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颈性综合征

/ 2

穴位埋线治疗颈性综合征

徐三文

徐三文(湖北省鄂州市优抚医院湖北鄂州436000)

【中图分类号】R4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7-0113-02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针灸理论的指导下,将医用肠线埋入相应穴位,而产生一系列治疗效应的一种中西医结合方法,是外治法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笔者运用其治疗颈性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操作方法

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以下两种方法。①穿刺针埋线法:用腰穿针(针芯尖磨平),或一大一小针头代替,或用注射针头内套26号或28号适当长度毫针作针芯(针尖剪平),刺入穴位内并上下提插得气,拔套管推针芯,将羊肠线植入穴位深处,检查肠线断端无外露,针孔无出血,包扎3~5天。②特制医用钩针埋线(线呈发夹式)法:用坚韧金属长约12~15cm,针尖呈三角形,底部有一缺口,将羊肠线挂在缺口上随针刺入穴位。

2临床应用

2.1颈性头痛穴位埋线选取双侧夹脊C5透C3和C7透C5,临床实验结果总有效率96.5%;明显优于针刺合手法对照组(P<0.01)。

2.2颈性眩晕穴位埋线选取双侧夹脊C4透C2和C6透C4,临床实验结果总有效率97.1%;明显优于针刺合中药对照组(P<0.01)。

2.3颈性视力障碍穴位埋线选取双侧颈穴1和颈穴2(均为笔者经验穴,分别位于C5和C7棘突旁开1.5寸处),治疗50例,结果发现不仅能很好地改善症状,愈显率达82%,明显高于手法对照组(P<0.05);而且远期疗效较好,疗效巩固率较对照组高(P<0.01);并从病程与疗效分析发现,病程在2年以内疗效理想。

2.4颈性血压异常穴位埋线选取双侧颈穴3和颈穴4,临床实验结果总有效率96.4%。

2.5颈性耳鸣耳聋穴位埋线选取患侧翳风、双侧颈穴1和颈穴2,结果发现不仅能很好地改善症状,而且远期疗效较好。

2.6颈咽综合征穴位埋线选取膻中向天突透刺2寸,双侧夹脊C5透C3和C7透C5,结果取得较好疗效。

2.7颈肩综合征穴位埋线选取双侧颈穴1和颈穴2,肩中俞透向肩胛内上角。治疗48例,结果临床痊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针刺合手法对照组(P<0.01)。

2.8颈心综合征穴位埋线选取双侧颈穴1和颈穴2、厥阴俞透督俞,总有效率94.2%。且发现年龄在50岁以下见效较快,效果较明显;病程在1年以内愈显率明显偏高。

2.9颈胃综合征是一组以长期难愈的上腹部胀满隐痛、不思饮食、恶心嗳气为主的胃肠道疾患,同时又存在颈项僵硬不适、肩臂麻木现象,两者病情且呈同步变化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穴位埋线选取双侧颈穴1和颈穴2、脾俞透胃俞,总有效率96.8%。显效以上的53例病人中有37例经2年以上随访,结果有4例复发,但经本法复治后疗效巩固。

2.10颈性失眠与脊柱相关的失眠多见于颈部疾患所致的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受压),使大脑的兴奋性增高,造成睡眠时间不足或睡眠不深熟,大多两者并存。交感神经受刺激常由于颈椎的退变,加上外伤或劳损,使颈椎小关节错位、椎间不稳或颈肌痉挛或炎变,造成创伤性反应引起失眠。穴位埋线选取双侧安眠2(翳明与风池连线中点)、颈穴3和颈穴4。经观察多例患者,效果满意。

3机理探讨

3.1复合刺激作用陆健认为线犹如针,线的粗细长短决定了刺激量的大小和吸收时间的长短,这与针刺进针、留针、行针、起针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相似;羊肠线埋入机体后,逐渐液化、吸收的过程为异体蛋白刺激,类似组织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效应;埋线前的局麻既可达到无痛操作,亦起到穴位封闭的速效作用;埋线时针眼处少量出血或渗血,有时瘀于皮下,又增加了穴位的刺激量,进一步激发经气,辅助羊肠线发挥长效作用。温木生则更明确提出,埋线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法,其机理为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形成一种复杂的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部分经传入神经到相应节段的脊髓后角后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再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来调整脏器机能状态,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防御能力。

3.2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羊肠线作为一种异性蛋白,埋入穴位后使肌肉合成代谢增高,分解代谢降低,肌蛋白、糖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代谢降低,从而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

3.3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肠线入穴后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管新生,血流量增大,血管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加快炎症的吸收,减少渗出、粘连。

3.4产生良性诱导埋线后可在大脑皮层区建立新的兴奋灶,从而对病灶产生良性诱导,缓解病灶放电,保证大脑皮层感觉区细胞机能的正常作用,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

4结语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长期的临床经验告诉我们,引起本病的诸因素甚为复杂,因此我们应在全面分析研究病因病理的同时,不断提高其防治水平。在实践中发现选用穴位埋线疗法进行观察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处理。确实掌握好埋线深度,切不可伤及大血管和神经干。②在不断总结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经验的基础上,规范用穴处方及操作常规,制定严谨的科研设计方案,科学地设立对照组,从成本、效果(特别是远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③加强疗效评价的标准研究和相关实验研究,不间断地进行远期疗效的跟踪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