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生命力的张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教学语言生命力的张扬

闫敏

闫敏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中心小学

一、生命之音,奏出文本的生命内涵

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于漪说:“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人文性在我们的文本中正是这样的一个“精灵”,它璀璨夺目,熠熠生辉,却不易被学生发现。教师作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应该引领孩子们去感悟文本的精华。而教师的教学语言就要从文本的“精神”与“生命”处获得。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文本的生命内涵融于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基础在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就是教师挖掘文本生命内涵的过程。倘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能够“见人所之未见,发人所之未发”,那课的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根基。

长城有生命吗?有,在王老师的眼里,长城有着无穷的生命力。长城是王老师心中的长城,是中国人心中的长城,他为之骄傲、国人为之自豪。因此,在上课伊始,他会以国外元首的题词来导入。当长城从法国总统密特朗、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克林顿这些我们所敬之人嘴中道出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因此振奋,长城不仅仅是长城,长城不仅仅是伟大的建筑物,长城更是中国的标志,是炎黄子孙信仰的图腾!

长城是王老师心中的老人,是一位从没有低过头、流过泪的人人敬仰的老人。在王老师的眼里,长城不是建筑年代久远的建筑物,而是历经沧桑的六百多岁的老人。于是,与文本的对话变成了与作者的对话,与老人的对话:老人,六百多年,你低过头吗?老人,六百多年你流过泪吗?回答的是坚定的“没有!”

每一个文本都有它的打动人心之处,只有当教师对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充分挖掘到文本的生命内涵的时候,充满真情的教师语言自然奔涌而出,在这样的生命之语中,文本的生命内涵就会生动的凸现!

二、生命之音,奏醒孩子的生命潜能

儿童的心田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人文的种子就一定会得到行为的收获。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文本的内容都富有人文性,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种子。我们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一个耕耘者,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人性光辉的种子,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

而在这片奇异的土地上,我们的“播种”与“耕耘”需要我们用“情”投入。“唯真情,才能使人怒;唯真情,才能使人怜;唯真情,才能使人笑;唯真情,才能使人叹服。”如果教师用满面春风的语态,脉脉含情的话语,饱含激情的语气,就能引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与学生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唤醒孩子的生命潜能。

再次品味王老师那长达十一句的排比句,犹如黄河之水排山倒海般地涌来,此时的万里长城激荡着每个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们都处在感受伟大长城的氛围中,此情此景,令听课的老师们都情不自禁地、热烈地鼓起掌来。此时此刻,让学生写出心中最想说的话,那怎能不是学生的生命之语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学生那感人肺腑的真情告白吧!

(1)我爱我们伟大的长城,更爱我们伟大的中华!

(2)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3)长城是我的骄傲,我们的骄傲,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正如曾担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所言:“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

(4)万里长城下的一砖一瓦、一土一石,都蕴含、都渗透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5)这万里长城,不是石砖建的,而是由千万个生命、千万滴血汗组成的。坚强、刚毅、庄重的万里长城不是风风雨雨、电闪雷鸣所杀得了的。(掌声)

(6)万里长城,你是我国人民的骄傲!你是代表中国坚贞不屈的精神!你象征一条正在腾飞的中国巨龙!(掌声)

三、生命之音,奏响教师的生命价值

叶澜老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课堂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的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当老师“动情”于自己的工作时,正是他实现生命价值的一刻。

1.与文本一起动情,获得生命新的生长点

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提炼于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中,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时代的良心,常常包蕴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教师在获得情感性语言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欣赏性阅读,也是以一种积极的审美心态,集中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观其“言”,还要品其味,悟其神。如此,阅读过程便成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也在随之受到净化。当教师的人性被文本的内涵所震撼时,教师与文本一起动情,教师的生命也必会在此时获得新的生长点。

2.与学生一起动情,感受生命的成功

教师真挚、深沉的情感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唤醒学生的生命潜能,于是学生与老师一起动情:高兴着作者的高兴,伤感着作者的伤感,赞叹着作者的赞叹,愤怒着作者的愤怒..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真正感受到了职业的快乐与成功,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可爱与可贵!

3.对教育事业的动情,实现生命的价值

教师在课堂上富有激情的语言,源于他对文本的入情,源于他对学生的动情,更源于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正如王老师所说的:“在我的眼里,自己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这正如画家之于他的谱子、作家之于他的小说、设计师之于他的时装..”想起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当一个老师动情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时,才真正实现了自己的生命价值。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当我们在新课程实践的满目繁花之中,不要遗忘了对教学语言的锤炼,不要遗忘了教学语言生命力的张扬,关注实践新课程,让我们从关注自己的教学语言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