众500余人。学院领导、企业和学生均对此作出了较高的评价,认可了校企合作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顺应了用人单位对国际贸易人才需求提出的更高要求,解决了本专业以往课程设置特色不明显、实习实训企业相对缺乏的问题。学生也对创新的教学方法表示了肯定,表示在课堂内外获得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

五、不足之处与改进措施

由于该课题的研究时间相对较短和笔者知识和阅历的有限,尚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学生学习成果仍有待进一步地验证。二是在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还不够丰富。三是实习实践的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方式加以改进。一、进一步加强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二、加强与同行的交流,获取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三、进一步探索与企业共建协同育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