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和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3

浅谈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和发展

陈瑜东

作者陈瑜东

(清远广播电视台广东清远511515)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3-0000-01

【摘要】纪录片栏目化是电视媒体在发展进程中创新的一种节目形式,也是国内纪录片在大众传播时代发展产生的特有生存方式。纪录片栏目化具有栏目定位明确、制播周期固定、播出时间连续、收视群体集中等优点。特别是节目本土化的特色和故事性强的优势,更容易在观众的心理产生共鸣,形成固定的收视习惯。当前地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主要是以体制内的创作为主要形态。从目前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体系发展趋势看来,纪录片栏目走商业化的道路是正确的。一些地市级电视台在纪录片栏目的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单一的商业模式或纯纪录片的模式,长远看来,这些运营方式并不适合地市级电视台的运作。只有将节目的艺术性和栏目的商业化相结合,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纪录片栏目的运营体系,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本文对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运营体系的现状和困境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主要以清远广播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化运营实况为例,从当前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运营体系的现状入手,对今后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现状运营体系商业化品牌意识运营发展

一、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运营体系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纪录片栏目化的成功经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各地市级电视台纷纷开办相关的纪录片栏目,并根据各台的实际情况建立纪录片栏目的运营体系。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说,栏目的运营体系要用商业化的手段去管理、设置和策划,这也是符合走市场化道路的一种方式。地市级电视台新开辟的纪录片栏目均以当地的人文特色为构成节目的主要元素,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艺术化的风格,去讲述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实故事。例如:清远广播电视台《北江纪实》栏目就是顺应了纪录片栏目化发展的需求而创立的。栏目以记录本土人文故事为主,选题方向走“新”、“奇”、“特”路线,同时也注重弱势群体和城市边缘故事。节目播出后,观众透过“平民化”这一独特的视角,了解到了发生在清远本土的人和事,这些贴近群众的画面和声音使广大观众产生了亲切感,满足了精神上的迫切需求,特别是用画面语言讲故事的方式使观众对人的生存发展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反思。所以,深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取得了很好的收视效果。然而,随着国内电视传媒的高速发展,电视传播业进入了营销时代,电视频道数量庞大,节目类型日新月异。观众的收视心理也产生了更高的需求。在电视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各电视台的新闻、综合、娱乐等类型的栏目占据了大量的黄金时段,作为可以代表电视台综合实力的纪录片栏目则安排在一些非黄金时段播出。另外,为了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方式,有些地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盲目地频频改版,甚至大大缩短纪录片的制播周期。这些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纪录片栏目陷入收视率滑坡的困境。同时也暴露出了在体制内创作纪录片的很多问题。为了扭转这个局面,使收视下跌的纪录片栏目找到新的出路,完善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当然,在这之前,各地市级电视台首先还是要解决好体制内创作纪录片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不注重叙事表达方式,缺乏故事性或故事结构连贯性不强,而且节奏缓慢、平淡无趣,造成收视率下降。

在体制内进行创作纪录片,通常会受到栏目的运作经费、制播周期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影响节目质量。而仓促制作的节目又容易出现节奏性不强,内容不集中等现象,这就使得观众在观看节目的时候,会产生节目拖沓的感觉。各地市级电视台对纪录片创作的重视程度不一、制播周期也有长有短。所以,各地创作纪录片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差异。以清远广播电视台《北江纪实》栏目为例,每期节目的制作周期为10个工作日,在时间上确保了纪录片节目的制作需求。相比较而言,有的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周期只有5个工作日,在制作上很难保证节目的完整性,所以就容易出现片子缺乏故事性等问题。很多人从小就是听故事长大的,对听故事产生了一种故事情结。故事吸引的是达到了某种情感和智慧层次的观众,并刺激观众想要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站在观众的角度上来说,具有张力和能激发感情的故事才是最有吸引力的节目。而对于制片人和编导来说,怎样掌握好观众在看节目过程中的情绪波动是很重要的。因为,好的拍摄技巧和好的故事情节能营造出强烈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让观众全身心地投入到节目中去。准确地说,纪录片也是要靠故事去打动观众的,一个没有故事情节或者说故事性不强的纪录片就象一具灵魂缺失的躯壳。最终会遭到观众的抛弃。毕竟,无论从叙事美学还是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上来看,故事化是纪录片的一种有效的表述方式。

