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

赵红亚何加宜

杭州园林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城市水系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本文以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为例,探讨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关键词: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城市水系;景观生态学

水系是城市生态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兼有环境、水利、社会等多种效益。随着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系生态和自然景观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制约了水系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功能的发挥。作为城市水系景观营造规划设计,应以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在时间、空间上对区域景观格局做出合理安排,以实现整体景观的持续利用。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城市水系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对水系的布局、沿线绿地、岸线及景观的协调性进行规划与设计。

1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理论

1.1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景观生态学将城市水系视为生态边缘区,将水系沿岸的各种生态系统和景观组分联系起来。因此可依据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理论(斑块-廊道-基质模式)、边缘效应、景观异质性、尺度理论和整体性原理,对水系景观进行规划。廊道理论中的连接度、环度及结点等是反映廊道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1.2城市水系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需要通过对原有水系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在宏观上设计出合理的景观格局,在微观上营造适合的水系和滨水区生态条件,使规划区域的景观整体功能最优。由此,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1)外连内合,强调整体——整体性原则

(2)主题鲜明,延续文脉——文化性原则

(3)绿化为主,突出重点——生态性原则

(4)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原则

(5)创新意识,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原则

2案例实践——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

2.1项目概况

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包括新城区内环城水系的中央滨水绿化带和绿化廊道景观设计,总用地面积约146公顷。

新城区环城水系主要由田家河和与之形成环线的六条支流(包括栗木河)组成。田家河在新城北部由南向北穿越,规划河宽为50-250米不等;六条支流,规划河宽10—130米不等。田家河为遇龙河及金宝河汇流而成,环城水系统一向北在书童山脚下汇入漓江。

整个新区与老城区距离较近,范围内土地开阔,沿田家河两岸土地平整,四周环山,田园风光优美秀丽。现状基本为农田、鱼塘、果林等,山峰基本为独立突兀的笋状,不连续,主要分布在新321国道两侧。

2.2景观核心问题分析

结合上位规划、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出新城区水系景观工程存在如下设计核心问题:

(1)县城发展与水系景观——如何统筹城市、城区水系景观的关系,共同面对由于城市发展带来的有机更新?

(2)自然环境与水系景观——如何协调城区水系景观的建设与自然环境生态安全,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平衡之道?

(3)人文历史与水系景观——如何充分挖掘、整理历史碎片并结合于景观之中,增强场所的感染力与独特性?

(4)新城界面与水系景观——如何处理新城界面与水系景观交接的“灰色地带”,实现景观的融合与交通的可识别?

(5)使用者与水系景观——如何通过景观的组织和排列,保证使用者良好的观感和闲适感?

2.3水系景观规划设计

鉴于以上核心问题,对广西阳朔县新城区水系景观进行如下设计:依据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对湖、河水体进行疏通、布局设计,加强水系连通;对湖滨带沿线景观进行合理的斑块设计,使廊道、斑块、基质布局合理;根据景观异质性和边缘效应理论,对滨水区域进行景观保护设计;依据尺度效应和整体的景观生态学理论,着眼于水系整体,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2.3.1湖区水系疏通布局规划

梳理“斑块-廊道-基质”系统化生态网络,构建“山、水、城”生态园林城市格局。

(1)廊道的疏通布局规划

阳朔本生长于山水之间,以独特的自然风光而闻名。新城的建设应当着重强化这一质。新城规划区由众多山峰环抱,田家河、栗木河穿城而过,峰林倒映水中,形成醉人的高田风光以及田家河风光。

本规划将在局部扩宽田家河水面,形成月亮湾中心湖面,并开挖或疏通多条放射状的水系,形成新城景观廊道。使新城内处处能开窗见山,开门见水,构筑独特的峰林水影的城市自然环境特色。随着水系的建设,在新城周边形成若干个小型的景观湖面,结合周边的山体,形成新城“山环水绕,众星拱月”的结构特征。

