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网络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用网络手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徐牡丹

——来自准备一堂公开课的反思

江苏省江都中学徐牡丹

在上学期的一节公开课上,笔者根据高一年级M2U2ProjectMakingatravelleaflet的内容,让学生围绕如何制作旅游宣传册的主题进行思考。

Natureisthebest.

在准备这堂公开课时,我把全班60个学生分成10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先确定其将要介绍的旅游景点,然后上网收集有关资料,使其能深刻理解这堂课的主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搜集、处理和获取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布置以后,原本以为学生会立刻行动起来,没想到几经催促才交上来几份材料,还让我大失所望;内容贫乏暂且不说,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位同学只用英语写了四个大字:“Natureisthebest.”

我把这位同学找来谈话,知道她很不满意老师事先排演的公开课,认为预先不加准备的公开课才是真实的。原来她把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和预先排演弄虚作假两者混淆了。于是,我专门给学生讲明了主动参与搜集资料和预先排演弄虚作假之间的区别,也表达了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加强练习提高选择、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的愿望。

三个高手

但是,理论上的胜利并不等于实践上的成功,因为大多数学生仍然没有真正意义上行动起来。我开始反思,因为学生平时的学习比较辛苦,我们老师绝大多数仅仅要求他们完成书面作业罢了,从我的思想上来说,就不曾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搜集、处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而是把学生作为灌输知识的对象。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的“填鸭式”的学习方式,甚至认为我是在浪费时间,现在要改变这种状况,他们还不习惯,虽然我们有过一次制作海报的经历,可是制作旅游小册的任务要繁琐得多。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学生现在积极性不高,我的想法很难迅速渗透到他们的思想中。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何不让学生相互带动,毕竟对高中年龄段的学生而言,伙伴的影响不可低估。于是,我把课代表找来,要她在班上找三个电脑高手。谁知其中一个说,自己只是玩电脑游戏的高手,还有一个说家长不让上网了。

家长的顾虑也能理解,但是在网络时代,利用网络查找信息无疑会事半功倍。我说:“你们回去上网,就说是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并欢迎家长的监督。”这时他们倒是积极了,第二天都搜集了好几份资料交给我,可是好些句子我都无法读懂,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从中文网站下载的,然后用翻译软件译成了英语。我问:“为什么不直接查找英文网站呢?”学生们说:“看不懂,不习惯看。”

身先士卒

我回家自己开始尝试从英文网站查找资料。说老实话,经常使用搜索引擎,但是直接用英文网站搜索旅游宣传册还是第一次。在摸索一番后,我把三个学生叫到电脑前给他们演示一遍,说:“一开始会觉得困难,但是如果你们习惯了这些搜索方法,查找就会变得相对简单。回去试试,看看你们三个谁是高手中的高手。”

现在的学生都很好强,接受新生事物也快,没过几天就把资料送来了,每个人都搜集了两份资料,洋洋洒洒,图文并茂。我仔细看下去,又皱起了眉头,通篇生僻的词语,有的甚至都超过了大学的专业水平。我问道:“你们能看懂吗?你们看不懂的文章,如果说给其他学生听,又怎能让他们听懂呢?”于是,我要求他们查字典把生僻的单词替换成能听懂的单词,把长句改为短句。

三位同学的积极态度无异于抛砖引玉,加上我又作出评比一、二、三等奖的承诺,每个小组都交来了搜集的资料。只是改稿工作进程缓慢,把艰涩的专业词汇换成通俗易懂的常用词以及把冗长的复合句换成简单句,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

包办还是放手?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心里很着急,高一年级的课程负担这么重,学生水平有限,又是初次完成这样的任务,靠他们自己去做还是干脆由我自己动手去改?如果自己包办,让学生自主完成信息整理的重要目的就将化为泡影。教师应扮演一个引导者角色,而不是包办者。如果我包办代替,虽然能节省学生的时间和许多繁琐的劳动,但是从长远看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之前的准备也成了无用功。

我坚持从旁引导,给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水平的辅助,为他们及时排忧解难,并不时给他们鼓励和嘉奖。

在准备公开课的过程中,我和学生的关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我听到了他们的心声,感受到了他们的思绪;学生也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师生之间产生了一种和谐与默契。

5.尾声

公开课如预想的一样,获得了成功,学生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听课老师的赞扬。然而我知道,对于我和学生来说,一次公开课的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它将更为人性化的教育带到了我们公式化的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6.后记

公开课结束了,它却给我了留下了许多思考:

——怎样使学生更有效地自主思考并动手实践?

——怎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之持续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怎样引导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