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9-19
/ 2

砌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王艳军陈立勇

王艳军陈立勇(承德九方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承德067000)

摘要:本文对砂浆强度偏低、不稳定、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砌体组砌方法、墙面灰缝不平直、游丁走缝、墙面凹凸不平、拉结钢筋被遗漏、砌块墙体裂缝等砌体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自身实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砌体工程质量防治

砌体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分项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通病,且面大量广,危害极大。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研究分析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施工过程中砌体工程常出现的质量通病主要表现为:

一、砂浆强度偏低、不稳定

原因分析:砂浆标养试块强度偏低;砂浆标养试块强度不低,甚至较高,但砌体中砂浆实际强度偏低。标养试块强度偏低的主要原因是计量不准,或不按配比计量,水泥过期或砂及塑化剂质量低劣。由于计量不准,砂浆强度离散性必然偏大。预防措施是: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强度;建立施工计量工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施工中严格按配比计量,现场管理要到位;砂浆试块的制作、养护方法和强度取值等,严格执行规范统一标准。

二、砂浆和易性差、沉底结硬

原因分析:低标号水泥砂浆由于砂子颗粒间起润滑作用的胶结材料——水泥用量少,因而砂子间的摩擦力较大,砂浆和易性较差,砌砖时挤浆压薄灰缝十分费劲,而且,由于砂子颗粒之间没有足够的胶结材料起悬浮支托作用,砂浆容易产生沉淀和表面泛水现象;掺入水泥混合材料中的塑化材料(石灰膏)质量差,含有多量灰渣、杂物,或因保存不好发生干燥、结硬,不能很好起到改善砂浆和易性的作用;水泥标号过高,砂子过细,不按施工配合比计量,搅拌时间短,拌合不均匀;拌好的砂浆存放时间过久,或灰槽中的砂浆长时间不清理,使砂浆沉底结硬;拌制砂浆无计划,使砂浆积剩过多,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用完,造成剩余砂浆隔日加水捣碎拌和后继续使用。预防措施是:低标号砂浆必须使用混合砂浆,水泥混合砂浆中的塑化材料应符合实验室试配时的材质要求。现场的塑化材料应存放在灰池中妥善保管,防止暴晒、风干结硬,并应经常浇水保持湿润;不宜选用标号过高的水泥和过细的砂子拌制砂浆,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保证搅拌时间;拌制砂浆应加强计划性,每日拌制量应根据所砌筑的部位决定,尽量做到随拌随用、少量储存,使灰槽中经常有新拌制的砂浆;砂浆的使用时间和砂浆品种、气温条件等有关,一般气温条件下,可控制在3-4小时内用完,气温较高时,可控制在2-3小时内用完;应严格杜绝隔日砂浆不经处理而继续使用的现象。

三、砌体组砌方法

原因分析:砖墙面出现数皮砖同缝(通缝、直缝)里外两张皮,砖柱采用包心法砌筑,里外皮砖层互不相咬,形成周围通天缝等,影响到砌体强度,降低了结构整体性。预防措施是:对工人加强技术培训,严格按规范方法组砌,应使操作者了解砖墙组砌形势,墙体中砖缝搭接不得少于1/4砖长,内外皮砖层最多隔五层砖就应有一层丁砖拉结(五顺一丁)。缺损砖应分散使用,少用半砖,禁用碎砖;砖柱的组砌方法;应根据砖柱断面和实际使用情况统一考虑,但不得采用包心砌法,砖柱横、竖向灰缝的砂浆都必须饱满,每砌完一层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

四、墙面游丁走缝

原因分析:砖的长、宽尺寸误差较大,如砖的长为正偏差,宽为负偏差,砌一顺一丁时,竖缝宽度不宜掌握,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游丁走缝;开始砌墙排砖时,未考虑窗口位置对砖竖缝的影响,当砌至窗台处分窗口尺寸时,窗的边线不在竖缝位置,使窗间墙的竖缝搬家,上下错位。预防措施:砌墙时应进行统一摆底,并对现场砖的尺寸进行实测,以便确定组砌方法和调整竖缝宽度;摆砖时应将窗口位置引出,使砖的竖缝尽量与窗口边线相齐,如安排不开,可适当移动窗口位置(一般不大于2厘米)当窗口宽度不符合砖的模数(如1.8米宽)时,应将七分头砖留在窗口下部的中央,以保持窗间墙处上下竖缝不错位;游丁走缝主要是丁砖游动所引起,因此在砌筑时,必须强调丁压中,即丁砖的中线与下层条砖的中线重合。

五、墙面灰缝不平直、凹凸不平

原因分析:由于砖在制作过程中,底条面因受压墩厚了一些,形成砖的两个条面大小不等,厚度约差2-3毫米。如若大小条面随意跟线,必然使灰缝宽度不一致,个别砖大条面偏大较多,不易将灰缝砂浆压薄,因而出现冒线砌筑;所砌的墙体长度超过20米,拉线不紧,挂线产生不垂,跟线砌筑后,灰缝就会出现下垂现象;搭脚手板直接压墙,使接砌墙体出现“捞活”(砌脚手板以下部位),挂立线时没有从下步脚手架墙面向上引伸,使墙体在两步架交接处,出现凹凸不平、水平灰缝不直等现象;由于第一步架轻体出现垂直偏差,接砌第二步架时进行了调整,因而在两步架交接处出现凹凸不平。预防措施是:砌砖应采取小面跟线,因一般砖的小面楞角裁口整齐,表面洁净,用小面跟线不仅能使灰缝均匀,而且可提高砌筑效率;挂线长度超过15-20米时,应加腰线,腰线砖探出墙面3-4厘米,将挂线搭在砖面上,由角端穿看挂线的平直度,用腰线砖的灰缝厚度调平;墙体砌至脚手架搭设部位时,预留脚手眼,并继续砌至高出脚手板面一层砖,以消灭“捞活”,挂立线应由下面一步架墙面引伸,立线延至下部墙面至少50厘米,挂立线吊直后,拉紧平线,用线坠吊平线和立线,当线坠与平线、立线相重,即“三线归一”时,则可认为立线正确无误。

