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样不同干燥方法对化验指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煤样不同干燥方法对化验指标的影响

任玲

任玲

河北旭阳焦化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煤焦油行业在经济、新型材料、需求量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发展愈来愈快,工艺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对煤焦化工艺及焦化工业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煤样;干燥方法;化验指标

前言

在煤炭验收过程中,需通过对煤炭化验结果构建定量关系的回归方程,有效针对各种煤炭的发热量和其它煤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降低所测发热量测定的误差,对煤炭的验收过程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煤质指标的影响

1.挥发分

挥发分的高低,是煤炭分类的主要依据,用于判别煤的成焦率、着火、燃烧特性的首要指标。挥发分对于动力煤的迅速着火,快速燃烧、稳定燃烧起着决定性作用。入焦炉煤挥发分较高,可减少成焦率,增加化产系统负荷,造成生产系统紊乱等。

2.灰分

灰分对火中心的安全生产和效益影响很大。煤中灰分高,使炉膛火焰传播速度减慢,推迟粉着火,直接影响到锅炉的稳定燃烧;使煤炭的发热量降低,煤中矿物质变成灰分时还要吸收热量。

对于炼焦用煤,煤中灰分在炼焦后全部残留于焦炭中,配煤的灰分指标是按焦炭规定的灰分指标经计算得来的,即

配煤灰分(A煤)=焦炭灰分(A焦)×全焦率(K,%)

不同用途的焦炭对灰分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认为,炼冶金焦和铸造焦时,灰分为7%~8%比较适合,炼气化焦时,则为10%左右。

3.水分

煤中的水分有三种: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化合水分。煤中水分一般是指外在水分,它存在于煤表面,主要是在采煤、运输和保管过程中附着于煤粒表面的外来水分。

4.硫分

煤中硫分大体可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无机硫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硫酸盐中所含,不能燃烧,全部残留在煤灰中,另一种是硫和金属的化合物、能够燃烧。

5.发热量

煤的发热量是设计锅炉的一个重要数据,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两种,中心锅炉所能利用的仅是煤的低位发热量。如果入炉煤的发热量低于设计值,炉膛内理论燃烧温度必然降低,炉膛温度水平下降,不利于煤粉的着火和燃烬,会导致机械不完全燃烧和排烟损失的增加,使锅炉效率下降。当发热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将引起燃烧不稳,甚至灭火放炮,以致需要投油助燃。

2煤样的不同的干燥方式对比分析

2.1煤样不同干燥方式试验

在试验的过程中,充分采用全水测定的方式,从而可以得到煤样干燥的最佳方式,将煤样的直径控制在13毫米以内,将10千克的煤样进行试验,将煤样分成三组,采用九点法的方式,分别取出500克。每个煤种中的三个煤样分别采用自然风干、烘干箱风干的方式,从而可以达到空气干燥基。自然风干的方式是将托盘中的煤样放置在空气中,使煤样在空气中自行风干24小时,烘干箱的温度为105-110摄氏度。在煤样烘干完成后,要对煤样的干燥性进行检查。将空气中的干燥基中的煤种的三个煤样进行分析,对煤样中水分的含量进行分析。按照这种测定方法,将三种煤样分别进行了四组试验,得到了12组试验数据。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分析水越高,对煤样干燥效果产生的影响就更大,粘结指数越高,影响越小。

2.2总结经验公式

2.2.1煤样水分和分析水分变动的规律

煤样采用烘干箱烘干方式,其分析水都偏低。由于烘干箱的温度都非常高,所以,在煤样干燥的过程中,就会导致煤样毛细孔中大量的水分的流失,这时如果煤样毛细孔中的水分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相当时,就会产生空气干燥基的状态,不能起到自然风干的效果,结果就会导致煤样的水分含量非常大,或者分析水含量偏低的问题。肥煤和精煤在干燥的过程中,烘干箱会形成一定的差值,这时通过对差值的平均值进行计算,得出平均值为1.51,然后对肥煤和精煤的分析水分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得到真实的数据。

2.2.2煤样粘结指数变动规律

烘干箱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出现粘结指数偏高的情况。随着煤样放置时间的增长,粘结指数会慢慢的变小。一般来说,烘干箱完全烘干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在这项试验中,时间的差别会导致粘结指数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所以,在对粘结指数进行测定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用时最短的煤样的试验数据,才能最真实的反映试验的情况。

3分析化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分析方法的选择。所有测试内容都必须满足国家的规定。在实施对比验证试验、并且证实精密度和准确度是否满足要求时可以使用替代法;在能够保证测试质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原理比较先进、测试比较准确、效率较高的新仪器和新方法。

其次,就是仪器设备。第一,在进行测试前,应该检查仪器的性能参数,保证仪器设备处于一个最佳的工作状态,实验条件的控制也必须符合国家的标准;第二,对于分析成分的通用仪器,应该保证其灵敏度、精密度等都能够满足要求,需要定期的对其进行检定、校验,使其性能指标能够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第三,应该强化对仪器的管理,做好仪器的检定和维护工作。可以对每一个仪器都建立一个档案,详细的记录仪器的进货和使用日期。当仪器出现故障时,应该及时的查找原因,针对性的进行维修,并且做好记录工作;第四,需要建立一个操作规程和考核制度,在进行化验之前,需要详细的检查仪器、设备以及机械,如果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必须停止化验,并进行维修,只有符合条件之后才能开展正式的工作。另外,对于化验室内的仪器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还需要不定期的进行抽检,保证其功能正常、性能完好。

最后,就是分析化验。第一,应该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认真的做好仪器运行情况和工作状态的记录;第二,在日常的分析过程中,如果结果存在疑问,就要重新进行称量和试验,直到确认测试结果。对于一些没有办法控制的误差,比如煤样质量的温度和压力造成的变化,应该要求化验的人员进行仔细、重复的测量,最后计算出平均值,使随机误差可以抵消掉。同时,对于收取到的煤样应该做好登记和保存的工作,样品必须存放在不影响其性能的环境中,一般最多只能保存三个月,并且摆放整齐,可以方便进行查找;第三,对于每天的化验报告,化验人员应该及时的进行汇报,同时将每天的结果都交给技术员和部门主任进行审核。也就是化验人员首先需要核对数据,然后交给技术人员进行核对,最后部门主任进行上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最大程度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在进行煤质化验过程中要时刻遵循煤质化控制指标,规范化验人员的操作步骤,合理运用煤质化验技术,全面分析煤质化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爱婷.论煤质化验技术在火力发电厂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4:41-42.

[2]张旭华.煤质化验技术的应用及常见问题[J].能源与节能,2017,03:171-172.

[3]李英华,煤质分析应用技术指南(第2版)[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张景香,李阿卫,罗伟.不同煤种的缓慢灰化法快速灰化法的比较[J].煤质技术.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