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分析

陈萍

(山西省忻州市中医医院山西忻州034000)

【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75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作为观察样本,回顾性分析其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预防对策。结果:护士、医生、医院工人是职业暴露的主要群体,发生率依次为42.7%、33.3%、24.0%;针刺伤引起的职业暴露风险最高,为49.3%,依次为液体污染、玻璃伤、手术刀割伤、其他器械引起的职业暴露风险,百分比分别为33.3%、9.3%、5.3%、2.7%;职业暴露时间导致的职业暴露排名前三的是治疗护理时、手术及配合时、处理器械时,百分比依次为48.0%、32.0%、20.0%。结论: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其个人防范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减少和控制职业暴露危险,保证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关键词】职业暴露;医务人员;预防措施;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0-0246-01

职业暴露主要指的是在为患者进行诊疗或护理操作时,意外原因导致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发生含致病微生物体液污染的情况,或者其皮肤被致病菌污染的医疗器械刺破进而引起感染的情况。其会对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鉴于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职业暴露问题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关注,为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对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明确,并帮助其增强防范意识和防范水平,尽可能的减少职业暴露。本文将我院75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作为观察样本,现总结与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75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作为观察样本,其中医生25名(33.3%),护士32名(42.7%),医院工人18名(24.0%)。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其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安排医院的院感管理部门收集暴露人员的基本资料,并在其指导下让暴露人员填写《血(体)液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内容包括暴露人员的性别、姓名、职业、科室、暴露物品、暴露过程等。

2.结果

2.1分析职业暴露污染源

75例职业暴露医务人员均是受到患者体液或血液污染导致的,其中存在血源性传播性疾病者48例(64.0%);无血源性传染病者14例(18.7%);未作检查者13例(17.3%)。

2.2分析职业暴露情况

75例职业暴露物品种类排名前三位的是针刺伤、液体污染、玻璃伤;职业暴露发生过程中,发生率最高的是治疗护理时48.0%(36/75),依次为手术及配合时32.0%(24/75)、处理器械用品时20.0%(15/75),见表。

3.讨论

3.1积极采取预防锐器伤的有效措施

通过对引起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物品进行分析,发现锐器刺伤占比最高。相关研究证实[2],一旦医务人员出现被患者血污染针头刺伤的情况,其出现HIV感染的危险就会增加0.3%。本次研究发现75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49.3%是针刺伤导致的,所以有效预防锐器伤,对减少和降低职业暴露发生危险具有重要意义。另有研究学者指出[3],对医务人员加强职业暴露针对性教育学习培训,并在日常工作中合理应用培训内容,可将锐器伤引起的职业暴露数量减少≥30%。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培训指导,提升其防范职业暴露的安全意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职业暴露情况。提供安全操作环境同样可以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通过增加医务人员的编制,能够合理分配其工作量,减少其劳动强度,促使其专注的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减少锐器伤发生概率;将品质优异的防护用品提供给医务人员,可帮助其更好的进行自身防护,避免发生锐器伤;在为患者采血时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较高的真空采血针,增加锐器箱的数量,能够减少锐器伤情况。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严格遵照标准预防原则的相关原则,接触患者时应做好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措施,以免患者血液或体液飞溅时引起自身污染,必要的情况下,可为医务人员配备隔离服[4]。

3.2建立建立相关制度和法律规范

其一,建立和完善预防体系。因为血源性传播疾病是最为严重的一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害的病种,再加上我国携带乙肝病原体的患者数量较多,医务人员上岗正式开展临床工作前,需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并在体检时定期注射疫。其二,建立和完善职业暴露报告系统。院感部门负责建立专业化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系统,并向医院各科室以文件的形式下发有关制度。发生职业暴露时,暴露者需遵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局部处理,再到院感部门对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填写,再以暴露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处理和治疗方法。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难免会表现出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工作人员需对其开展心理疏导和抚慰,以缓解其不良心理。通过及时进行处理和治疗的方式,使医务人员放心。其三,卫生行政部门需对如何正确处理职业暴露颁布相应的法规,以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5]。

综合上述分析,强化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其个人防范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减少和控制职业暴露危险,保证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余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4):1-2+5.

[2]彭爱芳.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09):1262-1263.

[3]李玲,王明华,李贤斌,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护措施[J].河北医药,2017,39(17):2694-2695+2698.

[4]王根妹,陈少恋,陈晓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08):826-827.

[5]任玉华,杨志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0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