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的效果

高杨

高杨

永州市中心医院湖南永州

【摘要】目的:研究在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中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收入目标是50例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数据来源时间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参照组(n=25例)实施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n=25例)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对两组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差异。结果:观察组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VAS评分、肿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与椎体功能复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P<0.05,数据指标展现统计学计算价值。结论: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用于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脊柱肿瘤;椎体转移瘤;临床效果

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疾病的效果得到显著改善,随着治疗技术的发展,可将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资料显示,在临床治疗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中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获得理想的疗效[1]。本次分析了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用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入的50例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文收入对象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本医院参与诊治的50例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分组法是随机数字表法,每组收入25例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40岁,中位年龄是(55.69±5.34)岁;观察组收入25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41岁,中位年龄是(56.55±5.33)岁。验证两组涉及的一般资料,P>0.05,不具备组间数据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参照组开展开放手术治疗,实施全麻,前路手术过程中经前方将椎体充分显露,割除椎体肿瘤,置入钛笼重建板钉或者人工椎体进行固定,采取后路手术过程中需要在病椎上下椎体位置首先置入椎弓根钉,随后将后方椎弓以及小关节部位切除,全部或者部分刮除椎体肿瘤,然后将骨水泥注入到椎体内。

观察组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实施全麻,选择患者俯卧位,予以常规消毒处理,选择经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棘突旁位置,于上胸椎行椎弓根外入路,顺着肋骨滑使用克氏针钝头刺入椎体至触及椎体后选择11号骨针进行穿刺灌注,每次灌注椎体<3个。

1.3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VAS评分、肿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与椎体功能复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患者经治疗肿瘤症状全部消除,术后检查发现瘤体完全去除判定为显效;患者经治疗肿瘤症状基本消除,术后检查发现瘤体部分去除判定有效;不符合以上标准无效。

(2)采取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

(3)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坍塌、切口感染、松动。

1.4统计学方法

以率(%)的形式表示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采取X2检验,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手术时间、VAS评分、肿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与椎体功能复常时间,采取t检验,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录入50例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所有数据,P<0.05,数据指标展现统计学计算价值。

2结果

2.1计算两组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6.00%对比参照组的72.00%,P<0.05,数据指标展现统计学计算价值。

2.3计算两组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临床各项指标

观察组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手术时间、VAS评分、肿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与椎体功能复常时间对比参照组数据指标,P<0.05,数据指标展现统计学计算价值。

3讨论

脊柱肿瘤属于低发病率的一类疾病,脊柱肿瘤具有相对复杂的病变类型,早期诊断具有较大难度,形成不理想的治疗效果[2],其中常见的转移肿瘤主要包括淋巴瘤、骨髓瘤以及椎体转移,胸椎为主要发病部位,其次为腰椎部位。脊柱肿瘤疾病不仅对患者产生严重疼痛,也容易发生椎体病理性骨折,严重的可能截瘫。

经皮椎体成形术实际上是依据直接向椎体内注入生物材料或者椎弓根起到提升椎体稳定系和强度的作用[3-4],避免发生塌陷现象,可缓解患者腰背痛情况,也有的能够恢复部分椎体高度,此外,这种治疗方法可对微小骨折进行固定,活动过程中不再发生挤压以及摩擦现象,可有效且迅速的进行止痛,利于预防椎体进一步发生压缩塌陷。经皮椎体成形术随着近年来微创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得到脊柱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5-6]。

本次数据统计表明,观察组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VAS评分、肿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与椎体功能复常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数据比对,数据指标展现统计学计算价值(P<0.05)。

综合以上结论,将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使用在脊柱肿瘤及椎体转移瘤患者中相比较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海军,王欢.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疼痛及疗效的影响研究[J].癌症进展,2019,17(2):176-178,186.

[2]何文野,包肇华,季一鸣.依据Tomita评分的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6(23):2113-2117.

[3]庄怀铭,温世锋,徐耿填,等.介入肿瘤摘除术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28(34):116-121.

[4]栗战营,刘白鹭,朱雁兵,等.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J].智慧健康,2018,4(25):124-125.

[5]徐准,晏怡果,王文军,等.三维CT引导下行上胸椎活检及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J].海南医学,2018,29(20):2850-2853.

[6]陈秋洪,胡炳树,李杰,等.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评估[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8,7(9):68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