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多管道护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心胸外科多管道护理研究

贺燕红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四川成都610081)

【摘要】心胸外科多收治急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复杂多样,需要多个科室协同合作,从这个角度分析,心胸外科的多管道护理逐渐成为临床护理的重中之重,并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国在心胸外科多管道护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文献报道也较少,有必要结合我国国情及临床实践对心胸外科多管道护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和参考资料。

【关键词】心胸外科;多管道;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254-02

鉴于心胸外科多管道护理的重要性,本次研究将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

1.心胸外科多管道综合护理

根据心胸外科患者疾病类型及病情不同,所用的管道类型也不同,具体的护理措施也因人而异,但每种管道护理都离不开综合护理,只有做好综合护理工作才能保证其他护理工作顺利开展。下面将现阶段的综合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1病情评估

病情评估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护理重点,对患者全身置管情况有一个详细而具体的了解,护理人员只有清楚了解每种管道的作用才能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管道,从而将管道数量降到最低,在清理无用管道之前需要做好记录,同时准确评估在用管道风险,并告知患者家属。在用管道管理尤为重要,需要详细记录管道名称、留置时间、拔管时间等重要信息,而且需要用不同颜色卡片分别标记进入体内的液体和引流液,一般前者用绿色卡片标记,后者则用红卡片标记[1]。

1.2心理护理

心胸外科多为急危重症患者,受疾病本身、手术、麻醉药物等诸多应激因素影响经常会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加之留置多种管道,更易出现消极情绪,因此心理护理对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治疗及护理依从度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并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努力提高其护理依从度[2]。

2.一般管道和特殊管道护理

2.1一般管道护理

2.1.1吸氧管道护理吸氧管道是心胸外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管道,临床一般采用双侧鼻导管给氧法,每隔4个小时需要清理一次分泌物,而且吸入氧气时需要进行湿化处理。吸氧时先从一侧鼻孔插入较细鼻导管,插管长度以鼻尖至耳垂距离的2/3为宜,插入过深可能导致胃胀气,插入过浅可能导致氧气还未被患者吸入即溢出。对于需要立即吸氧患者,一般以9.5cm为固定插入长度,对于定时吸氧患者,一般按照“2/3”长度即可[3]。

2.1.2胃管护理胃管是除吸氧管之外另外一种经常使用的管道,由于胃管插入可能引起患者不适,因此插入胃管前需做好解释及指导工作,争取患者配合保证顺利置管。斜坡位或仰卧位是经临床实践检验最舒适的置管体位,插管前应当仔细检查患者口腔鼻腔内有无阻塞物,清除干净方可插管,插管过程要缓慢,在经过食管狭窄处时应当小心谨慎,避免损伤食管黏膜。胃管插入长度需根据患者性别确定,男性患者需插入42~43cm,女性患者需插入40~41cm,而且以不发生食物反流为准,如果出现食物反流情况需适当延长插入长度[4]。留置胃管过程中应当保证管道顺直防治扭曲、打折或发生滑脱,经胃管给药时应当将药片研碎再灌入。胃管每隔4周需要更换一次,而且每次管饲前需要严格检查管道有无阻塞,使用之后需要及时冲洗。

2.1.3吸痰管护理重症患者、术后未醒及体质虚弱患者需要留置吸痰管,如果患者深度昏迷建议每次翻身拍背后经鼻腔吸痰,吸痰过程中应当在患者颌下垫治疗巾,打开吸引器开关试吸少量生理盐水以检查吸引器是否通畅,为了保证吸痰顺利,可使用压舌板帮助患者张口,吸痰完毕后再取出压舌板,如果吸出的痰液较为黏稠可使用1.25%碳酸氢钠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每次吸痰不得超过15s,而且每次吸痰前后都需要进行高流量吸氧。

2.1.4导尿管护理术后留置导尿管是心胸外科常见护理操作,临床一般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插管和拔管过程都需要保证无菌操作,以免发生尿路感染。

2.1.5引流管心胸外科一般使用胸腔闭式引流管,目前临床上普遍使用一次性胸膜腔引流装置,在使用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引流管滑脱、管道接头脱落、引流瓶倾倒所致气胸等。根据普遍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需对胸腔闭式引流管深度做好标记,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该引流管的重压性,同时在引流瓶上标注请勿倾倒的标志,以免患者或其家属因缺乏专业知识而倾倒引流瓶,引流瓶瓶盖也不能自行打开,如果遇到引流管滑脱的情况需立即按住切口或反折引流管再通知医护人员。在引流管留置期间应当随时检查管道是否顺直,观察管道内有无堵塞,液面是否随患者呼吸上下波动,一般情况下波动幅度在2~6cm左右,液面正常波动则显示引流通畅,反之则表明引流障碍,应当引起重视。导致引流障碍的原因主要包括:(1)引流管堵塞或者因扭曲、弯折致使引流中断,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术后早期,患者下床活动不慎压折或接受检查期间经常因挤压引流管更易出现以上情况,这就需要保证引流管有足够长度,而且需要妥善固定,引流瓶位置需低于胸腔出口位置以免出现逆行感染。(2)患者吸气时液面波动范围过大则提示气道阻塞,应当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2.2特殊管道护理

深静脉置管与椎管内镇痛泵是心胸外科的两种特殊管道护理操作,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深静脉置管前需要用75%的酒精和碘伏进行皮肤消毒,避免细菌侵入,每隔24h更换一次敷料,如果出现渗血需要及时更换[5]。在临床使用的多种敷料中,透明敷料的感染风险更高,建议尽量使用棉质敷料或纱布。椎管内镇痛泵是麻醉科为建设无痛医院而开展的一项工作,术后使用椎管内镇痛泵可大大减轻患者疼痛,有利于术后康复,椎管内镇痛泵需行脊椎穿刺以置入导管,后期即可通过镇痛泵来持续释放镇痛药物,为了保证镇痛效果的稳定,需要叮嘱患者小心翻身以免拉扯导管造成脱落,镇痛泵与留置针三通接头之间需要保持通畅,并维持镇痛泵开关夹处于开放状态。

3.小结

心胸外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需要留置的管道类型也较多,多管道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做好最基本的病情评估与心理护理,而且还要根据每种管道的使用要求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只有意识到多管道护理的重要性,才能科学合理的使用多管道,降低多管道使用风险,为患者康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毕丽,张丽萍,林丹,等.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多管道安全管理的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5):363-365.

[2]邝丽霞,钟爱娟,韩凤嫦,等.心胸外科ICU管道标识应用疗效的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45-1846.

[3]文红英.心胸外科危重患者多管道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738-1739.

[4]童小燕.医护一体化品管圈在胸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理医生,2015,21(14):144-146.

[5]汪乐,李宝兰.心胸外科危重患者中多种管道护理模式应用分析[J].医学信息,2015,28(52):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