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介入的时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论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介入的时机

林静璇

厦门市实验幼儿园福建厦门361000

在传统的教学里,教师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的学习,而《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其精神是要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在主题探究活动中,自主学习、探究,享受探究的乐趣,充满了教育契机,进一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了幼儿的学习能力,获得丰富的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经验。恰当、适宜地进行介入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教师何时介入幼儿的主题探究活动,通过小班主题探究活动《我喜欢……》我来说说我的几个做法:

一、懂得观察、判断介入的时机

1.当出现提升经验的契机时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及观察敏感性,当出现提升经验能帮助幼儿深入开展主题的契机时教师就要把握时机,主动介入。例如:在《我喜欢——小汽车》里,最早幼儿在搭建马路时他们只有单纯的一个汽车车道,有的小朋友想把车开往医院,有的小朋友想把车开往公园,这时候,这时候他们出现了矛盾,教师让幼儿回忆马路上的车是有几个车道呢?幼儿们一下茫然了。于是,我立刻用身边的电脑进行搜图,让幼儿看看马路的车道是怎么设置的。黄轩和谢梦彤一下就看明白了。教师这样及时的介入,使主题顺利地开展,帮他们储存“力量”给予他们新的“火花”。

2.当探究活动无法进行时

小班幼儿在合作能力、语言表达及注意力等方面相对较弱,当主题探究活动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从而影响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这时候教师就必须介入,帮助主题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我喜欢——汽车》中,幼儿设计标志却不知道如何合理摆放时,教师应该帮助幼儿了解每个标志的含义再与幼儿一起设计;当幼儿对停车场感兴趣,却不知道如何搭建时,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了解停车场、设计停车场、搭建停车场。当幼儿设计游戏规则出现矛盾时,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找出恰当的方法等等。

二、学会等待,选择介入的时机

1.教师是主题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在主题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当树立在活动中向幼儿学习的意识,尊重幼儿的意见,以支持者的身份积极采纳他们的合理建议,共同协商、合作。在《我喜欢——球》的活动中,幼儿们想邀请爸爸、妈妈来幼儿园玩游戏。玩什么游戏呢?幼儿最有发言权。刚开始,幼儿把想要玩的器械说出来,我把器械的小图案画出来,他们一起合作,设计了四个路线。这些路线好玩吗?有的幼儿说不知道,有的幼儿们说我们先来试试,在尝试中他们发现路线一:拍球+夹球只能一个人玩,而且夹球小朋友会容易掉。路线三和四:钻圈太小,爸爸、妈妈钻不过。最后幼儿们选出2号设计图,因为他们认为,可以和爸爸、妈妈尝试一起抱球,然后越过泡沫垫,再一起走过桥。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介入,似有似无,却让幼儿在活动充分的得到发展,教师的等待没有白费,只有适时介入才能让幼儿真正成为主题探究活动的主人。

2.教师是主题探究活动的“旁观者”

教师的等待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静观其变,给予信任与尊重,适宜的旁观,将会给幼儿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我喜欢—球》的活动中,教师发现他们玩球方法单调,能说出、做出、玩出的就只有滚球、拍球、踢球。如何让幼儿在原有玩球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更多的玩法,让幼儿在说说玩玩中建构有益的知识经验呢?教师不给幼儿答案,扮演起“旁观者”的角色,让他们多玩多体验。教师只有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处处留心、时时观察,才能把握活动的方向,为幼儿提供探究的“支架”,才能准确接住并有效地回应幼儿“抛”过来的“球”,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的发展与深入。

三、善于反思,准确把握介入时机

在互动过程中,幼儿们有自己的想法,或许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中解决问题,或许他们可以在与同伴之间的学习中想出办法深入探究,或许他们可以在与同伴的冲突中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在要反思自己介入是不是对幼儿有帮助,是否会影响幼儿的探究……适时的介入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我们尝试了以下几种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

1.视频研究

拍摄幼儿主题探究活动的视频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每个星期我们将有价值的活动视频拍摄下来,然后与配班老师或者年段的老师一起分享研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最为有效,如:有时候听到A幼儿的想法却没有发现B幼儿的操作,可以通过视频的观看来分析幼儿,或者可以请其他老师帮忙“解读”。有时候C与D之间的矛盾,当下处理的情况教师没有很好的了解幼儿的行为,通过视频的重播可以更好的分析当下的情况。当读不懂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该不该介入孩子的探究活动时,我就会请教老教师,与她们一起教研帮助解答。

2.撰写学习故事

我们借鉴新西兰“学习故事”,通过撰写来记录幼儿在主题探究活动中的小故事,如:《我是玩球小能手》、《小皮球鼓起来了》等,通过这些小故事来观察、倾听、发现、记录幼儿的学习。在撰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魔法时刻,这也让我更懂得与幼儿沟通,用适合的方式与他们互动,去解放幼儿、看懂幼儿,读懂幼儿,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一书中,马拉古兹的“其实有一百”这首诗大家都读过,他告诉我们“孩子是有一百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方式……”教师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对幼儿介入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从上述的介入时机没有对与错,只有适合与不适合。时机可能是预设的,更应该是动态生成的。

【作者简介】林静璇(1978.5),女,厦门,汉族,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