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胡薇

胡薇(辽宁省抚顺石化总医院内科辽宁抚顺113006)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233-02

脑卒中与肿瘤、心血管病并称为人类三大杀手。在我国,由于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而备受关注,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会下降,但发病率和致残率将会增加。脑卒中患者由于脑实质细胞的损伤,造成运动、感觉、言语和认知等功能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最终导致患者不同程度地丧失独立生活及工作能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社会和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可降低脑卒中致残率,最大限度恢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回归社会。

1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时间选择

根据WHO建议,早期进行系统及个体化的康复治疗护理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一般认为,脑卒中后三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小时,意识障碍Glasgow昏迷量表中的评分>8的状况下就可进行康复治疗[1]。

2肢体功能康复护理

2.1良肢位的摆放

2.1.1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体位。患臂前伸,前臂外旋,将患肩拉出以避免受压和后缩;手指张开,掌心向上。患腿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放置舒适位。该体位可增加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并使整个患侧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一个明显好处是健手能自由活动。

2.1.2仰卧位

尽可能少采用仰卧位,因为这种体位异常活动最强;使偏瘫侧骨盆后旋,患侧下肢外旋,同时也增加了骶尾部、足跟外侧和外踝处褥疮的发生。作为一种替换体位或者患者需要这种体位时采用。

2.1.3健侧卧位

患侧上肢下垫一个枕头,患侧肩胛带充分前伸,肩前屈,肘和腕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下肢在前稍屈曲放于软枕上,健腿在后自然屈曲。

2.2注意事项

2.2.1任何一种体位都是暂时的,不应该超过2小时,以免发生压疮。

2.2.2床上卧位期间,尽可能从患侧接触患者,特别是单侧忽略症时,如床头柜摆在患侧,探视、查房、陪护人员及护理操作都从患侧接触患者。强化对患侧的刺激。

2.3被动活动

在生命体征平稳后,无进行性脑卒中发生,无论神志清楚还是昏迷患者应早期进行被动活动。一方面可以预防关节受限,另一方面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加感觉输入的作用。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参照健侧关节活动的范围帮助患者做患侧上下肢各关节的被动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等运动。防止出现超出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以免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被动运动时令患者配合意念性运动。一般从肢体近端逐渐活动到远端,动作要轻柔缓慢。对伴有肌痉挛者,关节活动后应持续牵拉一会儿。

2.4按摩

早期对患肢进行按摩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防止和减轻浮肿,同时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有效地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按摩要轻柔、缓慢、有节律地进行,顺序由远心端向近心端。掌握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

2.5针灸

通过针灸刺激各区域能调整大脑、机体功能,对肢体运动功能、面部神经、语言能力的康复有显著意义。尤其针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及恢复功能。

2.6主动运动

当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开展床上的主动训练,以利于肢体功能恢复。如双手交叉上举训练、翻身训练、下肢桥式训练,训练由简单到复杂,着重训练瘫痪肢体和软弱肌群。继而从床上活动慢慢过渡到床下活动。

2.7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鼓励患者用健手或健手带动患手进行一些简单的生活能力训练,如洗脸、刷牙、穿脱衣服、进餐等,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用正常的运动模式实施行动,尽量减少他人的辅助,然后进行一些精细的协调训练。

3语言训练

脑卒中患者出现失语症的比例高达20%-30%,造成了患者与其周围的人日常交流困难,使他们无法交谈并传递信息。因此,应该鼓励患者多与家属及其他人员交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患者,善于发现患者最关心的事物,兴趣爱好、喜欢的人物、事情,勾起其说话的欲望,训练相关发音肌肉,利用口型和声音,进行字、词、句的练习。多一些耐心,有一点点进步就要给予赞许,增强其信心。

4心理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从认识上进行重新调整,争取家属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向家属强调情感支持的重要性,鼓励家属陪伴、亲友探视,使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现实,积极、主动、持久地进行康复训练,使病情能很快恢复。

5讨论

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功能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代偿和重组能力,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2]。研究证明,90%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在病后三个月内。因此,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被动刺激患肢活动,增强感觉刺激输入,使部分细胞复活,通过主动运动,输入正常运动模式,调整并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的代偿作用,在病灶周围形成新的传导通路,从而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这就是脑的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康复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拥军.卒中单元[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31.

[2]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