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外来工子弟学校一起风疹爆发的调查与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某外来工子弟学校一起风疹爆发的调查与分析

郑迎燕缪文宇

郑迎燕缪文宇(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528437)

【摘要】目的通过对外来工子弟学校一起风疹爆发的调查,了解外来工子弟学校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学校风疹防控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该外来工子弟学校初中部学生疫苗免疫史缺失是此次风疹爆发流行的主要原因,校车接送、家庭聚集、学校忽视现象也增加了病例发生。

【关键词】学校风疹爆发流行

【中图分类号】R18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157-02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学校、托幼机构易引起爆发流行,风疹疫苗的接种能有效预防风疹疫情的爆发。2012年3月-4月,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一外来工子弟学校发生了一起风疹爆发疫情,为了了解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来源:部分来自中山市各公立医院报告于国家疫情网的风疹病例;部分为疫情结束后对流行期间出现类似症状但不在正规医院就诊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所有病例均开展个案调查。

1.2疫情调查:按照统一的调查表对所有病例逐一进行个案调查。

1.3诊断依据:依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及中山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

1.4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2、调查结果

2.1基本情况:开发区某外来工子弟学校设有小学及初中共九个年级25个班,全校有老师50名,学生1265名,其中小学部六个年级20班,学生1014人,初中部三个年级5个班,学生251人,部分学生由校车统一接送,无住校学生。2011年我所曾在该校开展麻风腮疫苗强化活动,小学部有726位学生参加接种活动,初中部无学生参加接种活动。

2.2发病情况:2012年3月27日该校发现首发病例,2012年3月27至4月6日共有19位学生及1位老师发病,2012年4月9日至2012年4月19日共有22位学生发病,共发病42人。

2.3病例分布

2.3.1时间分布:首例病例于3月27日发病,3月28日~4月6日陆续有学生出现出疹症状,最后病例于4月19日发病,疫情持续时间23天,发病42人(实验室确诊2例,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40例)。

2.3.2年级分布首例病例出现在八(2)班,42例病例除1例为老师,其他病例年级分布为一(1)1例、三(2)1例、五(3)2例、六(2)1例、七(1)2例、八(1)9例、八(2)18例、九(1)8例,其他班级无病例,其中八(2)班18例,占总病例的42.86%。

发病未发病合计患病率(%)

中学部3621525114.34

小学部5100910140.49

合计41122412653.24

X2=123.16P<0.01

2.3.3性别分布:42例病例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

2.3.4年龄分布:最小7岁,最大23岁,本次发病年龄结构主要分布在12~16岁之间,共38例,占总数90.48%。

2.3.5聚集性发病情况:8例病例有家庭聚集情况,分布在4个家庭。

2.4疫苗接种史:1名学生在疫情发生前有疫苗接种史,8名学生在疫情开始之后发病前4~18天接受麻风疫苗应急接种,其他病例接种史不详。

3、控制措施

为了控制风疹疫情在学校的蔓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预防控制措施。

3.1学校成立传染病控制领导小组,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负责落实传染病防控工作。

3.2学校加强防控工作,发现低热、出疹等症状学生及时隔离,督促到正规医院就诊,疑似及确诊风疹病人要求居家隔离,隔离至出疹后1周,班主任每天随访发病学生,将学生情况上报开发区防保所。

3.3加强学校公共场所、教室、校车等的通风消毒工作,保持空气流通;要求每天至少对教室、课桌椅用含氯消毒液消毒两次。

3.4为了避免初中部学生通过校车把风疹病毒传染给小学部学生,要求学校改变校车接送方式,初中部及小学部学生由不同校车分开接送,并尽量由家长自行接送。

3.5在学校设立临时接种点,对免疫史空白或不详的学生及老师开展麻风疫苗的应急接种。

3.6加强风疹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提倡科学洗手等个人卫生行为,开展户外运动,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和能力;

3.7疫情发生期间学校避免举办大型集合活动;

4、讨论

风疹属丙类传染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先天性风疹患者均可为传染源,传染期为发病前5~7天至发病后3~5天。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经飞沫传播,儿童多发。成人也可发病,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1]。学校由于人群密集,一旦发生风疹疫情,常常引起爆发流行。

该校为一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发病病例集中在初中部,占发病总人数的85.71%,由于疫情发生后迅速对学生开展了应急的查漏补种工作,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并加强了相关的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造成此次疫情爆发的可能因素有:(1)免疫史缺失,由于外来工的预防接种意识薄弱,儿童流动性大,较少机会接受正规的预防接种;2007年之前出生的儿童,风疹疫苗采用自愿自费接种,接种率不高,使得部分人群尤其是在校的学生缺乏风疹抗体或抗体水平较低,容易形成易感人群[2];2011年10月份曾在该校开展麻风腮疫苗的强化活动,当时初中部学生未参加活动,缺失了补种的机会,而小学部大部分学生参加了疫苗接种,得到疫苗保护,发病率与初中部有显著差异。(2)、该学校学生居住在全区不同自然村甚至中山市其他镇区,大部分学生由校车按学生居住地区统一接送,不同年级不同班级混合接送,这也可能是造成疫情在不同年级及班级间传播的危险因素。(3)、存在家庭集聚现象,有8例病例分布在4个家庭,小学部的首例病例其哥哥即在疫情早期发病,发病日期相差13天,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也扩大了疫情的传播范围。(4)学校对卫生工作不重视,对传染病预防控制意识不强,在疫情爆发初期,学校发现出疹学生后并没有按规定及时报告,也没有采取防控措施,直至家长到卫生部门反应后才得到重视,使疫情不能及早得到控制。

近年来,风疹的爆发流行多发生在大年龄段为主的中小学生中,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低于本地儿童[3],流动人群中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使其成为疫苗可预防性传染病的高发人群。针对本次疫情,提出以下建议:(1)重视流动人群在校学生的预防接种工作,加强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提高家长的认识,按要求落实入学查验证工作,定期开展疫苗查漏补种,消除免疫空白人群。(2)对学校相关老师加强传染病法及传染病疫情管理制度的宣传及培训,及早发现、报告疫情,争取早期控制疫情,防止疫情蔓延。(3)、对于存在有校车或教室密闭的情况,在非疫情发生期间也需按规定做好通风消毒工作,消除高危因素。(4)加强对学生及家长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3-54.

[2]方葆华.一起学校风疹爆发的流行病学分析.安徽预防医学杂志[J].2012,18(3):221.

[3]谢莘,罗耀星,等.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J].华南预防医学.2005,31(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