(2)水系景观斑块的布局规划设计

斑块布局规划设计主要集中在湖滨带沿线。未来,由于水系周围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湖滨带沿线的绿地面积将受到侵扰。规划设计将有可能的区域划定为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增大湖滨带绿地面积和边缘的曲折性。绿地设计充分体现生态原则,考虑绿地斑块周长与面积间的关系。具体设计为:

对集中于田家河、月亮湾一线的大中型绿地斑块,要充分利用斑块的面积优势,设计大型综合公园、草坪或大面积的风景林,减少边缘效应,增加景观核心区域面积。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和居民休闲需要,设计滨水娱乐中心,提供垂钓、野餐、露营等服务,充分展现水系的自然风貌。

对绿地斑块小且破碎的支流河道——新一河、新二河、新三河、新四河、新五河和新六河,首先恢复其廊道景观,使其成为湖滨风景区的连接带,形成区域性的城市生态通廊,其次进行景观斑块的差异性设计。

(3)基质的规划

基质规划根据阳朔地区地势、风向等因素,采取“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合理布局用地。

2.3.2水系沿线绿地景观规划和岸线保护设计

朔县新城区水系,尤其作为漓江支流的田家河,水系流经范围广,生物多样性高,景观异质性和边缘效应明显。绿地多样性设计与景观规划是完善水系景观结构的基础,而岸线保护设计对保护水系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规划设计力求营造“水清、岸绿、景美、畅游”的滨水新景观,提升河流周边土地价值,带动阳朔新城发展。

(1)绿地多样性设计

根据《阳朔县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结构及土地利用形成对位关系,分六个不同主题的景观分区、多个节点来打造多样景观。

田家河上游定位为“宜居、宜游”主题。根据上位规划,该段落周边用地将以居休闲旅游、商业用地为主,形成旅游度假区段。景观设计结合周边用地的使用功能,设置“花影婆娑”、“亭湾飞瀑”等节点,增加滨水岸线休闲度假、群众参与的活动空间及特色活动。

田家河中游定位为“驱动、活力”主题。根据上位规划,该段落周边用地将成为新城区大型公共设施区域,集会展中心、餐饮旅游为一体,形成旅游度假区段。景观设计设置“勺林茅舍”、“凭栏听鼓”、“花姿水韵”、“花漫田河”等节点,区段景观格局“东静西动”,东岸静游,赏景为主,西岸提供多种户外休闲体验活动。

田家河下游定位为“民生、共享”主题。根据上位规划,该段落周边用地将以行政中心、市民广场、商业中心、星级酒店用地为主,形成行政文化区段。景观设计设置“龙湾望月”、“沁水流芳”,“碧流映翠”等节点,充分利用田家河滩地及遇龙湾湖面的景观生态价值,延续“自然生态”的城市空间特征,设置一系列充满活力、魅力的全民共享空间,体现“还水于民、造景为民”的理念。

新五河定位为“康体、健身”主题。根据上位规划,该段落是拆迁安置、居住区及配套地块,属生活居住区段。景观设计设置“秀自闲往”、“凭水望丘”等节点。节点设计与绿道、游步道串联,构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休闲运动场地,为周边居民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健身、康体运动提供场所。

新一、二、三、四河定位为“清新、静谧”主题。根据上位规划,该段落周边用地将以商业住宅及旅游地产、外语学园用地为主,形成旅游地产及义化学园区段。景观设计设置“岸芷汀兰”、“烟柳桃源”、“林深夏静”、“翠竹幽篁”,“倚翠揽胜”,“鱼跃山水”等节点,形成周边用地的有效延展区域,增加滨水岸线休闲游赏、娱乐学习的特色活动空间。

生态公园定位为“山行、水绕、园居、生境”主题。阳朔新城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尊重现状立地条件,结合新城防洪规划,将生态公园打造成为阳朔新城最为重要的绿地斑块,以“青山”、“绿水”、“生态”、“休闲”为特色,结合区域和视线内的骆驼山、麒麟峰,通过湖洋、河港、堤桥、绿道,花田、沙滩等多样的水路变化和景观设计,塑造阳朔“自然山水甲天下”的风貌,体现阳朔山水文化。

