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对AMI患者的诊断意义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对AMI患者的诊断意义探讨

李玉清

李玉清(内蒙古奈曼旗人民医院028300)

【摘要】目的:评价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对AMI患者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收治的以左胸痛为主要症状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AMI患者74例,纳入AMI组,校正年龄、性别,同期收治心绞痛急性发作74例,纳入心绞痛组,非心源性胸痛患者74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血清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cTnT)。结果:入院时、4h后、8h后,AMI组、心绞痛组、对照组Myo、cTn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4h后、12h后,AMI组Myo、cTnT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Myo、cTnT诊断AMI截断值为(38.3±14.5)ng/ml、(0.19±0.68)ng/ml,在此标准下,Myo检测敏感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n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yo诊断AMI敏感度较好,可避免误漏诊。

【关键词】血清肌红蛋白;AMI;诊断【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4-0210-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是指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我国现存AMI患者约200万例,年新增50万例,年增长率15~20%[1]。AMI死亡率约为10%~13%,可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已成为人类死亡主要病因之一[2]。有报道显示90%AMI患者4h后可出现弥漫性心肌梗死,即使即使开通栓塞血管,术后无复流、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仍居高不下,“时间窗”内采取有效的干预治疗措施是改善AMI患者预后的关键。AMI诊断准确率约为60%~80%,临床上常以肌酸激酶等指标诊断AMI,近年来寄肌红蛋白类指标在AMI诊断中的价值逐年得到重视。本次研究试评价血清肌红蛋白(Myo)、心肌肌钙蛋白(cTnT)诊断AMI效果。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收治的以左胸痛为主要症状表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无误漏诊;③12h内送院;③知情同意;④诊断为AMI、心绞痛急性发作、非心源性胸痛。排除标准:①姑息治疗;②不符合纳入标准;③严重多发伤;④有介入治疗史;⑤严重炎症、感染性疾病,如川崎病。共诊断AMI患者74例,纳入AMI组,其中男33例、女41例,年龄47~71岁、平均(67.5±5.1)岁。校正年龄、性别,同期收治心绞痛急性发作74例,纳入心绞痛组,其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44~75岁、平均(67.3±6.2),同期纳入非心源性胸痛患者74例,纳入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40例,年龄45~73岁、平均(67.0±8.5)岁。

1.2方法分别在入院后即刻、4h、12h,采集肘部外周静脉血4ml,分装于两个试管中,2ml用于测定Myo,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2ml用于测定cTnT,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以入院即刻获得指标,计算下曲线面积,获得cTnT、Myo最佳截断值,用以鉴别诊断AMI与其他疾病。

1.3统计学处理收集数据建立WPSxls数据表,以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指标对比入院时、4h后、8h后,AMI组、心绞痛组、对照组Myo、cTn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4h后、12h后,AMI组Myo、cTnT水平高于心绞痛组,心绞痛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cTnT是心肌特异性调节蛋白,出现心肌损伤,大量释放入血,3h内患者血清cTnT可出现显著上升,诊断时间窗达到5-14日,是诊断心肌损伤的理想标志物,可反映短时间内心肌损伤严重程度,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其诊断AMI敏感度接近95%,不同时间段AMI组cTnT水平均显著盖于心绞痛组、对照组,且变异系数较少[3]。但需注意的是,近年来,居民健康意识水平逐年增强,发病早期送院、自行服用抗心肌缺血药物患者越来越多,cTnT在血液中的半衰期更长,发病送检较早者越来越多,心绞痛患者特别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也长期出现心肌缺氧缺血损伤,使cTnT一直处于高水平,影响AMI诊断特异性,本次研究中cTnT特异性为83.78%,假阳性率较高。Myo半衰期短,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更敏感,特别是在发病早期,Myo可迅速上升,症状出现约2-3小时后,血中Mb可超出正常上限,9-12小时达到峰值[4]。考虑到多数患者在发病6h内送院,入院即刻检查,cTnT达到或接近峰值,灵敏度更高,可避免漏诊。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1):3-21.[2]护理管理杂志编辑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概要[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4-15.[3]李从凤.超敏肌钙蛋白T(HS-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浓度监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AMI)的作用[J].心血管防治知识,2015,7:44-46.[4]POCollinson,DCGaze,PThokala,etal.RandomisedAssessmentofTreatmentusingPanelAssayofCardiacmarkers–ContemporaryBiomarkerEvaluation[J].HealthTechnologyAssessment,2013,17(15):1722-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