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安敏

安敏

(上海市青浦区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消化科22病区201700)

【摘要】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口服美沙拉嗪及培菲康,对照组仅服用美沙拉嗪。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明显高于对照组(70.1%),P<0.05.结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联合使用培菲康及美沙拉嗪较单独使用美沙拉嗪更有利于临床症状的好转,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培菲康美沙拉嗪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228-0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结直肠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主要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及粘液血便。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且病情迁延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细菌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故益生菌制剂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用培菲康联合美沙拉嗪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并观察临床疗效,探讨联合应用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最近5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轻、中度、活动期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符合2007年济南会议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男11例,女9例),对照组(男8例,女12例)。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

1.2研究方法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每次4粒,每日4次;培菲康每次4粒,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每次4粒,每日4次,疗程为4周。

1.3观察指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大便常规、肠镜,常规活组织病理检查;治疗前后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患者腹痛、腹胀、粘液脓血便、体温情况。

1.4疗效标准参考2007年济南会议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检查肠粘膜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粘膜复查轻度炎症或假息肉形成;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2结果

如表1所示,治疗组患者经联合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中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胃烧灼感,纳差、恶心、呕吐等不适,后均自行缓解,未予以特殊处理。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的判定

P<0.05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迄今为止并不是十分明确,目前多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及免疫因素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失调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发病过程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王群英[1]等曾证实,在溃疡性结肠炎制模过程中,小鼠的肠道菌群发生改变,以致病性肠球菌和酵母菌的增加以及双歧杆菌的减少为特征。美沙拉嗪是5-氨基水杨酸的控释剂,药物在肠道缓慢释放,在远端回肠和结肠可保持有效浓度,治疗左右与柳氮磺吡啶类似但副作用较小。微生态制剂能够发挥生物拮抗作用,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平衡,促进肠上皮屏障功能恢复并调节肠道粘膜免疫,已逐渐成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辅助措施[2]。培菲康含有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可能是其可竞争性的通过受体有效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结合,提高内源性防御屏障,防止致病菌入侵,促进损伤的上皮修复,且可以直接补充有益菌,使枯草杆菌等有益菌在肠道内定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美沙拉嗪联合培菲康治疗组在综合疗效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二者有协同作用,可以从不同途径阻断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控制病情进展,更好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参考文献

[1]王群英,陈村龙,王继等。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粘膜内细胞因子表达和NF-KB激活的影响[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4,4(1):40-43.

[2]白爱平,欧阳钦,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j],胃肠病学,2005,10(4):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