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排尿指导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排尿指导及护理

刘淑娟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对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排尿指导及护理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排尿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开展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患者开展术后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排尿指导与护理,对于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排尿指导;护理

尿道下裂主要是指的是由于尿道发育不全所导致的尿道开口难以达到正常位置,从而引发泌尿系统畸形,尤其是对于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来说,将会对其正常的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开展下裂手术治疗,但是在开展手术治疗后,会在短期内影响到患者正常的排尿,若是不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可能会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1]。鉴于此,为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开展尿道下裂术的患者60例,均为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在我院开展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年龄处于4岁到11岁之间,平均(6.52.2)岁,观察组年龄处于3~12岁之间,平均(7.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耐心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循医嘱给予其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并对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等并发症予以严密的观察记录,并要定期做好引流管的检查工作,防止患者出现术后引流管不畅的问题[2]。并要基于患儿及其家属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这主要是因为尿道畸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由于患儿不能站立排尿,使得其在日常生活当中容易形成一种自卑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让患儿正视自身的疾病,并多告知其医院所收治的成功病例,以便于其能够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积极的形态配合术后治疗与护理工作,这对于其术后恢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手术完成之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后护理,以便于其能够在手术之后采取正确的排尿方法与排尿姿势,要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做好患者管道的检查工作,以便于能够保证其管道的通畅性,并要对导管予以妥善固定,在导管更换及处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开展操作,并要对患者的引流量、尿量等予以准确记录,并要能够保证其伤口敷料的干燥与清洁,从而有利于减轻其在恢复初期所承受的痛苦。此外,还需要在患者出院时做好其出院指导工作,叮嘱其术后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当中多饮水,出院之后要注意休养,在彻底痊愈之前,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剧烈运动。并要耐心的为患者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以便于其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协助好患儿的术后护理工作,并能够定期带患儿来院复查,从而有效的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排尿指导与护理,具体表现为:(1)指导患儿开展排尿体位训练,在开展尿道成形术之后,拔除造瘘管之后的第一天就可以开始指导患儿开展排尿体位训练,首先让患儿保持半卧位,将杂用巾垫于患儿臀部,护理人员在患儿右侧站立,从而协助患儿应用清洁的双手将阴茎托起排尿。一段时期之后,可以指导患儿应用半蹲位、直立位排尿,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如厕之后,在患儿的身后站立,之后将双手伸入到患儿的上肢腋下,协助患儿呈半蹲位-直立位排尿,当患儿在自我感觉到有尿意时,可以指导其开展半卧位-半蹲位-直立位的排尿联系,一直到患儿能够适应正常的排尿方式[3];(2)对患儿的排尿情况予以严密观察,在患儿完成尿道成形术之后,成功将造瘘管拔除后就可以自行排尿,若是患儿自我感觉有尿意,护理人员协助其如厕,对其尿线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通常情况下,若是尿射程处于5到7厘米,并且尿线直径明显比正常的尿线小,那么就表示患儿可能存在尿流不畅现象,对于存在尿流不畅症状的患儿,通常还伴随有尿痛、尿急症状,并且有一定程度排尿障碍。这主要是因为尿道外口、尿道吻合口等部位是尿道狭窄的多发部位,若是在观察患儿排尿时发现其存在尿线粗细及射程的变化情况,那么就极有可能是患儿存在尿道狭窄,针对此种情况,应立即为患儿开展相应的检查,并报告给主治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否则若是延误了早期的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患儿在后续的治疗当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因此,在开展排尿指导与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做好其排尿观察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来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对于所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应用%来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卡方检验,若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来进行表示。

2结果

对照组出现局部缺血1例,术后感染1例,尿道瘘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仅出现1例尿道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作为一种先天性的疾病,小儿尿道下裂会导致其尿流难以有效的控制,从而导致患儿在日常生活当中难以站立排尿,在为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患儿开展治疗时,最为常用也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下裂手术治疗,从而对患儿的阴茎下弯进行矫正[5]。

在为患儿开展下裂术治疗时,针对不同的下裂类型,通常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是不管是采用哪种手术治疗方法,若是在术后得不到有效的护理干预,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术后并发症,从而对患儿的术后恢复产生影响,在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为患儿实施术后排尿的指导与护理,通过排尿指导与相应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儿在术后保持正确的排尿体位,并能够通过对其排尿情况的详细观察记录,对于其是否存在尿道狭窄、尿路感染等症状,从而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这对于改善患儿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有效提升其护理满意度。由此也看出,为先天性尿道下裂术患儿实施术后排尿指导及护理干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开展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在为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患者开展术后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排尿指导与护理,对于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梅闪,张晓利,王飞杰.排尿护理在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06(18):129+131.

[2]周会群.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后的护理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11(21):1519-1520.

[3]谢小玲,祝妍华.尿道下裂小儿Ⅰ期尿道成形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5,32(23):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