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如歌——试论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课堂美

/ 2

课堂如歌——试论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课堂美

刘金元(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四川成都610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要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实现语文课堂的高效,就应重视语文教学的课堂美。文章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节奏变化;高低起伏;和谐民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1270(2009)2-0074-02

一帆风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开开心心,人们说:岁月如歌。假如在语文教学中,一堂课、一段教学时光给人以舒坦、流畅,有如沐浴春风之感觉,何尝不是“课堂如歌”呢?

歌,大凡能称之为歌的,应该具有旋律美,旋律是由节奏与音高的变化来体现的,变化的和谐与否决定着美与不美。如果音高没有什么符合要求的变化,全曲一个单一的节奏形式,这首歌恐怕不能唱吧,勉强为之,也只是噪音而已,给人平添几分不快。

同理,语文课堂也应该有节奏的变化,有高低的交替。这符合人的心理规律,符合人对美的感知需求。

语文课的一般环节大致包括引入、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几个部分。

“引入”如歌的前奏,需引人入胜,寥寥几句就勾人心魄,让人很想听;

“整体感知”如旋律的铺陈、“级进”,积蓄情感、渲染感情氛围,如一湾情感的流水在悠然流淌,款款而来,在无边的原野勾画出大致的轮廓,诉说情感的基调;

“重点研读”如旋律之高潮,那是师生心与心的融合,思维的火花碰撞,才情四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畅快与惬意;那是读者与作者的情与情的共鸣,喜怒哀乐都是歌!

“拓展延伸”是余音,好的延伸应绕梁三日,应使人三月不知肉味。

到底如何谱写语文课堂这首旋律呢?

它的作者应该是师生双方,缺一不可。

首先,教师应该扎实的备好课,吃透教材、读懂学生,确定好重难点。做到目标明确,适合我们的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简要明晰;精心设计教法,使其灵活多变,生动有趣;预设教学语言,使其生动感人。

第二,让学生认真预习,且一定要给予指导。提前布置预习,要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具体任务,应重视五个方面的问题:

1.交给方法。在初始阶段,教师应交给学生阅读某一类文体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比如:诗歌不但要会读,还要能体悟意境、品味语言、分析写法。这些知识学生如果还不具备的话,就需要老师告知,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去学习,否则诗歌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背诵层面。

2.解决字词。包括教材中“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易错字(读音或字形)、课文里的常用词(如成语)、对理解文章有密切帮助的词语。

3.多读课文。老师提出关于了解课文大意的问题,不宜过多,1—2个即可。也不宜过难。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是有效阅读。

4.提出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深入思考,能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5.搜集资料。当遇到难题时,能通过查资料解决的,就在课外读物或网络上搜集资料。如作者生平经历、写作背景、地方文化、民俗文化、与课文有关的其它篇目等。

第三,导入灵活多样,有吸引力。切不可马马虎虎、千篇一律、矫揉造作。应与所学新课有密切关系,自然有趣、扣人心弦,而且在导入时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第四,整体感知阶段,主要让学生“自主学习”:

对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全文细读或浏览,从而熟悉课文。读的方式依据文章体裁、特色而定,或朗读、或默读。设置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根据文体特点把握行文思路和文章主旨,初步把握全文的写作方法、艺术特色、语言特点。此过程教师要巡视指导读书方法,使学生在书上勾画圈点,思索质疑。

第五,重点研读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维:

对重点版块应从两方面着手:

①教师设计具体的、有启发性的、有层次的、有逻辑性的且有方法指导意义的问题。(这是该部分的重点)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达到促使学生读书的目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启迪智慧,掌握技巧,使思维得到训练,养成良好习惯。

②学生提出问题。在认真读书和听讲后,经过深入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此过程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在作业本上写出自己的见解(以便交流)。

第六、合作交流:同桌或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作答,相互指正,老师点拨。

要求学生讨论小声,有理有据,有礼有节,回答时声音洪亮,表达流畅,语言优美。还可通过小组竞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竞争意识。教师的点拨一定要适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充分领略到思考的欢乐与成功的喜悦。师生共同释疑,用商量的口吻,教师语言亲切,而且要富有美感,或妙语连珠、或幽默风趣、或充满睿智哲思,简单明了,一语破的。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以和风般的话语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七、拓展延伸: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思维深度。让学生带着问题结束新课的学习,使该堂课完而未完,余味悠长。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随时带着期待感上下一节语文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第八、教师小结。须言简意赅,画龙点睛。

以上环节中有几个要领:

其一,必须在充满激情中完成,当然是有张有弛的,切不可慢如老牛,也不能快如疾风。在该快的地方则快,该慢的地方则慢,不能把“大家快一点”之类的话随时挂在嘴边(这样会使学生

觉得很累,学语文就失去了应有的愉快感);

其二,教师的语言必须充满美感。语音准确,音高适中,语调有抑扬,语速有变化,能充分体现原文情感。范读课文能让学生感动,与学生交流能感受到关心与激励。非极其特殊的情况,应避免在课堂上正面批评学生,特忌大发雷霆,因为语文特别需要好心情!

其三,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眼里随时要装着学生,切忌自我陶醉,玩弄高雅,学生没听或听不懂,还斥之以“对牛弹琴”。

其四,落到实处,切忌搞花架子。教师不着边际的讲解应避免,不关痛痒的形式应改变,让学生深入文本,深入生活、深入情景,使他们的思维达到一定的深度。

总之,只要按教学的规律办事,按人的规律办事,按语文的规律教学,语文课堂就有美感,就会有高效,学生学习语文才是快乐的。愿我们去谱写一个个和谐的音符,共唱一曲曲动人的教与学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