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分析与对策

苏珊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730000

【摘要】目的:对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近一年期间,使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我院80例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进行研究调查,并汇总分析其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和针刺伤的发生几率,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此次研究中发现,临床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发生率为%。结论:对针刺伤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注重加强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降低职业暴露。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应对策略

针刺伤主要是在各种护理操作过程中,由于在注射针、穿刺针操作过程中发生意外针刺伤,属于职业伤害。因护理人员工作特殊性质,每天都要给患者进行各种注射、输液等操作,导致其易发生针刺伤而引起血源感染,给护理人员生理上、心理上都带来影响[1]。此次研究对护理人员针刺伤原因进行总结,并研究应对策略,旨在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加强自我防范,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近一年期间,使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我院80例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进行研究调查。其中男15名,女65例,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4.85±4.18)岁,文化程度:本科30名,专科学历有50名,护理工作时间1-10年,平均(5.42±3.19)年。

1.2方法

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近一年期间,使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我院80例临床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进行研究调查,并汇总分析其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和针刺伤的发生几率。调查表详细记录护理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工作时间、所在科室等一般资料,同时调查针刺伤发生部位、针刺伤相关原因、针刺伤后所采取的处理办法等。

1.3观察指标

汇总分析其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和针刺伤的发生几率,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19.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经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经t检验,P<0.05代表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统计表

此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总人数为7名,发生率为8.75%,见表1。

3讨论

针刺伤对护理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影响,针刺伤不良事件不能完全规避,但在工作当中应尽可能避免该类不良事件发生[2]。应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减少职业暴露的可能,现对此次研究的针刺伤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对应的处理措施,发生针刺伤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如下:

(1)培训学习不足。院内控制感染的管理工作主要注重患者,对医务人员针刺伤而引发的职业暴露培训学习不足。当前血源性疾病患者逐年增加,护理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还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护理人员因护理任务繁琐,其精神状态较为紧张状态,护理人员培训学习不足,易发发针刺不良事件[3]。

(2)自我防范意识不足。护理人员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对于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在针刺护理操作过程中未引起高度重视,未将自我防护上升至一定高度,视针刺事件为职业事故[4]。主要原因在于护理人员自我防范意识淡薄,未对针刺不良事件引起关注,对于感染事件的发生还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由于侥幸心理的存在,导致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工作严谨性受到影响,易发生针刺伤事件。

(3)与患者交流欠缺。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时,未提前与患者进行交流,导致其不配合而出现针刺伤事件。

(4)未及时处理针头。护理人员在拔针后未及时处理针头,导致在整理医疗废物时发生针刺伤事件。

(5)静脉穿刺技能欠缺。护理人员没有完全掌握静脉穿刺技能,未严格按操作流程进行穿刺,导致针刺伤事件发生。

(6)光线不足。因护理人员操作环境光线不足,其存在视觉疲劳感,引起针刺伤不良事件发生。

汇总分析护理人员针刺伤不良事件,作出如下应对策略:

(1)对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相关的培训,减少职业暴露。引起护理人员更加重视针刺伤所带来的后果,杜绝不安全行为,并对有关于针刺伤的预防办法及处理措施进行培训学习,讲解有关于针刺伤发生感染所存在的高危风险。不定期的开展培训学习,使护理人员树立良好的自我防范意识,加强防护处理。

(2)在给患者注射、静滴前,提前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治疗目的及所能取得的预后效果,提高其配合性,待患者情绪平稳后,再进行相关操作。

(3)对护理操作环境条件进行改造,有研究报告指出,安全操作环境可降低护理人员发生锐器刺伤的事件,光线充足明亮的环境下进行针刺操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4)护理人员加强自我要求,不断提升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将医疗废品进行规范化处理,使用完毕后的针头应及时收集到利器盒内,以减少指尖接触到使用后的针头。

(5)在已经发生针刺伤不良事件后,及时使用流动的清水、肥皂水反复予以清洗,将受伤部位的血液多次挤压,对受伤口使用碘伏进行全面消毒,将伤口包扎,防止感染。若伤口较为严重时,应及时前往外科进行严格规范的处理[5]。对于HBV所污染的针头刺伤时,及时给予护理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于HIV所污染的针头刺伤时,必须及时报告HIV职业暴露上级主管单位,对刺伤情况予以风险评估,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定期严格对HIV抗体情况进行检测。

参考文献

[1]刘晓斌,邵燕菁,冯宇峰.试析集束化管理在手术室护士针刺伤防护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9):110-112.

[2]李辉,陈秀文,彭操,王月娇,李云霞,曾莉,杨名,袁素娥.中国护士静脉采血针刺伤现状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09):816-819.

[3]寇颖.预防护士职业暴露(针刺伤)中的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3):293.

[4]李进娥,蒋萍,张文静,杨思.回缩式采血针的使用在减少针刺伤发生方面的效果评价[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7,31(07):500-501.

[5]翟慧红.护士针刺损伤的影响因素及损害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