六、墙体留置阴槎、接槎不严

原因分析:操作人员对留槎问题缺乏认识,习惯于留直槎,认为留退槎费事、技术条件高,不如留直槎方便,而且多数留阴槎。有时由于施工操作不便,如外脚手架砌墙,横墙留退槎较困难,故留直槎;施工组织不当,造成留槎过多。由于重视不够,留直槎时漏放拉结筋,或拉结筋长度、间距未按规定执行,拉结筋部位砂浆不饱满,使钢筋锈蚀;后砌120厚隔墙留置阳槎不正不直,接槎时由于咬槎深度较大,使接槎砖上部灰缝不易塞严;退槎留置方法不统一,留置大退槎工作量大,退槎灰缝平直度难以控制,使接槎部位不顺线;施工洞口随意留设,运料小车将混凝土、砂浆撒落到洞口留槎位置,影响接槎质量。预防措施是: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对留槎作统一考虑,严格按规范要求留槎,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或一步架留槎处,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纵横墙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如外脚手砌纵墙,横墙可以与此同步砌筑,工作面互不干扰,这样可尽量减少留槎部位,有利于房屋的整体性。退槎宜采用18层退槎砌法,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立小皮数杆。留退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出墙面12厘米的直槎,并按规定设置拉结筋,使咬槎砖缝由纵横墙交接处移至内墙部位,增强墙体的整体性。对于施工洞所留槎,应加以保护和掩盖,防止运料车碰撞槎子。

七、拉结钢筋遗漏和锈蚀

构造柱及接槎的水平拉结钢筋被遗漏,或未按规定布置,主要是操作时疏忽造成的,由于管理不善,待配筋砌体砌完后,才发现拉结筋有剩余,但已无法查对,往往不了了之;配筋砖缝砂浆不饱满、厚度不够,特别当同一条灰缝中有的部位有配筋、有的部位无配筋时,皮数杆灰缝若按无配筋砌体画制,造成配筋部位灰缝厚度偏小,使配筋在灰缝中没有保护层,或局部未被砂浆包裹,使钢筋锈蚀。预防措施是:砌体中的配筋与混凝土中的钢筋一样,都属于隐蔽工程项目,应加强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存档。施工中对所砌部位需要的配筋应一次备齐,以便检查有无遗漏,砌筑时配筋端头应从砖缝处露出,作为配筋标志。为了确保砖缝中钢筋保护层的质量,钢筋放置前,底层砖层的纵横竖缝应用砂浆填实,以增强砌体强度,同时也能防止铺灰砌筑时砂浆掉入竖缝中而出现漏筋现象。为了使挤浆严实,严禁用干砖砌筑,应采取满铺满挤,使钢筋能很好地被砂浆包裹。

八、砌块墙体裂缝

砌块墙体易产生沿楼板的水平裂缝、底层窗台中部竖向裂缝、顶层两端角部阶梯形裂缝以及砌块周边裂缝等。预防措施是:为减少收缩,砌块出池应有足够的静置时间(30~50d);清除砌块表面脱模剂及粉尘等;采用粘结力强、和易性较好的砂浆砌筑,控制铺灰长度和灰缝厚度;设置心柱、圈梁、伸缩缝,在温度收缩比较敏感的部位局部配置水平钢筋。

九、墙面渗水

砌块墙面及门窗四周常出现渗水、漏水现象。预防措施是:认真检查砌块质量,特别是抗渗性能;加强灰缝砂浆饱满度控制;杜绝墙体裂缝;门窗框周边嵌缝应在墙面抹灰前进行,而且要待固定门窗框铁脚的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

十、层高超高

即层高实际高度与设计高度的偏差超过允许偏差。预防措施:保证配制砌筑砂浆的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并且控制铺灰厚度和长度;砌筑前应根据砌块、梁、板的尺寸和规格计算砌筑皮数、绘制皮数杆,砌筑时控制好每皮砌块的砌筑高度,对于原楼地面的标高误差,可在砌筑灰缝或圈梁、楼板超平层的允许误差内逐皮调整。

十一、材料控制

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砖混结构的砌体材料主要由砖、水泥、砂、石灰膏、钢筋等材料构成,按规范要求,砖混工程所用的材料应按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或出厂检测报告、合格证验收。因此,施工前必须将以上材料取样送有资质的实验室检验,各项指标都达到有关要求时方可使用。对砖、水泥、钢筋等主要材料,应严格执行材料质量的“双控”制度。

消除质量通病是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消除质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要求,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施工过程中能严格按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施工,设计能按设计规范进行,认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规程,认真贯彻执行技术责任制,认真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实行层层把关,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各种质量通病的产生,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