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彦平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三科;河南新乡453100)

[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比较其二次住院率。结果研究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82.6±5.7)分,对照组为(57.3±4.2)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22.599,P<0.05);研究组二次住院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显著(χ2=6.275,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二次住院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无缝隙护理管理是指对护理管理各条块之间的质量间隙实施全面优质的管理,可促使护理各环节紧密相扣,为患者提供细致的护理服务,从而较好的提高护理质量[1]。慢性心力衰竭是由心肌病、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脏病,血流动力学负载过重、心室泵血功能减弱所致,可引起呼吸困难、低氧血症、体潴留等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临床研究表明[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有助于舒缓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我院在护理过程中给予患者无缝隙护理管理,发现其以帮助患者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5.8±4.9)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56.7±5.8)岁。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模式,监测病情、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研究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给予无缝隙护理管理。具体如下。①护理管理:患者入院后,根据其兴趣爱好、性格特征设置个性化病房,合理布局。确保护理工作一切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干预,进行积极的健康教育。详细介绍医院基础设施、医疗水平、人员配置等基本情况,消除陌生感。②护理指导:对患者用药、膳食、康复训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全面无缝隙护理干预。如告知患者少食多餐,食物中尽量避免添加调味品、苏打粉等增味剂,同时应严格控制盐分摄入量,多食富含纤维食品,促进排便。严格遵从医嘱进行用药,以免误服、漏服。③护理工作交接:制定科学合理的轮流查岗与值班制度,严格规范工作交接内容,确保护理人员充分了解其护理对象。④出院及院后指导:出院前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办理出院手续,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院后注意事项,依据患者自身状态制定个性化的生活护理规划。出院后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及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二次住院率。采用生活质量表[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包括生理疼痛、机体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研究组生理疼痛、机体功能、轻感功能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其总体健康得分明显明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22.599,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二次住院率对比研究组二次住院者2例,二次住院率为5.0%;对照组二次住院10例,二次住院率为25.0%,研究组二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χ2=6.275,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心肌收缩功能下降,心排血量减少,无法满足机体器官需求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主要变现为耐力下降、呼吸困难、局部水肿、乏力等[5]。临床研究显示[6],在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缓解疼痛、改善呼吸道系统功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我院为进一步加强护理干预效果,即在护理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

无缝隙护理管理是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与管理模式下对护理干预展开的一系列护理管理,旨在通过加强护理工作中各个环节的衔接,以患者需求为护理核心,为患者提供最为优质的护理服务。本研究发现,研究组生理疼痛明显减轻、机体功能、情感功能等功能显著改善,因而研究组总体健康评分为(82.6±5.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3±4.2)分,差异显著(P<0.05);同时研究组二次住院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显著(P<0.05)。上述两组结果表明,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明显促进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增强治疗效果,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预防复发。无缝隙护理管理自患者入院、治疗至出院及院后均给予全面的护理服务,包括用药、饮食、心理等全方位指导,充分发挥了临床治疗效果,起到了快速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7]。同时无缝隙护理还通过建立完善的轮流查岗与值班制度以保证护理质量,严格规范交接内容,以免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情况的了解,促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8]。院后康复训练指导对疾病预防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可有效避免疾病复发,进而减少二次住院率。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管理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呼吸道功能,促进疼痛缓解,从而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洪彬,杨越,刘婷婷,等.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2):76-77.

[2]刘辉,郑豫珍,杨丽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61-1066.

[3]张川林,张泽菊,牟绍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183-186.

[4]徐威,张春霞,路敏.连续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4):515-517.

[5]戴晖,闫海春,张影,等.综合心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6):676-679.

[6]赵春凤,金桃玲,冯百宁.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外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0-13.

[7]钱慧,陶钰.无缝隙护理在慢性肾疾病患者从病房到血液净化中心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医刊,2015,50(12):72-75.

[8]龚锦,岑刚,普鹰,等.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3,13(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