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惊厥96例临床诊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小儿惊厥96例临床诊治体会

于立君

于立君(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儿科125000)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5-0014-02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小儿惊厥的病因及特点,提高基层临床医生的确诊率。方法回顾性地对96例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96例惊厥的患儿中,治愈71例(73.96%)、好转19例(19.79%)、死亡6例(6.25%)。结论通过对小儿惊厥的病因及相关因素的分析,有助于病因的早期确定,以便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减少惊厥所致后遗效应,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惊厥病因诊断

惊厥是小儿常见急症,多见于婴幼儿。小儿惊厥的发病率很高,约5-6%的小儿曾有过一次或多次惊厥发作。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的智利发育和健康。我院于2003年1月~2007年1月共收治小儿惊厥96例,现回顾性总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57例、女39例。男女之比为1.48∶1,年龄最小者不足24h,最大14岁,其中新生儿30例,>6个月35例,>3岁17例,~6岁以上14例。

1.2病因分类96例小儿惊厥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1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11例,低血钙惊厥7例,高热惊厥21例,病毒性脑炎8例,化脓性脑膜炎4例,急性中毒3例,癫痫13例,低血钠2例,低血糖2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5例,胆红素脑病、脑肿瘤各1例,原因不明2例。

1.3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选择血、尿、便一般检查,血液生化(钙、磷、镁、钾、钠、氯、糖)及必要的特殊检查。疑颅内感染、出血等疾病者,惊厥停止后进行脑脊液检查,脑电图检查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和分型,B超、CT及核磁共振(MRI)可显示脑部有无器质性病变。

1.4治疗首要措施是在应用止惊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10%水合氯醛紧急控制惊厥发作的同时,迅速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对惊厥反复发作者,及时使用脱水剂,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并辅以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措施。

1.5转归本组96例惊厥的患儿中,治愈71例(73.96%)、好转19例(19.79%)、死亡6例(6.25%)。

2讨论

惊厥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是指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的不随意收缩和抽动,常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俗称抽风、惊风,3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惊厥是由于各种刺激引起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所致,婴幼儿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功能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惊厥[1]。本组96例小儿惊厥病因分析,无热惊厥多于有热惊厥。本组无热惊厥中以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和新生儿颅内出血居首,占所有惊厥的28.12%,可能与我院是当地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新生儿疾病占儿科病房住院率高(12—15%左右)有关,提示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技术,对减少本病发生十分重要。其表现符合:①平均年龄≤3d;②抽搐次数相对较少;③惊厥持续时间较短;④产前、产时有严重缺氧窒息史等特点。这些对我们尽早明确新生儿早期惊厥的病因有重要意义,一旦确诊应尽早及时合理治疗,以避免或减轻后遗效应。而低血钙惊厥仅占7.29%,与既往的文献报导不符[3],下降明显,可能与全民保健意识增强有关,孕期妇女和婴儿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片,减少了此病的发生率。

文献报道高热惊厥发病率为3%~5%[2]。本组高热惊厥21例,为同期住院患者的0.67%,与文献差异甚大,究其原因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患者大多门诊留观治疗有关。但其占所有惊厥患者的21.88%与文献相近[2],其特点为:①多见于6个月~5岁小儿;②发生在热性疾病初期24小时内,体温骤然升高(大多39℃)时;③抽搐次数较少,一次热程中仅有1~2次发作;④惊厥持续时间较短,小于10分钟;⑤病程经过良好,预后佳。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病毒脑炎及化脑)12例,占所有惊厥患者的12.5%,与上世纪90年代比明显下降,结核性脑炎罕见;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5例,特点:发病年龄1—3个月,多见于纯母乳喂养,慢性腹泻,先天性肝胆系统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出生时未肌注维生素K,CT提示颅内出血。本病病死率高,幸存者大多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本组资料表明:不同年龄期惊厥发生的原因差异颇大。以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新生儿期,中重度HIE及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引起惊厥的常见原因;婴幼儿期:高热惊厥占首位,其次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低钙血症;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以癫痫为首发原因。与文献报导相符:新生儿多见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低钙血症、低血糖、先天性脑发育畸形、破伤风和高胆红素脑病等;婴幼儿多见高热惊厥、化脓性脑膜炎、低钙血症、婴儿痉挛症等;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癫痫、颅内感染、中毒性脑病、接触有毒物质中毒等。不同季节惊厥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冬春季的有热惊厥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惊厥、中毒性脑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无热惊厥多见于低钙血症、一氧化碳中毒;夏秋季的有热惊厥多见于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无热惊厥多见于低血糖等[1]。

临床医生接诊到惊厥患儿,首先要进行控制惊厥、抢救生命的急救处理,同时要寻找病因、明确诊断,进而达到维持生命、治愈患儿的目的。因为惊厥持续状态是导致小儿惊厥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惊厥持续时间长,机体代谢增加,氧及能量供给减少,可引起高热、缺氧性脑损伤,往往因脑水肿、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或遗留严重后遗症。

参考文献

[1]徐灵敏.小儿惊厥的救治和临床评价[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0,38(6):3-6.

[2]骆克理(译).小儿惊厥[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2,9(1):46.

[3]李选英,刘红斌,谭江线,等.小儿惊厥357例病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4,21(10):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