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例眼眶占位的MRI动态增强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57例眼眶占位的MRI动态增强分析

李磊

李磊

(昆明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昆明650021)

【中图分类号】R73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065-02

眼眶肿块是影响患者视力和外观的重要因素,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丧失劳动能力乃至危及生命;眼眶肿块病种繁多、表现复杂,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临床手术方案及手术路径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前常用于眼眶病检查的影像学方法有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MRI检查相对于CT及超声检查,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多平面成像,不受眶尖位置等影响,且绿色无辐射,必要时可以反复多次检查[1-2]。

一、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疑诊眼眶肿块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7例眼眶良恶性占位病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49±17岁。良性肿瘤36例,包括:海绵状血管瘤13例,静脉性血管瘤3例,淋巴管瘤5例,泪腺多形性腺瘤2例,神经鞘瘤8例,脑膜瘤4例,畸胎瘤1例;恶性肿瘤13例,其中,脉络膜黑色素瘤2例,淋巴瘤5例,泪腺多形性腺癌2例,鳞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炎性肿块8例,8例均为炎性假瘤。

二、检查方法

应用GE1.5TsignaHDxTwinspeedMRI设备,采用头颈联合线圈,行T1加权像(T1WI)和T2加权像(T2WI)及快速动态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快速扰相梯度回波(3Dfastspoiledgradientecho,FSPGR)序列,连续动态扫描7次,每一个时相的扫描时间为27s,间隔时间均为1s,扫描时间为3分15秒。对比剂采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剂量0.1mmol/kg,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率2.5ml/s,在第一个时相扫描开始时同时注射对比剂。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经GEFunctool软件后处理,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1分钟强化率及最大强化率。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三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眼眶病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见表1):

表1三组眼眶病变TIC结果

病理类型例数TIC类型x2P值

I型II型III型

良性肿瘤3626(72.2%)5(13.9%)5(13.9%)28.3700.000

恶性肿瘤131(7.7%)7(53.8%)5(38.5%)

炎性肿块80(0.0%)2(25.0%)6(75.0%)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TIC结果具有差异,x2=17.979,P=0.000,对应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的I型比例高于恶性,而良性肿瘤的II型和III型比例则低于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和炎性肿块的TIC结果经卡方检验比较:x2=18.190,P=0.000,对应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良性肿瘤的I型比例高于恶性肿瘤,而良性肿瘤的II型和III型比例则低于炎性肿块。

恶性肿瘤和炎性肿块的TIC结果经卡方检验比较x2=3.217,P=0.200,对应的P值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

2、眼眶病变一分钟强化率及最大强化率(见表2)

表2三组眼眶病变一分钟强化率及最大强化率(E%±SD)

病理性质例数ER1%±SDERmax%±SD

良性肿瘤3638.86±11.3588.97±48.76

恶性肿瘤1380.10±26.59108.96±43.91

炎性肿块8144.41±16.59158.86±19.77

F值140.7358.045

P值0.0000.001

上表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种病理类型的ER1%、ERmax%比较的F值分别为140.735、8.045,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三种病理类型的ER1%、ERmax均具有差异。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分析:

1、在ER1%指标方面:良性肿瘤的ER1%值低于恶性肿瘤(P=0.000<0.05),同时恶性肿瘤的ER1%值又低于炎性肿块(P=0.000<0.05),良性肿瘤的ER1%值低于炎性肿块(P=0.000<0.05);

2、在ERmax%指标方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ERmax%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175>0.05),而炎性肿块的ERmax%值则显著高于良性肿瘤(P=0.000<0.05),炎性肿块的ERmax%值亦高于恶性肿瘤(P=0.017<0.05)。

