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患者开放尿管时机对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留置尿管患者开放尿管时机对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

程秀英

(峨眉山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200)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患者尿管不同开放时机对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定时开放尿管方法,实验组采取患者有尿意时开放,观察比较拔管后对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自行排尿、排尿不畅、引诱排尿、重置尿管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值<0.01)。结论有尿意时开放尿管优于传统的定时开放尿管,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潮式引流方法。

关键词留置尿管开放时机排尿功能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1】。为训练膀胱反射功能,留置尿管期间常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夹闭导尿管,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常规的拔除导尿管前定时排放尿液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但是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出现排尿障碍,有的患者往往需要重新置入导尿管,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尿路感染机会和患者的痛苦。本研究旨在探讨夹闭尿管后不同开放尿管时机对患者拔管后排尿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寻找最佳的尿管开放时机,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1月-20016年11月留置尿管的患者60例,留置尿管时间15~50d之间,均为意识清楚,男性患者均无前列腺增生或肥大。利用掷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实验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8-74岁,平均38.5岁,留置尿管时间20±1.02d;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2-73岁,平均39.5岁,留置尿管时间21±0.52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尿管安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留置期间采用传统的定时夹管放尿方式,从导尿第一日起每3~4h开放1次,其余时间夹闭,直到拔管。

1.2.2实验组留置期间常规夹管,根据患者有无尿意来确定放尿时间。从导尿第一日起,当患者出现尿意时开放尿管,同时提醒患者参与排尿。经按压膀胱排空残余尿后夹管,封闭引流系统,提醒患者排尿终止。可教会患者自己掌握开闭尿管的时间和方法。两组患者均在膀胱充盈有尿意时拔管。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情况,包括自行排尿(有尿意时就能自行排出且≥200ml),排尿不畅(排尿断续有尿不尽感且≤200ml),引诱排尿,重置尿管等。

1.4统计方法进行χ2检验,使用SSPS10.0统计软件计算。

2结果

两组患者拔管后排尿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见表1。

两组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自行排尿18例(60%),拔除留置尿管后发生排尿困难12例(40%),其中排尿不畅3例(10%),男性经采用站立,女性采用蹲式或坐的姿势,热敷、听流水声和会阴冲洗等方法,有2例能排出尿液,但由于诱导时间较长膀胱过度膨胀,有7例最终仍无法解除尿潴留,需要重置尿管。而实验组自行排尿28例(93.4%),排尿不畅1例(3.33%),引诱排尿1(3.33%),P值<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肾脏生成尿液是连续不断的过程,而膀胱的排尿是间歇进行的。排尿活动是一种反射活动,该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2]。只有当尿液在膀胱内储存并达到一定量时,才能引起反射性的排尿。正常成人当膀胱内尿量达400~5O0ml、内压超过1.0kPa时,膀胱壁上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人骶髓的初级排尿反射中枢,同时,冲动上行达大脑皮层的高级排尿反射中枢,产生尿意[3]。留置导尿管持续开放患者的排尿过程,是一种连续的过程,违背了正常的排尿模式,使本应间断进行的排尿活动,变成了与肾脏产生尿相应的连续过程,膀胱贮存功能被废用,膀胱壁牵张感受器得不到刺激,排尿反射中断,逐渐顺应了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4],因此膀胱长时间呈空虚状态,可引起膀胱张力减弱,膀胱逼尿肌收缩力降低,以致不能正常排尿,拔管后有可能发生尿潴留。当某些疾病或手术的原因需留置导尿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时,有绝大部分患者的膀胱功能仍然存在,应积极保护而不宜中断。即使膀胱功能出现障碍,也应尽早训练才利于康复。

对照组采用夹管定时放尿方法,而不同患者受各种因素影响其尿液产生速度和尿量都不一样。有的患者在预定放尿时间,膀胱内尿液少,不足以引起尿意,这时开放尿管,尿液虽然可以随压力差的作用流出,但即使是清醒患者也难以产生排尿感觉,不能充分保护和训练膀胱功能。也有的患者由于快速输液或用利尿药等,未到预定放尿时间,膀胱己高度充盈,如果不及时放尿将会造成不良效果。采用定时放尿方法,膀胱既可能因压力过高而麻痹,也可能因持续处于低压力状态而张力消失,不利于拔管后患者自行排尿。

实验组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患者有尿意需排尿时进行放尿,放尿时提醒患者有意识的加入排尿意念,产生排尿感和排空感,有关神经肌肉的活动协调参与,这样使留置导尿患者的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膀胱的贮尿及排尿功能得到继续发挥。实验组拔除尿管后有1例出现排尿不畅,1例需要引诱排尿,可能是置管或拔除导尿管的过程中导致的尿路黏膜损伤、水肿所致。有尿意时进行放尿,此方法虽然简单,但更强调患者及家属的配合,需加强患者自护意识的教育。

4结论

综上所述,患者有尿意时开放尿管优于传统定时放尿方法,有利于促进排尿功能恢复,并且简单易行,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潮式引流方法。

参考文献

PowerbyYOZOSOFT

[1]魏蕾.剖宫产术后留置尿管间歇开放与持续开放对拔除导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v.928:224.

[2]王红霞,陆金美,曹文学.早期个性化开放尿管对宫颈癌患者术后排尿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v.104:109-110.

[3]庞宏奋,康帆,栗霞.拔尿管前行膀胱容量测定和功能锻炼对改善长期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功能的效果观察[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6,No.4105:183-185.

[4]赵晓梅,王晓春,杨倩,张玲,李雪荥.膀胱功能训练仪对直肠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2,v.46;No.21505:50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