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PBL教学法在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PBL教学法在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中的应用

张高福1,2

(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重庆400014)

(2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14)

【摘要】目的: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PBL教学法在培养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的60位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传统教学法组和PBL教学法组,对比其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结果:PBL教学法组在科研理论知识成绩、科研设计成绩、发表论文评分、学生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互联网+”背景下的PBL教学法对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起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加了课程的有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受医学研究生欢迎。

【关键词】PBL教学法;“互联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8-0249-02

当前医学研究生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培育出临床、科研、医德都全面优秀的医生,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尤其当前

“互联网+”医疗等高科技的出现,改变了医疗的日常临床工作、教学的方式,作为临床教学中的很重要的一部分,临床型研究生教学也不能一成不变、墨守成规[1-2]。只有根据大环境,不断改进的研究生教学模式才能培育出更优秀、更适应时代要求的临床和科技工作者。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法是以问题式学习或者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知识的局限性,提倡将教学问题带入实际,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3]。

为改变医学研究生科研教学现状,结合当前“互联网+”医疗背景,现引入PBL教学法,现对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肾内科实习的60位临床型研究生随机分配为:传统教学组、PBL法教学组,每组30人。两组研究生在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即LBL教学法)。观察组接受PBL教学法,内容为:①教师对临床科研目的及相应的科研问题进行确定,让学生自主检索文献和通过“互联网+”医疗的数据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全体学生开科研问题讨论会,写成专业论文汇报,最终由教师总结。②教师给与学生一些“互联网+”医疗的数据,对学生进行PBL式科研思维教学,让学生掌握临床科研思维;③将学生分成各个临床科研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互联网+”医疗资料和探寻统计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④在临床科研专题讨论会阶段,学生分组根据拥有的“互联网+”医疗数据和文献进行汇报,根据医学统计方法,并提出过程中所遇到的需要教师解答的问题。

1.3教学效果评估

分析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及满意度:“互联网+”医疗数字化平台PBL教学结束后,分布从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估:①科研理论知识:科研相关知识试卷考试,满分100分;②科研设计成绩:满分100分,老师给与学生一组临床数据和临床问题,学生根据数据、查找文献等方式,设立课题,解决临床问题;③发表论文评分:统计教学开始到教学结束后1年内发表的论文情况,论文评分系统采用医院科研处的评分系统,一般论文20分,CSCD扩展库40分,CSCD核心库80分,SCI200分等。④学生满意度评分: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均行正态分布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则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教学效果

对比两组教学学习的效果,PBL教学组科研理论知识(94±5.7)分,比传统教学组的(84±6.3)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BL教学组的科研设计评分(95±5.1)分,比传统教学组的(81±4.32)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BL教学组的学生以发表CSCD核心杂志为主,有5位同学发表SCI论文,其发表论文评分(65±7.2)分,比传统教学组的(32±3.3)分值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学生的兴趣及满意度

PBL教学组更能引起学生的科研兴趣、激发学生的临床课题探索欲望,满意度方面PBL教学组远远高于传统教学组(P<0.01)。

表1“互联网+”背景下的两种教学效果的对比(x-±s,分)

注:*P<0.01VS传统教学组。

3.讨论

目前“互联网+”(InternetPlus)议题已升华到国家未来的规划,并在各个行业蓬勃发展,尤其对医学教育的发展及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互联网+”时代下医疗教育改革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使命。伴随“互联网+”时代来临,移动互联网、移动医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对医学研究生的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1-2]。

由于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教学比较空洞,既往传统的讲授课的方式难以形象、具体,通过PBL教学方法的构建,可以将临床科研问题探索作为核心,学生在临床科研思维课程探究中,会将科学问题作为基础,通过“互联网+”数据统计分析和科研文献检索的方式解决问题,体现医学研究生的自身研究探索的主体性,教师在这种环境下需要积极引导研究生进行小组的科研讨论。研究生在这种学习探索模式下,可以提高对临床科研问题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解决能力,并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科研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及自主科研设计能力、论文撰写能力等[4-5]。

综上所述,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PBL教学法对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思维起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加了课程的有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深受医学研究生欢迎,改善教学质量,为教育改革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4):8-13.

[2]李玲玲.影像诊断“互联网+”教学趋势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培训,2016(20):202.

[3]OhtsuF,NagamatsuT,NadaiM,etal.TheSynergisticEffectofProblem-basedLearningCombinedwiththeJigsawMethodinaPharma-cotherapyCourse[J].YakugakuZasshi,2016,136(3):389-396.

[4]于佳楠,韩凤,魏春杰,等.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6,29(9):354,355.

[5]吴成吉,魏春杰,秦丽红,等.PBL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