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型评价机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构建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新型评价机制

◆于彩芹

◆于彩芹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261300

当前教育体制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一个重要问题随之提上历史日程,即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个理想的素质教育运行模式必须涵盖科学的评价机制,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中学历史学科要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改进教学评价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评价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和僵化的做法,让评价不再是简单地判定谁是优秀教师、谁合格或达标,而是和教师一起分析工作中的长处与不足、收获与失落,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行动计划,目的是形成一种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制。具体来讲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1.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这种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的人。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

2.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具有有效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做到:一是应反映既定的教学目的;二应体现课堂教学内在的规律;三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

3.评价标准要具有开放性。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

4.评价标准要具有可行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是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评价标准呈内隐状态,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其次,是要抓准评价的重点内容

改革评价体系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而素质教育就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的教育。据此,学生应该是评价的中心对象,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评价的主要内容。新的课堂观主张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情况、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学生与同伴合作中的表现、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源于课堂活动的情感体验、表现出的探究兴趣、思考的努力程度等方面,它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学。当然,素质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内蕴,它是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和熏陶才能养成的。课堂评价观的转变必然使教师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表现、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等等。因此,评价不仅应该成为对教师工作状况的反馈,更应该成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有力推动;不仅成为对教师工作进行管理的方式与途径,更是让教师从评价反馈中获悉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教学目标上,不能拘泥于教材内容,要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体现开放性和多元化;在教学内容上,要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状况和教学的需要做灵活的处理和选择;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要鼓励教师选择和创造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提倡展开课堂讨论,师生合作、生生互动,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考察教学过程,不仅要看教师对知识结构的把握和重点、难点的处理,更要看教师如何“导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四,提倡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课上参与情况,应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要有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应计成绩。历史书面考试也要从重知识考查向重素质考查、重能力考查转变,逐渐扭转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局面。

第五,改进评价模式和评价策略

要变单向评价模式为双向评价模式。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教师要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教师日常教学情况怎样,是否适合学生,学生最有评价权。学校和教育督导部门在评价教师时,也应重视学生的看法。当然,让学生评价教师,有一个科学和慎重操作的问题。其次是合理采用量化统计和分析描述的评价策略。量化统计的评价策略重数据、重实验控制,表述精确,但难于全面地评价教育效果的丰富内涵。比如评价学生主体活动的情况,光用活动的时间和发言的人次显然不能说明实际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描述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活动中的表现。分析描述性的评价带有综合性,能够准确表达教学活动的意义,但没有一定的数据也会缺乏说服力,特别是在评比性的教学评价活动中,量化指标有时是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而教育的内化过程是教育评价的核心,着眼点应放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上,而不是限制其发展。评价应在强调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诊断和反思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各种反馈渠道,强化教师群体参与评价,注重学生的意见和家长的反馈信息,使所有教师都能获得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