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浅谈药物化学理论教学体会

丁海燕马成郭炬亮木合布力•,阿布力孜王艳

丁海燕马成郭炬亮木合布力•阿布力孜王艳(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结合药物化学的课程特点,探讨药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9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320-02

药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课与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的桥梁,综合性、应用性较强。同时药物化学也是执业药师考试的科目之一,因此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药物化学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药物化学的内容繁多、复杂,尤其是药物的化学结构,类型繁杂,相似性强,记忆困难,易混淆和遗忘,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笔者作为药物化学的教学人员,现将近几年来的理论课堂教学经验和体会做一简要介绍和分享。

一、熟悉教材,精心备课

作为一名药物化学讲师,授课之前所必需的就是熟悉教材。我们选用的教材是郑虎主编《药物化学》(第六版)。教材中涵盖了掌握、熟悉和了解等内容,只有对教材熟悉,才能更好地把握各知识点及要求相关程度,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充分的准备每一堂课,仔细推敲教材中的每一句话,联系药物的结构与其理化性质、体内代谢、毒副作用等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形成一种惯性思维,看到某个药物的结构,可以分析出它的主要理化性质,包括酸碱性、稳定性和鉴别反应等,在体内会以何种途径代谢,会有那些毒副作用。例如磺胺类药物结构中含有芳伯氨基和取代磺酰氨基,受磺酰基吸电子影响,单取代磺酰氨基显酸性,而芳伯氨基显碱性,因此磺胺类药物具酸碱两性;芳伯氨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显猩红色;磺酰氨基的酸性可与金属成盐用于鉴别等。在讲课中可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分析药物的相关性质、代谢途径和毒副作用等。

如果说讲课是门艺术,那么备课则是水彩和颜料。讲课内容是否丰富多彩,要看备课是否精心和充分。除教科书之外,还要有必备的参考书,例如《药物化学进展》,彭司勋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药物化学总论》,郭宗儒编著,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药物设计学》,仇缀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等。

二、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药物化学这门学科对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较难学的课程。某一类药物可按化学结构分类,也可按作用机制或作用部位分类,每一类会有一个或几个代表药。学习代表药,会涉及到这个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命名、理化性质(其中包括稳定性和鉴别反应等)、体内代谢、合成、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毒副作用、衍生物或类似物、杂质及杂质检查等。知识繁多混杂,容易混淆,记忆困难,特别是药物的化学结构。时间久了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要以老师为起点,带动学生结合实际,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麻黄碱,临床用于支气管哮喘,及鼻粘膜出血肿胀引的鼻塞,由于麻黄碱可作为合成甲基苯丙胺(冰毒)和摇头丸的原料,所以麻黄碱及伪麻黄碱均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特殊管制品种。再如讲到解热镇痛药代表药扑热息痛时,常用作解热镇痛或复方感冒药成分之一。举出耳熟能详的“白加黑”感冒药:白片成分是扑热息痛(解热镇痛)、伪麻黄碱(缓解鼻塞)和右美沙芬(镇咳);黑片在白片处方上添加扑尔敏,扑尔敏是抗过敏药,其副作用可导致嗜睡,因此“白天吃白片不瞌睡,晚上吃黑片睡的香”。

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青霉素并获得了194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可以“诺贝尔奖并不是遥遥不可及”等话语激励学生细心观察,勇于发现和探索,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药物化学是执业药师考试的科目之一。执业药师考试大纲的有些内容在教材中没有列出,为了使学生能够有备于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故将此部分内容作为补充而列出。例如在讲到外周神经系统局部麻醉药时,全身麻醉药的知识会做一补充,其中氯胺酮是一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全麻药,用作毒品时称为K粉,又叫“HIGH”药和“强奸粉”,是国际流行的新型毒品,公安部将其明确列入毒品范畴。通过这种形式的介绍,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并教育学生应远离毒品。此外,笔者所在教研室将本科药物化学考试与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相接轨,选择题部分与执业药师考试题型相似,并占比例较大,主观题部分的比例和分值相应减少。

克伦特罗是肾上腺素类神经兴奋剂,临床常用作平喘药。该药物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但能使家畜提高生长速度,增加瘦肉率,因此称为“瘦肉精”。类似药物还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同样能起到“瘦肉”作用。人类若食用在饲料中掺入“瘦肉精”家畜的肉,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造成安全隐患,而在全球遭到禁用。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将书本中生硬乏味的药物与具有讽刺意味的社会大事件联系在一起,既生动鲜活又发人警醒。

药物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疾病受各种因素影响在不断的变化和变异,所以有关药物的知识也必须更新。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人类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耐药性正潜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耐药细菌、“超级细菌”几乎无视抗生素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可将这部分的相关资料,例如报纸、文摘、新闻等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课下阅读,既更新知识,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国家卫生部门对医院使用抗生素的相关规定和政策可以给学生作简单介绍,理论联系实际,更新知识,与时俱进。

四、改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药物化学的教学手段多采用多媒体授课,多媒体凭借其信息量大,图形并茂,形象生动而受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在课件中可依照学科的特点在PPT中加入教学元素。比如药品的外包装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包装图片中可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商品名,通用名,注册商标等知识;药品包装图片会有胶囊、片剂、注射剂、外用搽剂等剂型,可加深理解这一药品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剂型,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天然来源的药物,可加入植物、微生物等相关图片。另外有些药物会产生光毒性或皮疹等副作用,附相关图片可加深记忆和理解。此外,笔者对各章节的标题及重点代表药用英文加以说明,使学生不断接触并积累专业词汇,为查阅外文文献及研究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药物化学教学过程中,还可采用问题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可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多思考的好习惯,还可举案例来分析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等问题。

笔者所在学校开通了校园局域网网络教学平台,平台中涵盖了本专业的所有课程,每门课程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师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全程实况录像、练习题、在线答疑等,补充和丰富了同学们的后课堂,弥补了理论课堂授课的时间有限,节奏快,不能重复的缺限。学生可以课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查阅课件,观看教学录像,模拟练习题等。如有疑问可在线提问,有教师定期网上答疑,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作为药学教学人员只有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实用型人才。面向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通用多能的新型药学人才,作为高校药学专业的教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