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的思想政治功能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3

体育活动的思想政治功能探析

梁东孝

梁东孝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36)

摘要:80、90后的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行为表现出强调个人自由,纪律观念薄弱、集体意识不强等特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育活动中,使其在丰富课内外活动和娱乐、休闲、锻炼身体的同时实现其思想政治功能,并且可以有效的针对大学生的上述特点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体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思路,对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提高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协调合作的团队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关键词:体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协作

团结、友爱、进步、和平,塑造真、善、美统一的思想,是我们经常说的奥林匹克体育运动开展的宗旨,而体育活动能使学生身心健康、遵守纪律、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竞争的意识和开拓创新的思维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体育活动能有效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中纪律松散、兴趣不高和对社会责任感不强以及对自己信心不足等现象。

1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

在21世纪今天的大学校园里的这些朝气蓬勃、思想活跃的80、90后大学生们都是未来社会和国家的栋梁之才。80、90年代的大学生成长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但同时也是社会转型、各种思想激荡交汇的时期。虽然,当今的大学生喜欢张扬个性、强调自由。但大多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是乏味、缺乏个性的。这个时候大学生正处于摆脱了父母的严格管教,走向社会,步入成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衔接过程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填补家庭教育的空缺,就不能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那么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弱效乃至失效。所以,应当及时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现状,找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和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目前,突出表现有如下几方面的思想政治和心理教育缺失:

1.1纪律观念薄弱,思想起伏较大。学生对政治不感兴趣,政治意识薄弱,思想自我,观念单一。家庭教育也很少针对政治意识进行培养。80、9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思想观念以自我为中心居多,在集体中纪律性不够强,喜欢单独活动和处理问题,强调个人自由和个人权益,思想起伏比较大,价值观不成熟。

1.2组织生活、集体活动参加少,个性彰显但集体意识淡漠。大学生当中,党员比率低,刚入校时党员比例约在2%,大专毕业时党员比例约在7%,所以他们能有机会参加党员组织生活的比例是很低。党组织之外的集体活动的机会也是比较缺少。“当代大学生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集体生活的经历,缺乏和他人交往的经验,缺乏对集体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心,强调个人奋斗和个人实现,缺乏合作精神。”而对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不仅对于学生学会团队合作,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是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1.3竞争意识不够,缺少集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一个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里,竞争意识时刻必备。学生在学习科知识方面,如果眼界不开阔,思想不与时俱进,就难以应对当前的政治形势。仅仅通过平时和期末考核手段进行评价自己,显然对自己的未来缺少前瞻性和没有紧迫性。比如,在集体里,班级系院间的集体消极参加活动,与组织脱节,常规的活动应付了事。学业上,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没信心参加技能竞赛活动。生活上,便以花钱高消费寻找刺激和实现自我价值。然而,长久以来缺少和集体主动联系、缺乏团队凝聚力,平时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肯定的评价,谈不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从而在集体中无法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归属感。

1.4心理问题存在困惑,无法寻求帮助。当学业成绩不如从前,傲人的光环不再属于自己,社会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风在心里占主流,滋生自卑心理与自负行为。据以往的一些研究成果表明,大学生群体是容易患心理亚健康的高危人群:“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5%的大学生处于非常常健康的状态,有32%的大学生处于轻微不健康状态,有33%的大学生处于严重不健康状态.这说明有超过50%以上麴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有1/3的大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这必须引起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往的一些研究与实验成果都表明,大学生正处在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出现心理困惑、心理矛盾等一系列问题。首先是自身成长过程里阶段性原因和受社会社会的干扰,其次是学校的心理帮助和治疗措施不够健全,以至于学生长期处在于不良的心理疾病阶段。现在,对于预防与治疗大学生心理亚健康问题是当前必不可少的重要研究课题。

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现状处在于一个被动的状态,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存在于无纪律,缺少与组织接触,缺乏集体约束和集体荣誉感存在缺位的关键时期。此时,容易让学生滋染社会上不良的社会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好逸恶劳等不良作风,从而侵占学生的思想政治战地。