(2)水体保护与改造

保护田家河水体的现状线形,局部开辟堤岛、河汊,在保证游船通行的同时,营造不同的水体形态,增加亲水活动空间。

(3)驳岸保护与改造

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为避免对现有生态条件的破坏,无条件保护现有的稳定驳岸。

驳岸处理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部分水岸是受保护的自然生态群落,给予较少的人为干预,以自然草坡入水,配合种植水生、湿生植物的形式。部分水岸处于半自然状态区域,设计结合块石、沙滩结合水草种植的形式。特殊区域如公共活动中心采用硬质驳岸设计,与游船码头,滨水广场衔接。

2.3.3水系景观的协调性设计

城市水系是一个相互连通的整体,设计时要在大尺度上采用景观的生态设计途径。即以整体论的景观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将不同的空间等级水平与景观历史的发展相结合,对景观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建立生态景观连接带(EcologicalLandscapeAssociation),对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基于本项目水系特点,可做如下设计:

(1)交通整合

提出“现状驳岸有效利用、亲水栈道适当设置、园路分级规划、码头合理布局,达到水陆交通与动静交通的合理组织”的交通整合原则,解决停车、泊船以及区域内游玩等全方位的交通问题。

规划设计非机动车道系统和步行道系统,既解决交通性慢行需要,又满足休闲性慢行需要。依托景观节点,按照合理的慢行出行范围,规划沿河慢行交通单元并通过沿河连续的慢行道串联各个单元、各单元配合功能性停留场地、驿站等。水系、绿道、生态廊、慢行道、驿站、主题景观,叠合形成一体化的慢行交通系统、复合的绿道空间。

整条绿道应做到全线环通,与道路河流交叉部分,可采用高架、下穿、借道等多种方式,以满足绿道的整体性、连续性。绿道全线设置多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联系,满足游人进出的引导性、便捷性。

(2)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本着“生态化、科学化、乡土化、可持续性原则”展开。营造了风景林、密林、疏林草地、溪涧、岛屿、湿地等多种生态环境,丰富了其自身的生态结构,也与周边区域的生态通廊相互衔接,为各种生物提供了多样、充足的栖息环境。

构建区域骨干植物形成特色植物种植,既满足防护林植物种植要求,又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3)景观设施与建构筑物

为保护现有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建构筑物本着“宜小不宜大,宜低不宜高,宜朴实不宜奢华”的原则进行设计。创作中力求有时代的气息又能延续传统的精髓,使建筑源于此,融于此。材料选择尽量使用原生态材料,建筑的景观形式则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相应变化,不应“千篇一律”。

尽可能采用软质景观设施,如架设栈道和平台等形式,与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人在景中”的景观效果。同时,有助于突破原有岸线限制,拓展形成指状亲水活动空间与水体形成相互穿插关系。

路灯、园椅、踏步、挡土墙、指路牌等游憩设施均统一设计,做到制作规范、功能合理、式样美观,并与环境协调。

3结语

城市水系属于生态脆弱区,决定了在此基础上的景观设计必须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案例研究表明,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景观规划,将生态恢复和景观设计相结合,不仅实现了环城水系景观的合理布局,增强整个水系景观的可持续性,而且可充分展现开敞的湖区景观优势,利于实现水系生态保护和景观美化的双重功能。本文所提出的规划设计方案已被地方主管部门所采纳,工程相关部分已按计划逐步实施。

参考文献

[1]罗骁,高素萍.生态学角度背景下城市滨水区水系绿道设计策略.现代园艺,2015年14期.

[2]王学庆,卢小利.城市景观水系的规划设计策略初探——以新乡市生态水系景观专项规划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年17期.

[3]赵万良,顾力.现代山水环境的城市空间建构——桂林市环城水系的城市设计.城市规划汇刊,2001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