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探析

宋月春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学730913

摘要:自古以来,家国情怀早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爱国情怀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不但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还能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加民族自豪感。本文主要研究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学

家国情怀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家与国之间的关系。高中历史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历史成绩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通过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树立学生的爱国信念,提高历史素养,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目标、有责任心的社会栋梁。

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历史课本中内容繁多,学生在学习时犹如囫囵吞枣,对课本中的历史事件读过即忘,再加上学生对这些历史事件离得较为久远,无法感同身受,感悟不深也是意料之中。高中历史教师要想调动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利用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并有所感悟。例如,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同学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在播放完之后进行提问,比如教师提问:“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什么?”学生回答:“甲午中日战争意味着什么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中国主权丧失,国际地位下降,使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情绪提高。”教师提问:“八国联军侵华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政治上说明清政府的无能,经济上让中国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一直处于落后地位,文化方面,我国大量珍贵图书、文物被掠夺走或者毁坏,圆明园被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教师提问:“通过这两场战争说明中华民族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同学回答:“说明了中华民族是打不倒的,对于侵略,中华民族具有顽强抗争、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通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体会中华民族坚毅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引导学生“有国才有家,家国一体”。给学生树立爱国理念,让其立志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在的学生身处和平年代,生活水平良好,对那段残酷的战争难以感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爱国之心。历史教师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当前,除了观看抗日战争的影视剧,要想还原抗日场景几乎不可能,但是教师可以通过实地参观的方式带领同学们走进抗日那段历史。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去当地陵园祭拜革命先烈,参观抗战遗址、抗战纪念公园等,还可以让历史解说员进行解说,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曾经的屈辱,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先辈的流血斗争换来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思想,并立志好好学习、保家卫国。

二、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家国情怀的方式

1.改变教育理念

目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以及校领导都只认为历史是一门高考科目,这不利于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一定要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不要让学生对着历史知识死记硬背去应付考试,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积极思考。这样一来,高中生不仅学会了历史知识,还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所以,教师要想在历史教学中传递给学生爱国情怀,就一定要改变教育理念。

2.对教育内容了解得要透彻

在改变教育理念之后,历史教师还要重新整理教案。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历史课程标准也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家国情怀是不变的,所以,历史教师既要紧跟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又要理清新课标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思路。在研读新课改内容时,教师还要阅读历史教材相关的著作和论文,对新课标下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

3.改进历史教学方式

例如学习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不同的学习任务,一个小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条件有哪些”,一个小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哪些不同”,第三个小组讨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有哪些”。通过小组间探讨学习,让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没能参与到两次工业革命中,被西方落下,认清“落后就要挨打”的残酷局面,让学生产生的强烈的爱国意识。

4.提高历史教师素质

要想保证家国情怀教育的效果就必须提升历史教师的素质,在招聘历史教师时,校方要严格挑选,保证在职历史老师的历史水平和人文素养。此外,校方还可以定期举办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高中生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是将来社会发展的栋梁,高中历史教师必须推陈出新,将家国情怀、爱国思想融入到历史教学中,以此加深高中生对中国历史的认知、感悟、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高中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树立崇高的目标和理想,为以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开文献

[1]程英将人文素养教育融于历史教学中[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10,(26),150。

[2]陈岚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