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干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干预策略

李尉

宁波市鄞州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315041

摘要:据《人民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已接近3亿人,而且高血压患病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以60岁以上老年人居多,而社区老年人往往由于文化层次不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已成为目前社区医务保健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家属的教育以及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的健康讲座等方式,可提高老年人高血压防治效果。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策略

引言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将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老年人高血压属于典型的慢性病,如何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加强社区干预,这对提高老年人高血压的预防、治疗以及保养意义重大。

1老年人高血压的特征

1.1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征

1.1.1症状不典型初发时患者多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症状,如头昏、头痛等,多数不易发现,老年人定期多次测量血压是非常必要的。

1.1.2血压波动大

主要是老年人内分泌血压调节能力减退,无论收缩压、舒张压,还是脉压差,随时可发生明显波动。年龄越大,波动程度越大,常影响患者血压总体水平和治疗效果的评价。

1.1.3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多见

弗明汉心脏研究表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老年高血压人群的65%以上,我国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占10%左右。

1.1.4易受体位变动的影响

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更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即由于体位突然改变,压力感受器调节障碍而引起的血压降低,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常引起头昏、晕厥、心绞痛、脑卒中。

1.2老年人高血压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高血压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恐惧型、忧郁型、遗忘型以及急躁型四种。

1.2.1恐惧型

害怕会发生脑出血、半身瘫痪,连累家庭成员或突发脑出血死亡,大部分见于性格外向型的老年人。

1.2.2忧郁型

自己发现有高血压,不想让家人知道,怕增加他们的负担,整日顾虑重重,大部分见于性格内向的老年人。

1.2.3遗忘型

家庭不和睦,子女不在身边,很少与人交往,一旦发现高血压,便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一般发生于性格比较孤僻的老年人。

1.2.4急躁型

表现为情绪容易激动,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刺激产生情绪的大幅度波动,大部分见于退休前曾有较高社会地位或性格粗暴型的老年人。

2干预策略

2.1自我干预

饮食: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老年高血压患者应选择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饮食。饮食要清淡,尤其要注意食盐的摄入量,每日最好不超过5g。适当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适当增加牛奶、鱼类等食品,多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多种维生素和调节体内电解质平衡。要戒烟限酒,忌过度饱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过度体育锻炼和劳动,均可使血压升高,导致病情加重。所以,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不宜参加体力消耗量大的劳动,每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及天气情况决定是否外出锻炼,应该劳逸结合,运动适度。另外,也不要长时间久坐,如长时间看电视,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心理调节

不良的情绪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因此,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多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如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与老年学习培训班,包括琴棋书画、养花弄草等均可益人心智、陶冶性情。丰富多彩、轻松自在的生活环境,有助于老年人高血压病的调治。高血压患者要避免过度紧张、兴奋、焦虑、抑郁,应保持情绪的稳定的。

3、社区干预的策略

3.1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跟踪服务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进程,慢性病的治疗将逐步下移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的医疗治疗模式将是大医院进行诊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治疗的分工,大医院利用先进的技术力量为老年人做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订,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借助健康档案为老年人做好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跟踪服务工作,针对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特征,做好心理指导、饮食指导以及用药指导等工作。

3.2讲座

老年人对于专业医学知识的学习能力比较有限,社区医务人员应通过各种专业医学知识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提高老年人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特别是高血压危象的先兆症状等。每年至少应开展12次相关知识讲座。讲座结束后,安排与社区老年人的互动环节,他们可就自身的问题提问,医务人员给予及时的解答,做到时时互动。通过讲座,让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科学的认识高血压病,及时纠正错误观念及错误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3.3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会出现头晕头痛,短暂的视力丧失、晕厥等症状。当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很容易诱发多种疾病,还易发生跌倒引起身体创伤等危险,所以应有效的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比如老年人变换体位时不能过快过猛,应当缓慢进行,在久卧后,先缓慢起坐3min-5min左右,再缓慢站立,站立后维持1min后再行动,可有效预防体位性低血压所带来的危险。

3.4加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工作,提高治疗效果

首先,了解患者的思想、生活和工作情况,向其讲解高血压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等内容,帮助患者认识到本病是可以控制和治疗的,寻找引起高血压病的可能因素,强化健康意识,树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其次,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测量血压。老年患者的血压除受其情绪、环境、气候变化的影响外,还因所用药物而波动,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测量血压,使其学会自己观察血压变化。

结束语

总之,加强社区干预,对老年人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及保养等意义重大。通过干预能够使老年人掌握相关知识,学会如何自我保养,提高对高血压疾病的认识,能够达到减少并发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凌宇.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干预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5):3584-3585.

[2]杜国伟,高会,钮琳.老年人高血压社区干预的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