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9-19
/ 2

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对比

张良

(临夏市人民医院CT室甘肃临夏731100)

【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70例,依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取CT诊断的患者为参照组(30例),而实施核磁共振诊断的患者则为试验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断的结果。结果:试验组阳性检出率为95%,与参照组的83.3%相比明显要高,P<0.05,两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与CT相比,核磁共振诊断的有效性更高,因此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诊断;CT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113-01

在临床中,股骨头坏死还可称之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为髋关节较多见的疾病。当下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患病机制尚未明确,已知的诱发因素则主要为股骨头受损与骨内血流的流通受到阻碍,因治疗的不及时,进而引起骨细胞坏死,最终使软骨塌陷,并且骨结构出现变化[1]与骨关节的功能出现障碍等等。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髋关节与邻近组织存在病痛,包括行走障碍等,因而及时有效的诊断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使患者的预后得到极大地提高。本次主要探究股骨头坏死患者依次经核磁共振及CT诊断的效果,现将全部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我院收治的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时间在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分为两组,其中在参照组30例患者中,女性11例,男性19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年龄78岁,年龄均值在(52.46±3.27)岁。试验组40例患者中,14例女性,26例男性,年龄最小31岁,年龄最大76岁,年龄中位值为(52.81±3.69)岁。两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年龄、性别),通过统计学分析,P>0.05,无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1.2.1参照组对患者实施CT诊断,主要内容包括:于医疗人员的引导下,嘱患者选取仰卧位,于检测台上平躺,其后对诊断的仪器进行调整,选取分辨率较高的仪器,设定扫描的参数在120kV及220mA/s~300mA/s,同时将层间距及层厚设置在15mm、18mm,对患者实施全身扫描及检测。

1.2.2试验组嘱咐患者诊断时选取仰卧位,应用磁核共振仪器,型号为西门子1.5T,实施矢状位自旋回波T2加权像,同时快速旋转回波以及T2脂肪对成像进行抑制,扫描患者的病灶处。

1.3疗效(观察)评价

筛选所有接受检查的患者的X线全片,将阴性诊断单选出,将病理检查的结果与影像学的表现实施对比分析,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检出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χ2和t检验,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诊断结果比较???

参照组30例患者中,应用CT诊断确诊的患者有25例,其阳性率在83.3%(25/30);试验组40例患者中,经磁核共振确诊的患者有38例,其阳性检出率为95.00%(38/40),通过分析本此诊断的结果可得出:试验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参照组,P<0.05,有可比性。

3.讨论

当下股骨头坏死在我国依旧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其患病的原因在于患者的股骨头损坏,外加长期性的供血不足引起缺血,进而使骨细胞及骨髓死亡,造成软骨塌陷[2]、骨关节功能障碍及骨结构改变等,最终使患者的关节功能丧失,对患者来说,实施早期精准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可提高其治疗的效果。

临床中对于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主要包括磁核共振及CT检查。作为一种较常见的检查手段,CT检查用于股骨头坏死中可将骨坏区囊肿、破裂[3]、硬化以及增生等情况清晰显示出,同时螺旋CT可对患者实施多层面的扫描,检出率较高,其用于临床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可较好地将股骨头内死骨的产生、破裂等情况显示出,并且可对关节邻近组织的情况及关节脱位的情况实施有效观察;其二、高分辨率,可采取连续多层面扫描,多层次观察股骨头坏死情况;其三、内骨小梁表现变形或者增粗进而会呈现出星芒的形态,其为CT特征性的关键表现。而磁核共振的诊断价值则表现在[4]:①不受扫描限制,任意情况下均可断面成像,提供出解剖及病变信息;②对人体损伤极小,检查基本上无辐射;③提供出生化及病理有关信息,在显示合并关节积液方面的效果优于CT检查;④可联用多种技术获取所需参数数据或者信息,对定性病变部位的显示极为有利[5]。

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可得出,参照组有效检出率在83.3%,而试验组为95%,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这两种诊断方式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但试验组患者所应用的诊断手段优于参照组,其阳性诊断率更高。

总之,临床中在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时,核磁共振诊断对于CT诊断,前者的检出机率高,因此建议将核磁共振作为股骨头坏死诊断的优选方式加以推广与应用[6]。

【参考文献】

[1]解培高.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1):156-156,157.

[2]荣满民.采用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24(1):109-109.

[3]侯会敏,王姝慧.CT和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J].饮食保健,2016,3(15):220-221.

[4]孙丽丽.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0):29-30.

[5]孙健.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47-48.

[6]王文兵.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2,10(6):102-1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