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物理探究学好物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1

如何引导学生物理探究学好物理

于旭东

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马戈庄中学266722

物理作为初中阶段新课程,在学习实践中可能让很多学生顾此失彼,所以需要教师辅导学生学好物理。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压力较大,很轻易就会产生厌学心里,尤其是物理,物理本身就较难,较为单调,学生学起来又较为繁杂,倘若没有兴趣,难以学好。所以,作为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物理探究,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枕。

一、把握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机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不经思考,教师提出问题,也无法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满足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要合理地把握创设问题情境的时机,引导学生进入“愤”、“悱”状态。

1.导入时创设情境

在新课伊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新知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新知的出现不至于突兀,寻找恰当的切入点提问,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2.探究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的,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打开思路,在猜想、发现、实践、交流中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二、丰富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满足于师问生答,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问题情境方式,让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能获得发展。

1.悬疑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到疑惑不解,处于想不通而又一种急于解决的心理状态,心理的“悬念”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在“运动的相对性”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鸟的飞行速度其实并不快,但为什么机场周围不允许鸟类飞行?”学生心理有了“悬念”,就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思考:“鸟的速度并不快,缘何会令飞机撞毁?”他们就会在下面的探究相对速度的活动中更加主动。

2.探究问题情境,诱发学生创新动机

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毫无鲜有主动探究的机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探索性问题,诱引学生去猜想、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变异问题情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

教师要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从不同层面思考,尽可能地探索与知识点相关的内容,以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如:在学习“杠杆”内容时,学生在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后,教师让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撬棒撬物”现象,思考:“使用同一根撬棒撬重物,可以向上抬撬棒,也可以向下压撬棒,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学生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支点、力的方向、力臂,综合分析哪种省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

三、营造探究式教学的条件

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问题性、实践胜、参与性和开放性,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教学,引导学生探究,必须营造以下条件:

1.要有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

例如:在“平面镜”教学中,教师做魔术表演(水淹蜡烛):转盘上竖直放一块平板玻璃,玻璃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后的某一位置放一只透明的杯子。调节转盘,使学生透过玻璃清晰地看到杯中也有一支“点燃”的蜡烛。往杯中倒水,当水面漫过烛焰时,发现烛焰没有熄灭。这是什么现象呢?怎样形成的?学生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于是有了探究的过程。

2.要有探究问题的空间

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广阔的空间,把学生带入一个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有一种投入心力去学习的愿望。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那么教师怎样设计具有探究空间的问题呢?

(1)在内容上,设计最具探究价值的,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形成的问题。

(2)在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的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类和探究类问题。把问题分为四类:

①判别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加以判断。如“磁铁的温度升高时,磁性是不是增强呢?”。

②描述类问题,主要对客观事物加以陈述和说明,如“水沸腾时温度会怎样变化?”。

③探索类问题,主要是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如“为什么斜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呢?”。

④发散类或多元类问题,主要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客观事物。

3.要有充分的自主的学习空间

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