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王爱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2

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的影响王爱玲

王爱玲

(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索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收治的120例产妇,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仅予以产后常规康复指导,实验组产妇予以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收缩能力和盆底肌力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盆底I类肌纤维、盆底IIA类肌纤维和盆底IIB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且持续时间亦明显长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实验组产妇III级、IV级和V级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结论:接受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良好,该治疗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盆底肌;康复治疗;盆底功能

女性产后可能会产生盆底损伤与缺陷,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出现尿频尿失禁、子宫黏膜脱落、小腹坠胀、腰背酸痛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女性产后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自身的健康以及二次生育[1]。为此,产妇必须要做好产后的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本次研究便主要分析并探索了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近期盆底功能所产生的影响。具体研究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0例产妇,通过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分组,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研究对象,每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1岁~34岁,平均年龄(23.42±2.13)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22±1.41)周。实验组产妇年龄在20-35岁,平均年龄(24.57±2.15)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期(39.06±1.22)周。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仅予以产后常规康复指导,指导内容主要为盆底功能康复常规治疗要求。

实验组产妇予以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即在对照组产妇常规康复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具体方法为:①全面检查并测定本组产妇产后的盆底功能,为确定每名产妇的不同康复治疗条件,对比两组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效果提供支持。②本组产妇生产7周至10周的时间段内,定期接受电刺激、Kegel锻炼、生物反馈“三位一体”的同步治疗。其中,电刺激频率、脉宽要根据每一名产妇的盆底肌纤维类型进行确定并调整,目的在于提高产妇产后的盆底肌力;Kegel锻炼要保证2次/周,30min/次,锻炼疗程为6-7周,目的在于提高产妇的盆底肌收缩能力;生物反馈亦要保证2次/周,30min/次。③本组产妇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结束后接受产后盆底功能状态的复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记录。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收缩能力情况,包括盆底I类肌纤维、盆底IIA类肌纤维和盆底IIB类肌纤维的持续收缩压与持续时间。持续收缩压越高、持续时间越长代表盆底肌收缩能力越好。

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共分为V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够持续为I级;肌肉明显收缩,持续收缩时间为2s,为II级;肌肉明显收缩,持续收缩时间为3s为III级;肌肉明显收缩,持续收缩时间为4s为IV级;肌肉明显收缩,持续收缩时间为5s为V级[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数(n)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产妇治疗后的盆底肌收缩能力

由表2的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II级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不存在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实验组产妇III级、IV级和V级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显示P<0.05。

3讨论

女性在妊娠到分娩的过程中,其盆底肌极有可能会发生间接或者直接的损伤,导致其不具有良好的盆底肌弹性与收缩力,即出现了一定盆底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女性产后的生活质量与身体状态,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3]。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属于目前比较有效的、常用的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其能够将电刺激法、Kegel锻炼以及生物反馈法等进行结合,保证良好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的功能恢复[4]。上述训练法方法中,电刺激可以促使产妇盆底肌局部神经与肌肉受到刺激,Kegel锻炼可以增加产妇盆底肌强度与弹性,生物反馈则可以在不同能量与频率的电刺激下促使产妇盆底功能逐渐恢复正常[5]。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能力以及盆底肌分布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表示接受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良好,该治疗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胡方方,张艺凡,崔海涛,等.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06):568-570.

[2]杜玉玲.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底康复效果与性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2):2452-2455.

[3]孔瑞敏.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的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6):179-180.

[4]肖颖,徐志强.产后盆底肌力改变与妊娠影响因素及康复治疗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5,26(02):302-304.

[5]蔡江美,寿亚琴.不同产科因素对孕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盆底肌康复治疗的近期效果观察[J].健康研究,2014,34(05):545-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