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基础与技术课程标准制定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生物制品基础与技术课程标准制定的实践与思考

韩秋菊

韩秋菊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150025

摘要生物制品基础与技术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问题,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是前提和关键。充分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确定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明确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及内容、课程实施等,规范课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关键词生物制品课程标准职业能力

生物制品是以微生物、动物或人体的组织、体液等为起始原料,采用生物技术制备的用于人类疾病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剂,对人类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意识的提升,社会对生物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从事生物制品生产的专门人才的需求也日趋增多。生物制品基础与技术课程是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是以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要求为依据,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

1.高职课程标准

高职课程标准是指在高职教育阶段,依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培养计划,依据《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相关企业与行业标准,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为教与学提供详细指导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教育质量在高职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是管理和评价高职教育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首先就要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

2.生物制品基础与技术课程标准制定的基本思路及内容

生物制品生产是高智能型产业,是极具发展的朝阳产业,世界各国、国内不同地区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不均恒,由于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为了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因此,课程标准既要依据到国家相关企业与行业的职业标准,要又调研区域经济发展变化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做好行业企业的调研是基础。另外制定课程标准还必须考虑课程资源,一方面要认真剖析典型工作任务,同时要充分利用学院可挖掘的资源和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要实事求是地开发设计增强实效性。

2.1基本思路

首先是认真开展调研工作,了解我省特别是哈市周边生物制药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下分析确定生物制品生产的典型工作任务(菌种(细胞)培养、毒种培养、灭菌、发酵控制、原液生产、纯化、半成品配制、成品配制、包装、检测等),分析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及职业标准,对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进行归类分析,确定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调研生物制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职业成长规律,选取典型工作岗位(菌(毒)种岗位、原液生产岗位、半成品配制岗位等),并以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工艺流程、规范化操作、设备使用及维护、质量检测等岗位工作过程为载体,重新序化并编排教学内容(基于工作程的内容体系),设计教学情境,形成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的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及目标要求。

其次是创建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条件,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及校外实训;教学方法及手段——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教学评价方式——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教学资源开发——教材、学材及学习网站建设等,明确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标准。

2.2主要内容

2.2.1课程定位。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企业调研,明确课程在生物制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制品一般工艺规程和基本技术,能设计简单生产方案;熟悉典型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重要设备标准化操作规程、生产记录与清场等程序性工作内容;学会评价工作成果;强化质量意识与无菌概念。

2.2.2课程目标。突出职业能力标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将知识、能力、态度三者相融合,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对接。课程标准融合于职业标准并高于职业能力标准,不仅满足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需要着眼于学生自我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和促进。比如:掌握生物制品典型产品生产工艺规程,掌握典型工作任务,能规范使用常用的仪器设备,了解其构造、原理及维护要求。依据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规程,学会制备基础液、配制稀释液、保护剂等。

2.2.3课程内容标准。在充分进行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该门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并通过劳动部门或《职业大典》明确该岗位的职业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对接。

3.课程标准制订的思考

3.1高职课程标准的特点

3.1.1高职课程标准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特点,以相应的职业领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教学内容选取与结构,围绕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条件和过程进行组织。在教学过程上,依据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知识构建、品性(态度)的形成规律进行组织。

3.1.2高职课程标准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制定的标准规范。是学生接受教育后应达到的具体教育质量指标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即把教学的过程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1.3高职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发展要求,而且还对学习者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提出了要求,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3.1.4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评价更注重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的统一,重视评价的发展性特点。在知识、技能、态度考核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3.2在课程标准的制订过程中发现如问题,特此提出,望能引以为戒。

3.2.1课程标准照搬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标准是从事某个工作岗位的最低能力要求,职业能力标准的层级应当基于职业岗位要求的层级,而不是能力掌握的熟练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讲,仅仅按职业能力标准来确定课程标准,也就意味着我们培养的仅仅是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人。但是职业院校不仅要培养能够完成工作任务的人,还要培养能够把任务完成得更好的人,培养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基础,并高于职业能力标准。要把培养能够完成任务的人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不仅掌握基本工作程序、方法和工具、设备的使用,还应当能够理解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具备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2.2课程标准照搬教材的内容或框架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应突破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或局限、突破传统教材的内容或框架,按职业能力目标的层次和类型,进行重组,形成相应的模块。各模块既要有鲜明的职业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又要相互联系。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解媚霞.职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

【3】楼美云.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3

教改课题:《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生物制品基础与技术”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