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体位限制时间长短与疗效的相关性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体位限制时间长短与疗效的相关性观察

洪安辉

洪安辉(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康复科529200)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研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后体位限制时间的长短与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将6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分成体位限制时间较长的观察组,体位限制时间较短的对照组各34例,给予两组正常Epley手法、Barbecue翻滚法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BPPV手法复位疗效显著、操作简单且安全系数较高,患者可以进行自我复位,体位限制的时间较长疗效更好,值得在基层神经内科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眩晕手法复位体位限制时间长短疗效

【中图分类号】R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8-0123-0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在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68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分成体位限制时间较长(72小时)的观察组,体位限制时间较短的对照组(24小时)各34例,两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组织制定的BPPV诊断标准。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17例,平均年龄为(43±21)岁,平均病程(1.4±2.3)年,后半规管性BPPV患者24例,水平半规管性BPPV患者20例,混合型BPPV患者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疾病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法复位治疗:

后半规管BPPV患者实施Epley法进行耳石复位,将患者安置后使其仰卧悬头位;将患者的头部与身体一起向患侧来回的翻转,使患者侧卧在治疗台上,且患者的头部与仰卧位偏移度达到135°;当患者坐起时,头部向前倾斜20°。当患者的眼震消失以后要保持1min,对照组患者且保持时间较短或不需要保持时间。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实施Barbecue翻滚法进行复位,患者坐起后结束一个治疗循环。患者在等待眼震消失以后要保持1min[2]。体位限制方法:治疗结束后嘱患者48小时内尽量保持直立头位,避免头部前倾或后仰动作,睡眠时取半坐卧位,并垫高头部,避免头部患侧卧位。观察组34例手法复位后按照以上体位限制方法限制72小时,对照组按照以上方法限制24小时。3天后统计两组疗效差异。

1.3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彻底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减轻,但没有完全性的消失;无效:患者症状没有任何的变化,甚至加剧病情转变为其他类型的BPPV。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将采用采用X2检验;当P<0.05,差异是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数据比较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变化情况,见表1。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状况。

表1两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比较表

和对照组做比较:X2=24.1580,△P<0.01。

3.讨论

手法复位主要是按照半规管空间位置,沿着半规管所在的平面进行快速的旋转。运用骨半规管以及外淋巴液的相对运动,固体物所在流体当中进行的惯性运动,缓慢的将半规管内部的耳石颗粒扔到椭圆囊之内。在实施变位试验过程中,就诊BPPV分类以及鉴别的重要依据为眼震的性质,有时会观察到双侧变位试验皆会引发眼震,在判断那一侧所出现的眼震幅度比较大、持续时间比较长。有时会出现一侧的病变比较严重,有时会是两侧均出现病变,当两种变位的试验皆属于阳性,应当先实施Epley方法再运用Barbecue翻滚法复位的方法。部分患者实施后半规管BPPV复位可以达到一次性复位成功,部分患者会症状反复需要多次手法治疗。其中水平半规管的BPPV与混合型半规管BPPV复位比较困难,比较容易出现复发现象。虽然仍有争议,根据临床观察,我们倾向体位限制可以提高疗效,且延长体位限制时间有利于提高疗效,根据本文结果不同的体位限制时间疗效有差异,限制时间为3天的患者疗效优于限制1天的患者,统计学结果体现有差异性,支持以上结论。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治疗在临床中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学习的特点,体位限制时间较长所达到的效果更好,我们主张3天是适合的体位限制时间。

参考文献

[1]刘跃明.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行耳石复位法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3,12(01):56-89.

[2]郑涛.田广永.曹庆硕.于巧莲.梁丽娜.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因素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1(03):6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