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郁涛

(中国人民解放军94452部队河南平顶山467334)

【摘要】目的:针对焦虑症患者的心理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0例焦虑症患者为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所采用护理干预方式的满意程度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经观察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61%和98.2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及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100例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患者的焦灼感、紧迫感以及缺乏安全感等,对患者心理起到开导作用,且患者满意度较高,故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焦虑症;心理分析;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87-02

焦虑,是人类情绪常见的状态,当情节严重且具备病理特征时为病理性焦虑,即焦虑症。在快节奏城市生活中,社会与生活带来的压力无处不在,压力如同一把刀,有的人能够积极面对,另一部分则消极面对,使得焦虑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日益年轻化,相对于中老年患者,青少年成为主要的患病人群。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最具代表性的因素为患者所处生活及工作环境、自身情绪的调整以及遗传性因素等,典型表现为:气短、心悸、紧张惊恐等,情节严重者可出现头晕晕厥、心脏病发作等情况。为研究探讨焦虑症患者的心理变化以有效护理措施,在我部上级医院焦虑症患者中选取100例,通过观察患者心理并分别进行常规与综合护理,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现详细的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焦虑症疾病患者中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部上级医院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且均符合焦虑症疾病的诊断标准。将所选焦虑症患者按照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随机分配,每组50例。分别为观察组50例,其中女18例,男32例,患者年龄介于26~54岁,平均年龄为(35.21±5.31)岁,病程为3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2.15±0.81)年;另一组为对照组,其中女16例,男34例,患者年龄介于24~55岁,平均年龄(42.61±2.06)岁,病程为2个月~6年,平均病程为(1.78±0.56)年。两组患者均符合焦虑症诊断标准,患者无严重的心、肾功能障碍、严重精神障碍以及精神疾病,并且在年龄、性别及家庭背景等一般情况资料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过对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通常患者希望能够得到医生及忽视的理,并给予积极治疗和护理。因此,医护人员作为治疗过程中的主体部分必须要了解并掌握患者焦虑情绪的临床表现,例如,缺乏安定、自控感,生活沉重压力大、焦灼及紧迫感以及不成熟的心理防御等,并按照上述分配方式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描述:

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对我部上级医院100例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一系列分析,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疗程为一个月,将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以及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等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护理干预方式的差异性以及有效性。

1.3疗效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其中,焦虑评分根据SAS焦虑状态评分表,其标准包括:(1)无焦虑:焦虑评分<40分;(2)轻微焦虑:焦虑评分40~47分;(3)中度焦虑:焦虑评分48~55分;(4)重度焦虑:焦虑评分>56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件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检验标准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焦虑症患者对护理后焦虑评分的差异性

通过采用不同护理方式对焦虑症患者病情进行干预后,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而言,观察组焦虑症患者在无焦虑、轻度焦虑、中度焦虑以及重度焦虑评分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著优势。

2.2两组焦虑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区别

根据实验调查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7.32%,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89.96%相比较,优势显而易见,且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并未承受较大心理痛楚,较之前也完全恢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如今,快节奏的工作生活环境及人际关系,无形中增加了人们身体及心理上的压力,导致失眠、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医院就诊率随之逐渐提高。经广大医学界对焦虑症系统性研究后发现,导致焦虑症疾病形成的原因,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患者自身心理调解能力,另一方面是素质因素。同时,患者在病情严重期间,其心理特点与日常心理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通常患者心理表现为紧张、不安、恐惧、过度的心理防御等。

如果未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及治疗,将增加对病情的控制难度。而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焦虑症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病情恢复率以及满意率相对较高,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由此可见,护理干预在焦虑症患者的恢复治疗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以及护理质量,需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规范,促使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医院对焦虑症疾病的治疗及护理质量。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完善医院护理规范:第一,患者住院时,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去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促使患者放松心理防线,同时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内容,包括治疗的作用、积极影响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扩宽患者对焦虑症疾病的认识范围,鼓励患者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进而使得疾病快速恢复。第二,医护人员应具备较好的沟通技能,充分了解患者对生活及病情所持态度。在沟通时始终强调积极的一面,帮助其重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与病患的交流,促使患者对疾病短暂性忘却,帮助恢复患者心理健康以及尽快回归生活的急切心理,从而树立战胜心理疾病的信心。第三,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的治疗环境,保持病房采光充足,每日定时通风,使患者保持平和放松的心态。同时护理人员自身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可对患者起到一定的感染同化作用,是患者积极面对治疗。第四,在患者病房常备有关焦虑知识的宣传手册,旨在方便患者阅读参考,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早恢复正常状态。第五,要患者治疗后的病情进行实时监督,当患者病情趋于稳定时,可激励患者下床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恢复初期,可进行小范围的走动,给予身体充分的适应阶段,后期可进行慢走、做操以及听舒缓音乐等,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

【参考文献】

[1]陈俊,王正华,杜见芳.61例焦虑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2(8):122-123.

[2]孙兆娟.循证护理在预防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