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优化绘画创作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1

有效教学,优化绘画创作课堂

林玲飞

林玲飞浙江省台州市临海杜桥镇中心幼儿园317016

摘要: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丰富的想象力比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幼儿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想要适应并主宰科技文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培养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是当前幼教事业的主流,美术活动中的主要形式绘画,更是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广博的空间和有利的条件。为此,在绘画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有效教学,优化创作课堂,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有效教学绘画活动创作课堂创新精神

一、有效创设,营造创作氛围

环境是指在人的心理、意识之外对人的心理意识形成或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创新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活动,体现了幼儿的“自我实现”的冲动,幼儿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一个智慧闪烁的过程。而自由的空间和适宜的氛围将有助于幼儿更好地发挥创造力,实现创新。因此,在绘画活动中,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有效环境进行熏陶教育,从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如在活动室的走廊、墙壁到处挂着幼儿精彩的作品或名画等,让幼儿去感受美,想象美,并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自由地发挥想象,尽情表现美。其次,每一次上绘画活动课,我都以亲切的语气、温和的表情使幼儿的心理处于安全、轻松的状态中,并善于发现儿童细微的变化,用言语、动作对他们的进步加以肯定,让孩子在成功中逐步树立自信心。

二、有效引领,激发创作激情

1.内容激趣。现代绘画大师们在绘画时往往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有感而发,如梵高痴迷于画向日葵,毕加索沉醉于画马戏演员,马蒂斯对画婢女兴味盎然。塞尚不厌其烦地画圣女蒙特·维多利亚。而幼儿的认知水平低下,经验相对缺乏。教师应选择一些幼儿熟悉、感兴趣的内容。美国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有趣、熟悉的材料,能真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会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保持注意力和愉快学习的心情。

2.形式激趣。好动好玩是幼儿的天性。陈鹤琴先生说:“孩子生来是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他们绘画的动机往往是出于游戏的愿望。幼儿由于年龄尚小,对绘画活动缺乏目的性,不会在意志上做努力,对任何一种事物的注意时间都不会太长。因此,在绘画活动中,应充分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进行绘画创造活动,从而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娱乐中大胆地表现和创造。

3.过程激趣。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参加绘画活动的兴趣。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要贯彻兴趣性的原则。即开始部分的导入——示范——指导——评价等都要以“活”和“趣”方面设计。让幼儿在兴趣的过程中进行绘画创造活动,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活动愿望,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三、有效整合,启发创作思维

1.音乐式启发。在美术活动中,我经常会为孩子们放一些音乐,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同时还特意让孩子们欣赏一些世界名曲,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并把所听所感画下来。

2.故事式启发。故事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它能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孩子全部的注意力。让幼儿根据故事画其所画,画其所想,使幼儿将自己心中的情景,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一幅幅作品天真无邪、随心所欲,童真童趣跃然纸上。

3.问题式启发。在绘画活动中,我往往采取试探性、启发性的提问来引发幼儿自己的探究和表达,这样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的思维再传递给老师,在师幼的互动中促进了孩子的创新能力。

四、有效自主,深化创作指导

儿童画满含着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嫩而又大胆的想法。为了和幼儿更好地沟通,教师要把握好指导和幼儿创造表现之间的关系。在绘画活动中,我非常注重儿童自身的意见,就是让幼儿主动地发表一些看法,并且就一些不同的意见进行交流、讨论,以便幼儿得到更好的提高。在绘画教育活动中,老师用宽泛之心,去容纳幼儿的不同意见、想法,并不留痕迹得加以科学指导。用宽容之心去接纳不同个性的幼儿,而不认为偏移,用宽厚之心去期待不同水平的幼儿的悟性开化,循循善诱而不拔苗助长。

五、有效评价,优化创作品质

《纲要》提出:“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和表现方式。”我认为评价幼儿作品时,要对幼儿的每一件作品都给予肯定和鼓励,不轻易对幼儿作品一概地否定,应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它,赞赏其中点点滴滴的创造,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我们还要为幼儿提供展示作品的空间,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评价、共同进步,从而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斯塔弗比姆指出:“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变。”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幼儿提供积极有效的反馈,为幼儿的自我调节,自我满足服务。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第一版。

[2]蒋琼玉王嘉栋《幼儿教育漫谈》,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