另外,一些地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还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叙事方法运用的不好,经常采取单一的模式或平行的叙事方式,所以给观众形成一个节目平淡无趣、甚至沉闷的感觉。栏目化纪录片的创作除了要用对叙事方法之外,还要注重用画面语言来讲述故事。以清远广播电视台《北江纪实》栏目摄制的纪录片《我的魔术我的梦》为例:片子在结构上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方式,纵向为主,层层铺开。以片中主人公“小强”在街头表演魔术为引子,引出另外一个主人公“大强”,片中故事曲折、生动有趣,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我的魔术我的梦》采用以小见大,由点到面的表现手法,每个段落设伏悬念,在故事中穿插精彩的魔术表演,整体感觉生动、丰润。在选送省台播出后,取到了很好的收视效果。

(2)纪录片作品的创作周期过短,造成节目质量和收视率下降。

业内人士都知道,在纪录片创作领域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纪录片相对于其它片种而言,在创作周期上拍摄制作所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往往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积累才创作完成的。例如,201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广东日”南派优秀纪录片评选活动中,清远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的《我为南斯塑雕像》获得了南派纪录片优秀作品奖。这部作品从当初的选题策划到拍摄制作所用的时间就长达一年半。佛山电视台的《佛山老字号》大型纪录片在2009年度获得了“纪录中国”栏目类一等奖,《佛山老字号》历时两年精心打造,详尽记录了佛山老字号企业的人物和故事,材料真实,极具艺术性。还有些国外的纪录片拍摄时间甚至长达几十年。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纪录片的摄制周期决定了纪录片作品的深度。就目前地市级纪录片栏目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些地市级电视台一味追求低成本高效率的运营模式。忽略了纪录片是要通过时间的冲刷和洗礼才能提取到最精华部分,从而捕捉到最生动、最真实的故事。另外,地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是一种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往往缺乏艺术化、个性化。在这样的创作机制影响下,很多地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质量良莠不齐,栏目的收视率下降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完善运营体系的解决之道

(1)突破原有的纪录片创作模式,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因为纪录片栏目化的定位。所以,各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的运营体系都大同小异,都会在节目的创作周期和节目包装形式上进行统一的规范,纪录片的创作就如同在一个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运作。在这种情况下,要制作高质量的纪录片,首先就要突破以往纪录片栏目化形式上的固有模式。在节目制作中要注重建立编导和摄像的创新思维。多把创新的重点放在片子的实现手法、风格、形式和结构上。要根据不同的选题内容采取不同的讲述风格和表现方式。在体制内创作纪录片,常常被套于某种既定的制作模式。形成了哪一类选题内容就套用哪一种制作模式,造成节目内容缺乏创新。在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上,地市级电视台的栏目化纪录片大都遵循着以“平实”为主要的叙事风格,这个特点容易造成一定的局限性。栏目化的纪录片作为一种全新思维的视觉艺术,其文化内涵要高于一般大众传播类型的电视节目。相比较其它节目而言,栏目化纪录片的故事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在节目内容上会更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因此,在纪录片的创作上要根据不同的选题,采取不同的创作手法,而由此产生不同风格的纪录片作品。在扎根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突出“新”、“奇”、“特”的栏目特色。进一步完善运营体系,达到提高收视率的效果。例如:清远广播电视台的《北江纪实》栏目,就是以“为历史记录今天的清远”为栏目的定位,以粤语播音的形式,讲述本土的人文故事。节目以“新”、“奇”、“特”为选题方向,栏目通过完善运营体系,在制播方式上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中山广播电视台和中山市外事侨务局联合创办的大型纪录片栏目《海外中山人》自2004年创办以来,获奖良多,并在央视等多家国内、国际媒体上相继播出。《海外中山人》采用不同的角度和时空,记录了250多位身在海外的中山人奋斗、拼搏的传奇故事。并且荣获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纪录片类组委会特别奖,这也是广东省在本届电视金鹰奖上唯一获得该奖项的电视纪录片。

(2)创新纪录片栏目的模式,提高收视率。

很多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的模式都是由主持人引述到故事发生,中间穿插人物的采访,最后结尾部分由主持人讲述的模式。其实,纪录片栏目的模式创新空间很大,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前提是必须在遵循电视传播规律和纪录片的艺术规律的情况下,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还可以采取多元化空间切换的模式,例如:可以假设纪录片为A空间,栏目为B空间;将A空间象穿珠子一样,在中间部分穿插B空间。而B空间又可以是多元化组合。可以是主持人、编导、采访对象一起讲述,也可以是主持人、专家、采访对象、编导、摄像相结合的人物访谈,甚至还可以在这个空间中播放以前的节目片段,回顾历史。总之,多元化空间切换的手法都是为了让节目生动活泼,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增强收视效果。这样的节目,信息量很大,通过栏目多元化空间和关注点的相互碰撞,激活节目气氛,丰富观众视点。清远广播电视台的《北江纪实》栏目在不断创新和改革中就总结出了一些经验:要科学合理地规划栏目的表现空间,注重节目主线的定位,丰富节目信息量和层次感。

