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浅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浅论

祝浚生

平邑县园林绿化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在我国经济取得飞跃进展的同时,却忽略了生态环境的平衡,以环境为代价获得飞速的发展,但这种破坏式的发展并不是理想的发展状态,因而必须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提升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效率和效果。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平衡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和谐发展的大环境。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论述;措施建议

一、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关系

水土保持是一种综合性科学技术,主要内容是以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为目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区、丘陵区和风沙区的水土资源;保持和提升土地生产力;更好地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其综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科学,以及农、林、水、植物等科学原理,并以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根基,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要结构,也占据着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地位。但是,水土保持侧重的是激发水土资源的经济社会效益,重心在于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3者效益的统一。

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

传统的小流域治理方式主要采用的是修梯田、筑拦沙坝和植树种草,以及合理配置林地、草地、牧场和农田,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产体系等方法。而生态修复则是面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的,其突破了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水、保土和保肥的基本目标,将对构成生态系统的关键环节的治理放大到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和修复,甚至重建之上。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主要思路简言之就是:封山禁牧或轮封轮牧,舍饲养畜,退耕还林(还草),并加强对封育区的管理,对封育区当地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确保在封育区人民的生活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保障当地居民的生活,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提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使用的核心方式是封育保护;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地区需要进行选择,不同区域的适宜程度和生态修复的难度差异有所区别;要想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就必须要有必要的人工和措施的辅助;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周期长、见效慢。

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

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时,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我国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与其他地方差别较大,降水量、植被类型和温度、地质类型随地域变化较大,在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时,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可行措施。

2、整体修复原则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要有发展的眼光,做好整体修复工作从整体上开展工作,以流域为主体进行修复,连接各流域之间的密切联系。

3、经济可行性原则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既要实现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健康的目标,又要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治理生态环境时,又要兼顾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的措施的选择,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构造双赢的局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措施及技术

1、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原理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础依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必须以自然为主导,遵循自然规律。必须充分理解和掌握生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联系、自然界的演替规律和物种的共生、互惠、竞争、对抗关系等自然界的基本属性,并将其全面运用,依靠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使其处于一个尽量自然的状态。另外,要想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健康状态,必须根据各地区自身的自然条件进行划分,并依据其各自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植被条件选定生态修复措施。

2、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修复工作,引入生态经济理念

不能因农村地广人稀、经济发达程度欠缺就忽略农村的水土流失问题。面对农村的水土流失问题,需要以水土流失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为基础,制定生态移民和生态修复方案,在科学合理划分生产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的前提之下,将大面积的荒山荒地用于植被恢复。面对该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在实现该目标的同时,在水土流失区域建立在生态系统承载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防止修复工作完成出现再破坏和当期居民经济生活无保障的情况。

3、加强理论和技术研究,充分发挥县级部门的作用

在进行该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设计学科的理论研究,特别是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对侵蚀进程的影响,并对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积极对人工辅助和自然恢复或促进恢复的手段进行效果评价,扩展和创新修复方法,研究不同水土流失类型的恢复理论和技术,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趋于多元化。按照《中华人民水土保持法》的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水土流失调查结果进行水土流失预防区划分工作,并制定防治目标和防治措施,起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各方面的特权,发挥作用,从各方面提供支持,带领民众积极开展修复工作。

4、自然退化生态修复技术

根据现阶段我国水土流失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发现,导致现阶段我国水土流失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然生态退化问题,因此想要从根本上对这一现状进行改善,首先就应该从对自然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入手,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的自然情况来对其进行治理和解决。例如:对于盐碱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可以利用一些稻草等植被被盐碱地进行高山,同时对周边地区进行围栏封育,减少植被的损失率,同时对于那些水资源相对比较丰沛的地区,相关部门可以考虑修建一些水利工程项目,来进一步推动水土流失的治理和修复。

5、对于稀缺植被的生态修复技术

随着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对于森林植被破坏而导致的水土流失现象,相关部门想要从根本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治理,可以考虑从退耕还林、提高绿色植被的覆盖率方面进行入手。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坚决杜绝非法开垦林业用地;其次,在相关农村地区进行保护林业资源的宣传活动,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于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水土流失问题的认识;第三,对于粮食种植用地方面,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可以考虑增加对于农家肥料的使用;第四,在农家取暖原料的使用方面,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柴火取暖的方式,可以采用节柴灶和沼气供暖的形式,进一步推进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减少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6、经济林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经济林的生态修复,相关部门可以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善原有的单一经济林开发和利用的模式,建立现代化的立体开发、循环使用的新模式,提高经济林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随着现阶段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经济林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还可以考虑对其进行模拟生态食物链结构的运行模式,环环相扣,形成整个生态林运行的一条龙服务运行,进一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从目前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实践结果来看,还有许多不足。人工辅助与自然修复的结合还有待加强,还需要协调受损区域内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修复措施和生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理论方面针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方面的问题研究还缺乏系统性,且科学性还有所欠缺,还需进一步深化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措施研究,丰富修复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喻治水.生态修复在水电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地下水,2015

[2]高智.浙江省临安市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3]杨爱民,刘孝盈,李跃辉.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