四、讨论

动态增强MRI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MRI检查方法,它是通过静脉内团注对比剂后动态观察肿块的强化方式和程度,能动态地反映肿瘤的血液灌注情况、血管通透性及细胞外间隙(extravascularextracellularspace,EES)的体积等。动态增强MRI在全身各系统中均有广泛应用,尤其在乳腺、前列腺[6]及肝脏肿瘤中应用较广泛[3-6]。本研究显示,不同肿块的强化特征不同,良恶性肿块及炎性肿块间强化方式差异较大。良性肿瘤表现为流入型强化,完全强化需要时间长。恶性肿瘤曲线往往迅速上升,后维持形成平台或快速下降;炎性肿块主要表现为流出型强化,早期曲线往往迅速上升,后快速下降,呈“快进快出”改变。良性肿瘤的I型比例显著高于恶性,而良性肿瘤的II型和III型比例则显著低于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和炎性肿块的TIC结果具有显著差异。良性肿瘤的I型比例显著高于恶性,而良性肿瘤的II型和III型比例则显著低于炎性肿块。恶性肿瘤和炎性肿块的TIC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这种表现形式的差异,与各种病变的病理类型和血供有直接关系。动态增强曲线的上升速度即斜率与病变的微血管密度相关。组织学及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恶性肿瘤的毛细血管不同于正常毛细血管,其血管壁结构有缺陷,如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7],导致其血管活性呈现两方面效应,一方面血管密度高,导致造影剂内流增多;另一方面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肿瘤部位的造影剂溢出加快。

脑膜瘤的强化方式与恶性肿瘤类似,提示脑膜瘤的血供非常丰富。海绵状血管瘤有特征性强化方式,首先局部强化,然后扩散样逐渐填充其它部位和全肿瘤,这一点特别有助于临床诊断。淋巴瘤细胞丰富而间质较少,考虑其为缺少引流血管引起。炎性假瘤的强化模式是快进快出,属于流出型。这于炎症代谢旺盛有明显的关系,说明炎症的血供丰富,回流畅通。

本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1分钟强化率大于良性病变,同时恶性肿瘤的1分钟强化率又显著低于炎性肿块。在最大强化率方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最大强化率值没有显著差异,而炎性肿块的最大强化率值则显著高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1分钟强化率值与肿瘤的微血管密度有关,微血管密度高,也就是富血供,1分钟强化率值就较高。良性肿瘤新生毛细血管较少,分化成熟,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紧密,细胞成分少而间质成分丰富;而恶性肿瘤新生毛细血管多,血供丰富,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疏松,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恶性程度越高的肿瘤实性成分越多,而间质成分较少[8]。所以恶性肿瘤的1分钟强化率高于良性肿瘤。而炎性肿块同样血供丰富,因此1分钟强化率较高。最大强化率与肿瘤的血供和细胞/间质比例都无明显联系,即使肿瘤血供很低,如果肿瘤间质丰富可以存留大量对比剂,最大强化率可以很高。

应用动态增强MRI检查,能动态地反映肿瘤的血液灌注情况,适用于眼眶肿瘤的研究,对于眼眶良、恶性及炎性占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价值,可以帮助临床获得更多有效信息。但在诊断过程中,必须密切结合病变的常规MRI表现综合考虑。但对比剂注射失败、操作者感兴趣区选择的不当,运动伪影等会导致结果的偏差;动态增强MRI检查在球内及眼睑占位、眶内较小的占位的应用方面还受到一定限制。且本文中样本总数还不够大,病种偏多,有些病种例数较少,还需要更进一步收集更多样本来验证本文的结果。

参考文献

[1]KantarciM;ErdemT;AlperF,etal.ImagingcharacteristicsofdiffuseprimarycutaneousB-celllymphomaofthecranialvaultwithorbitalandbraininversion[J].Am-J-Neuroradiol.2003;24(7):1324-1326

[2]SchnallMD,BlumeJ,BluemkeDA,etal.DiagnosticarchitecturalanddynamicfeaturesatbreastMRimaging:multicenterstudy[J].Radiology,2006,238(1):42-53.

[3]周长玉,李苏健,唐光明,等.动态增强磁共振诊断对乳腺癌的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132-135.

[4]NeminT,HakkiMK,OzerkO.Dynam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indeteanininghistopalhologicalprognosticfactorsofinvasivebreastcancers[J].EJR200553.199-205.

[5]WilmsqRaatH,Dometal.Orbitalcavernoushemangioma:fingingsonsequentialGd-enhancedMRI[J].JComputAssistTomogr,1995;19(4):548-551.

[6]张广英,史浩,杨贞振.MR快速序列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4,27:176-179.

[7]陶晓峰,肖湘生等.动态增强MRI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6,12(3):162-165.

[8]何立岩,鲜军舫,李彬,牛延涛,赵波,王振常.动态增强MRI对眼眶肿块的诊断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7,28(6):7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