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

杨敏兰

(梧州职业学院广西梧543000)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进行观察并对其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4例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32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整体护理,对比其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临床观察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3.12%)明显低于对比组(21.87%),P<0.05;研究组的临床观察指标皆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对比组(71.87%),P<0.05。结论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缩短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与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心血管介入;反射性低血压;护理

心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除了使用药物治疗以外,还有介入治疗法,介入治疗法是一种在临床上的主要治疗手段,因介入治疗法便捷高效,很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欢迎,而反射性低血压是在对心血管疾病进行介入治疗时产生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血压迅速下降、心率快速减慢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将患者的生理舒适度以及心理舒适度提高,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74例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症状并探讨其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分为研究组32例与对比组32例,研究组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53.75±4.77)岁;对比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4.36±4.85)岁,选择确诊为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可清晰表达自己意见、意识清醒、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加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不愿配合研究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较小,可比,P>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包括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等,在患者出现反射性低血压症状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消除患者因长期受疾病困扰产生的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要与患者多沟通,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痊愈信心,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②拔管护理:护理人员在拔管前要建立起静脉通路,在拔管时转移患者注意力,可以与患者进行交流,缓解患者的不适。拔出后使用中指和食指对动脉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防止迷走神经因张力刺激发生反射性低血压。③术后观察:在患者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等,查看患者的面色和伤口部位有无明显变化,积极做好巡视工作,在患者血压出现明显降低时,及时对患者补液,恢复有效的循环血液量[2-4]。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胸闷、呕吐、恶心等的临床症状视为发生反射性低血压。(2)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其中包括:心率恢复正常时间和血压恢复正常时间。(3)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让患者填写护理满意度评测表,进行打分,满分100分,100-85分为满意,84-75为基本满意,75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25.0版本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临床观察指标以(x±t)表示,用t完成检验,P<0.05;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用(n/%)表示,用x2完成检测,P<0.05。

2结果

2.1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比较

3结论

系统性血管病变具体表现在脑部与心脏,因此造成了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高血压、血液黏稠、吸烟等有很大的直接关系。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反射性低血压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因血管迷走性以及抑制性晕厥导致的。例如出血、疼痛、恐惧等原因刺激到患者皮质中枢与下丘脑,导致患者内脏、肌肉内小血管出现反射性扩张,从而使心率减缓、血压下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可减少反射性低血压的发生[5]。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3.12%)明显低于对比组(21.87%),P<0.05;研究组的临床观察指标皆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3.75%)明显高于对比组(71.87%),P<0.05。其原因是:整体护理干预是一项系统的护理模式,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治疗特点来制定护理计划,主要通过心理护理、术后观察、拔管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干预,从而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护理人员通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异常,在患者术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对饮食及睡眠进行指导,从而达到将患者血压及心率快速恢复、降低反射性低血压发生率的目的。与常规护理相比,整体护理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患者采用整体护理,可以降低患者的发病率、缩短心率恢复正常时间与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转琴.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致反射性低血压的观察与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3):81-83.

[2]潘丽华.心血管介入治疗致低血压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v.15(34):279.

[3]周之征,赵长胜.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1):73.

[4]王娅.分析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护理方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10(3):84-85.

[5]程小丹,陈燕,程小兵,宋丽萍.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v.16(09):16-17.