总的来说,不管是怎样的节目选题,我们都要采用不同的手法去展现,多注重观念的转变和思维的创新,对于创新纪录片栏目的模式,要不拘一格,向多种模式相结合的类型转变,提高收视率。

(3)、纪录片的创作要从观众收视角度入手。

现在,很多地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的发展趋势都是以电视传媒的基本规律为出发点,以充分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为主,走商业化运营的道路。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完全符合现代电视媒体的传播要求,而不是像传统模式那样,编导纯粹是按自己的意愿去策划、摄制的。栏目化纪录片的创作要从观众的收视角度来考虑,以观众的收视需求为第一位。在栏目化纪录片的运作、经营过程中,还可以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操作,以收视率和经济指标相结合的办法来考量栏目的运营,这样就从大方向上确立了栏目化纪录片的运作理念。而非粗整合时期仅仅以节目的播出数量来作为考量节目的标准。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制作片人或编导就会以收视的角度去看待选题和节目的创作。他们会寻求一种能引起观众观看欲望的方式来讲述故事。在片子的拍摄上还要把握这样一个准则:将观众引导到最需要关注的镜头上。例如:一个士兵举起枪,眼睛在瞄准,观众就会想知道他在瞄准什么目标,接下来的画面就是要拍摄被瞄准的目标了。只有这样制作出的纪录片才会具备故事性、艺术性和人性化等特点,对观众产生吸引力,从而提升栏目的收视率。

三、用商业化的手法运营纪录片栏目强化栏目的品牌意识

如果说,纪录片是一种产品的话,那纪录片栏目就是产品的推销平台,而观众就是产品销售的目标群体。怎样让观众觉得产品好,并被产品所感动,这就对纪录片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视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栏目化纪录片的播出编排方式必须服从电视制作传播的规律。栏目化纪录片在运作过程中要注重艺术性和商业性相结合,在节目得到观众认可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商业元素更有利于栏目的长期经营。例如:清远广播电视台《北江纪实》栏目在取得良好收视率的情况下,注重节目的整体包装,强调节目的人文特色和艺术性。在节目播出环节上,适度插播商业广告。具体做法是:每期节目分为几个环节,在每个环节的间隙插播广告,每条广告前有下一环节的节目提示,这样就容易使观众的注意力放在节目播出的时间段里,这种运营的方式可以使纪录片栏目处于良性循环中,增强栏目的生命力。在栏目的运营过程中,还要强化栏目的品牌意识,打造出具有当地人文特色的纪录片品牌栏目。要明白“好节目吸引好观众”的道理,充分发挥节目优势。纪录片栏目作为各地市级电视台的实力派栏目,在运营体系上要做到更加科学合理,只有定位好目标观众群,把节目当产品来经营,做好节目的内容、包装、编排、销售这几个环节的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栏目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将提高节目质量和商业化操作相融合是今后各地市级电视台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栏目制片人和编导所要考虑的思路之一。只有强化栏目的品牌意识,才能让纪录片栏目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地市级电视台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发展

纪录片栏目化是一个正在发展的领域,地市级电视台的纪录片栏目虽然还存在着各种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同时也具备着本土纪录片节目的特色优势。从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说,还是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因为栏目化纪录片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潜力的片种。只要在栏目的经营管理上走市场化、商业化的道路,就会加大纪录片栏目化的市场生存力。例如:清远广播电视台在纪录片栏目的运营上采取了商业运作的手法,通过合理地节目调整,使得商业元素充分融合到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中去,进一步完善了栏目的运营体系,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纪录片制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另外,还适度地调整了节目的制播周期,使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达到了一个合理的状态。在节目定位上,强调本土特色,在节目选题上延续“新”、“奇”、“特”的大方向。尽量采取创新的手法规避节目创作上的瓶颈问题。当然,对各地市级电视台来说,要真正实现纪录片栏目化的全面发展,无可避免地要走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事实证明,只有遵循市场化的道路,进一步完善纪录片栏目化的运营体系,才能使纪录片栏目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让地市级电视台在纪录片栏目化运营上掌握生存之道,走出困境,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纪录片解析》陈国钦主编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2、《纪录片编导与制作》第三版(美)AlanRosenthal著张文俊译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3、《纪录片创作完全手册》第四版迈克尔.拉毕格MichaelRabiger何苏六等译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第二版(美)伯纳德著孙红云译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电视栏目运作与管理》吕正标高福安闫维毅著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6、《电视节目运营:塑造传媒品牌九项要点》魏永刚,张小争,韩晓宁编著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陈瑜东本科学历工作单位:广东省清远广播电视台电视中心社教部

研究领域:电视新闻学、传播学理论、纪录片创作、电视广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