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1-21
/ 3

试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

徐立新重庆市忠县电教教仪站404300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师角色教学行为信息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的角色发生根本转化

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化关系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败。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下简称“整合”)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力,随着“整合”研究的深入发展,必将促进教师角色发生重大的转化,这种角色的转化是“整合”的必然,也是教师信息能力提高的结果。

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整合”下教师角色的一个质的转变。因此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使用信息技术的框架,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首先,帮助学生选定基于网络环境或校园网、局域网下合适的学习目标,并确认与修正学生采取的途径;其次,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营造良好的网络教学情境,引起学生浓厚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最后,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网络教学课堂氛围,积极参与到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中去,讨论与交流中去,教师与学生分享成功体验与感受,与学生一起通过网上的电子白板、公共讨论区或BBS系统进行实时的“在线论论”,也可以通过主页留言或E—mail非实时交互进行探讨、研究,不断提高自己。

2、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最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他们有亲自实践的经验,力图经过自己的研究和努力,并通过与同事的合作,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及探索中的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没有一个教育家是坐在研究室而成名的,而是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与验证才成名的。教师要转变、超越提升自己,“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学习替代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用情感教学代替惟智教学,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教学内容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从学习的机器中解放出来,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师生共同构建一个动态、生动、开放的课程

(1)教学目标:由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给学生知识向引起学生充分应用信息技术自主的在网上利用或建立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主题网站、主题网页,在网上收集与学科知识有关的信息资源、自己获取知识转变。

(2)教与学关系: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

(3)教学活动:由重学科知识结论向重过程转变,树立发展意识。

(4)师生关系:由不平等、不和谐向平等、融洽转变,树立情感意识。

(5)教学结构:由传统的程序化、摸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创新意识。

(6)信息交流:由单向师——生传递、由单向听——看传递向多向、多媒体音、视频、立体动画、综合交流转变,树立信息反馈意识。

(7)教学评价:由选优为主向促进个性化发展转变,树立多元化评价意识。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要实现三个超越

“整合”要求冲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束缚,学习教材又要超越教材,立足课堂又要超越课堂、尊重教师又要超越教师。

(1)超越教材。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为例,只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学科的特点,都可拿来做教材。超越教材,不仅是量上扩展与延伸,还应带领学生就教材的进一步延伸、修改、重现、再创造,让教师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策源地。

(2)超越课堂。超越课堂,不仅要把常规的课堂延伸到信息网络世界中去,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赋予知识以生命,还要触及到学生的心灵里,生命的成长中。

(3)超越教师。这就是一种教师自我超越,“整合”下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能力发生转变,要求教师有效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发生转变,要求教师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发生转变,要求教师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发生转变、要求教师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发生转变。使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全书。让学生超越了教师的搀扶和点化后,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根本转变

教师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主要体现在决定教师教学行为的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决策方式的转变、对教师和教师工作的重新认识等要素。

1、教材观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的教材观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与理解,影响着教师对教材的结构化方法和教材的开发方法。“整合”下,教师应从传统的认为教材只限于文字教材的误区中转变过来,重新认识教材应是包括由多媒体、信息资源所构成的立体化的形式。教材也不只是知识内容的整合,作为一种教材,更应包括基于网络环境下或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下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基于对知识发现过程、逻辑分析的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设计。

2、学生观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的学生观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特征的认识,对学生在教学中位置的认识和对教材的处理。“整合”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师讲授式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式的网上探究学习、合作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和体验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在教材的开发和处理上,应更多地注重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学生个性的分析,将强调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转变为教材适用学生的学习特征。

3、教学观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注入。“整合”下,教学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源泉,学生完全可以自主的通过网上或多种途径收集、整理、获取、创新信息,获取知识。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递知识,而重在帮助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教学设计的重点不仅是重视教学目标,而应从注重教学目标向注重学习过程变化,教学设计的重点改变为教学过程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师尽量减少讲,学生尽量多学。学习应是学生自主地自我学习,教学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观向着以学习活动为主体的学习观转变是教学观的一种质的转化。

4、教学决策方式的转变

教学系统是一种定性系统。正是教学系统的这种特性,在诸如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教材的处理,学习过程的控制等教师的教学决策上,教师的个人意志决定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整合”的不断深入,人们基于信息技术的理论、方法、开发出了许多教育信息处理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通过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对学生学习特征分析、教材的处理、学习过程的分析处理等问题实现科学的决策。“整合”,可帮助我们在教学决策中,从个人意志转变为科学的决策。

5、对教师和教师工作认识的转变

教师的工作将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化为学习的研究者。基于这种新课程理念,作为教师的工作应强调:

(1)协调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

对于指定的学习课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体、多种学习途径以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应对这些学习进行统一的指导、计划和协调。

(2)促进学习网络的形成

随着因特网或校园网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发展,专题知识学习网站、主题网页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专题知识学习网站、主题网页的建设与开发,努力形成这种学习资源网络系统,并通过这种专题知识学习网站、主题网页形成相应的学习社群。专题知识学习网站、主题网页是教师在因特网或校园网环境下用于支持、组织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它也是当前“整合”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教师的信息能力提出新要求

目前,从“整合”的实施现状来看,许多教师还处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使用信息技术,这跟《纲要》中提出的“整合”不相吻合。解决这一问题和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能力。

1、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教学设计能力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基础进行的。目的是将学习资源和教学过程综合起来进行设计。教师应从传统的把信息技术单纯作为一种工具服务于教学过程的操作技能转变为能将各种学习资源放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下的教学设计能力。“整合”下教学设计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其(一)注重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其(二)注重优秀教师参与;其(三)注重由练习型向建构型转变;其(四)注重主体性、互动性、开放性。教师不仅要具备能够“整合”现有的学习资源的能力,更要有“整合”的教学观念,设计出“整合”下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投入地进行分析、综合、解释活动,创造出新颖的学习作品。让信息技术进入教学设计的核心,这是一种认识上质的飞跃、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目前已逐步被国内外教育学家,教育研究学者、专家认可。

2、有效地获取、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的新要求

“整合”的模式很多,在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一个问题或一个教学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地、合作地搜集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自己事先通过网络来获取、选择有效的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以便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搜集信息的过程进行有效地指导,减少学生浏览信息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整合”对教师获取、选择信息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新的很高的要求。

3、处理创新信息资源能力的新要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信息的时间太多就没有精力来理解、处理和运用这些与学科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源,也无法把这些信息转化新知识。因此,在“整合”环境下,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前从因特网或其它途径处理创新有用信息。因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处理、创新信息的能力。首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目标或讨论、研究的课题,对收集的相关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思维活动,以一种易于理解、便于把握的信息形式呈现,并说明这种信息形式的意义;其次,将经过处理、加工处理的信息置于新的情境,平台中,产生新的设想、创造出新的信息;再次,对新的设想,新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验证;最后,将分析、处理、创新后的有效信息资源作为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教师这种处理、创新信息的能力在“整合”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4、评价信息资源的新要求

因特网具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但不是所有的信息资源对教学都有用,这就对教师具备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备对选择、获取的教学信息资源,进行鉴别、筛选、评价出有用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不仅要精通学科的知识,同时,还应有比较宽的知识面,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打破学科界线,做到学科间的整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博学的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教师自身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因此,每位教师必须正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自身提出的新挑战,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