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3

舒适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莫秋鹃

莫秋鹃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0006)

【摘要】目的:对舒适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方法:从2015年2月1日到2015年12月1日本病区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70例,其中男性有45例,女性有25例,他们的年龄在55~70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一组有35例患者。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另给予舒适护理。利用统计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性分析,以有效观察舒适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该护理方式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舒适护理;情绪状况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283-03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1]。其临床表现为全心衰竭、左心衰竭以及右心衰竭,临床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心悸、失眠、乏力、液体潴留、咳嗽、咯血等[1]。舒适护理又称“萧式双C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最新提出的一种以患者舒适度为护理重点的护理模式。舒适护理过程中要求通过各种方式措施来改善患者舒适度,降低患者各方面不愉快程度,使患者所处环境、身体状况还是心理情绪都达到最愉快的状态[2]。本研究将2015年2月1日到2015年12月1日期间在本病区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舒适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情绪状况、满意度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相关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所研究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是从本病区收治的病例中选择出来的,其中男性有45例,女性有25例,他们的年龄在55~70岁之间。随机将这70例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35例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划分,Ⅱ级有35例患者,Ⅲ级有20例患者,Ⅳ级有15例患者。冠心病35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心肌病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心理舒适护理、生理舒适护理、饮食护理、环境舒适护理、疼痛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加强观察等。

1.2.1心理舒适护理: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发展至晚期的表现。由于长期疾病折磨和心衰反复发作,常常使患者陷于焦虑不安、绝望甚至对死亡的恐惧之中,因此,护理人员应关心、理解、体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知识,用亲切和蔼的语言、从容自信的态度、熟练的操作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介绍住院成功治疗的病例,激发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心理舒适促进生理舒适。护士还要在语言、行为等细节中感化患者[3]。并且做好家属工作,争取有效的家庭社会支持。

1.2.2生理舒适护理:评估患者呼吸困难程度,给予合适的卧位。对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加强夜间巡视,及时协助患者坐起。对端坐呼吸者,协助使用床上小桌,让患者扶桌休息,注意患者体位的舒适与安全,可用枕或软垫支托肩、臂、骶、膝部,以免受压或下滑。吸氧时应充分湿化,以减轻对呼吸道的刺激。保持床褥清洁、平整、干燥。心功能Ⅲ、Ⅳ级严重水肿者正确予以Braden评分及水肿程度评估,可使用气垫床、R型枕定时协助或指导患者更换体位,骶尾部、膝部及踝部等骨隆突处垫软枕或使用减压贴,以减轻局部压力。使用便盆时动作轻巧,切勿强行推、拉,防止擦伤皮肤,大便失禁或腹泻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使用护臀油或鞣酸软膏,保持肛周清洁。留置导尿者做好相应护理,防止尿管滑脱,清洗会阴每日2~3次,遵医嘱正确记录尿量,定时夹毕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嘱患者穿柔软、宽松的衣服,注意保暖,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不宜太高,防止烫伤。卧床期间,应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床上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咳嗽咳痰者,观察痰液性质、量及色泽,指导患者有效深呼吸咳嗽排痰,正确予以拍背排痰,方法是自下而上,由外向内避开脊柱及肩胛骨。

1.2.3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低盐、无盐、低钠饮食,准确统计24小时出入液量,控制水分摄入,做好心衰患者出入量的管理。食物应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为宜,少食多餐,注意患者的口味及烹饪技巧,以增进患者的食欲,可适当使用一些调味品,如醋、葱、蒜、香料等。长期使用利尿剂者,关注血电解质情况,血钾偏低者指导食用含钾丰富食物。做好晨晚间口腔护理,注意口腔黏膜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1.2.4环境舒适护理:为了保证患者处于舒适状态,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保证患者的病房内安静、清洁、通风良好,并注意调整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时其处于最佳舒适状态。

1.2.5疼痛护理:予患者正确的疼痛分级评分,结合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方案,对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要给予指导、帮助。药物注射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严重水肿者避免肌肉注射。慢性心衰患者因反复住院,血管条件差,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静脉穿刺水平,尽量使用套管针,减少静脉损伤。

1.2.6用药护理: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合理安排给药时间,科学给药。利尿剂一般采用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推注时随时询问患者有无胀痛不适感,患者有不适感时应减慢推注速度,尽量选择早晨及日间给药为宜,以防因夜间排尿过频而影响患者的休息。地高辛、洛丁新和倍他乐克在清晨觉醒后服用,此时患者心率最快,血压最高,从而获得最佳药效[3]。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血管紧张索转换酶抑制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有咳嗽、低血压、头晕、肾损害等,在用药期间需要测血压,变换体位时应缓慢;β受体阻滞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液体潴留和心衰恶化、疲乏、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应监测心率和血压,当心率低于5O次/min时,暂停给药。洋地黄的用量个体差异很大,尤其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极易出现中毒反应,应严格按时按医嘱给药,并且给药前数脉搏;当脉搏<6O次/min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服药并告诉医师。输液时速度控制滴速以20~30滴/min为宜,以免增加心脏负荷,诱发急性左心衰竭,对老年患者尤应注意,过慢会引起循环血量不足,导致低血压,加重心力衰竭[4]。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等静脉泵入时,尽量从深静脉穿刺泵入,若从外周静脉泵入,注意预防及治疗静脉炎。发生静脉炎进行评估分级,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局部疼痛及炎性反应。同时应遵医嘱监测心率、心律、血压情况。

1.2.7加强观察:护理人员应遵循等级护理制度,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密切关注患者的睡眠情况、饮食情况、情绪变化等,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改善患者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护理满意度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通过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来评价患者情绪状况,评分越高,不良情绪越严重;护理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1)非常满意、(2)满意、(3)不满意,总满意为1与2的加和。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情绪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1.25±0.25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1.48±1.20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1.81±0.45分)以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1.85±1.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为77.1%,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7.1%,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

表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n/%)

组别n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总满意率

对照组358(22.8)9(25.7)18(51.4)27(77.1)

观察组351(2.8)2(5.7)32(91.4)34(97.1)

P<0.05

2.3心血管事件比较

对照组35例患者治疗护理期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2例,猝死1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5%;观察组35例患者治疗护理期间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者1例,猝死0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8%。对照组与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多会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况,患者身心状况不佳会对治疗效果造成极大影响,所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非常关键[5]。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临床护理模式,该模式以提高患者各方面舒适度为重点,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处于最佳舒适状态,以此来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35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各方面舒适护理,主要包括心理舒适护理、生理舒适护理、环境舒适护理、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等,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患者生理舒适度、心理舒适度,让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配合治疗[5]。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35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情绪状况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舒适护理模式有非常明显的临床应用效果。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59页.

[2]刘荣梅,闫薇薇.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z1):223.

[3]李帅,张亚欣.探讨心血管内科舒适护理的重要性[J].医学信息,2015,(25):155-155.

[4]赵欣.120例舒适护理在心血管患者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4,(9):324-325.

[5]贾增美,许会玲,邢介红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运用与探索[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