2体育活动具有思想政治功能

“体育在我国体育教育目标是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人民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其具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体育活动在我们思想政治里是具有团队活力,乐观、积极向上,协同合作、激发人创作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树立独立思考能力和有效解决困难的功能;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爱岗敬业精神;体育活动发掘学生勇敢拼搏,团结一致,高效合作;体育活动使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2.1体育活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大学里举行的体育活动大多数是以团体作战的方式,能有效地把各个纪律观念不够强的个体和组织里意识观念薄弱的学生凝集起来,通过团队进行相互吸引和自我管理,相互竞争和团队协作完成项目,各个个体能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和彼此鼓励,完善团队协作的应战能力,正是这些有效的组合和合理排兵布阵使团队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在大家的努力拼搏中赢得集体荣誉。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在家庭环境中是以个体出现的,思考问题,分析道理,拥有的资源和物质是得天独厚的,也都是环绕自我为中心,所以以个人利益为第一是他们一贯的作风,然而,离开家庭的依赖,脱离父母的呵护,到了成长、成才、民主、自由的大学里,自然感觉到自我为中心习惯处处碰壁,缺失的就是团队合作精神,能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集中在一起首先就是宿舍和班集体,然后到年级和院系,在大学里开展团队活动、体育比赛都是以这些最原始最基础的团队组合出现。例如班级篮球赛、足球赛、排球赛,院系间拔河比赛等等同台团队合作活动,都需要大学生成员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一起以团队合作形式竟逐,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2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活动一项靠体力和脑力共同完成的趣味游戏,活动的主体在快速取得胜利时赢得更多成就感和满足感,在开展的体育活动里,活动的游戏能增强活动人的自信心和提高幸福度,使人对事物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积极上进的健康心境。在体育活动开展的同时,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机能充分活动,促进人的血液循环、增强人的新陈代谢,全身协调运转,在有效运作时,激活人的潜能,增强人的体魄,促使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不断转换思路和作战办法,能使人思想活跃,思路清晰,是一项让人身心健康、身心受益的全方位的思想和肌体统一的功能活动。例如,一个热爱体育运动的人,他对身边发生的事物应对能力迅速,发展的方向基本都朝着有益于大众,集体利益为重的角度去衡量作为行为主导。

2.3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创作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不同的体育活动中,学生在个人或集体项目里能快速开发自己智力,开启心智,发挥潜能,应对活动中能预见和突发事件。在不同时间段和过程里做出相应的调整,根据环境和项目的需求情况,综合考虑形势,然后采取最有效的对策,改变活动中被动的局势。这就体现在博弈的过程里,思想进行碰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透彻分析事物主、客观性,通过不断改变战略,提高一个人的创作思维能力,尝试出办法有效改变局面形势,不断提升人应对事物的创新能力。例如,一场精彩的球赛(美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NBA或英国超级足球联赛),总会让观众无法估计结果,观看时关键时刻扣人心弦、激情澎湃,结束后恋恋不舍、回味无穷。

2.4体育活动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活动是个要智力和体力结合的游戏活动,有很多约束个性、特出条件的物体等规则,也有保障活动朝着正常方向进行的规则,体育运动中常常有变幻莫测战术部署和灵活的人员安排,使得活动中人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异常重要,独立思考如何能让你处于主动,处于下风时如何能有效避开和对手针锋相对,在有利的局面时能善于与保持优势,能速战速决的形势时要当机立断。这都需要一个成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能屈能伸的解决问题能力。例如,我们的国球-乒乓球团体赛,有单项的个人赛,也有多项双人和混合赛,这时的有效部署和合理安排是能决定整个团体命运的改变,就如我们中国兵家葵花宝典——《孙子兵法》里的战术安排可借鉴之处。

2.5体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体育活动合理开展,增强学生的体魄,锻炼心智,发掘潜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相互交流,了解民族文化,互相学习知识,开拓思维思路,有效创新观念,增强团队合作,凝聚集体力量,提高整体综合实力。

有效整合各个方面资源,统一思想,增强思想政治协调一致,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实践探索出真理,保证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功能体现到实践活动中。

注释

①高等职业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表[Z]

②李荣娟.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与对策[J].南京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③李闻宇.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福生,方益权,牟德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邹放鸣.论当代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2]李荣娟.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原因与对策[J].南京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李闻宇.体育教学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4]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5]沈状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6]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7]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陆庆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